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中國向來以上為尊,至高無上的皇帝,被人稱作“皇上”,“聖上”,為啥被人稱為“陛下”呢?

    答案揭曉,“陛下”一詞根本就不是指的皇帝本人!

    “陛”在《說文》中解釋為:升高階也。從阜,坒聲。”也就是說本義是臺階。

    所以“陛下”的解釋就是“臺階下面”。

    把至高無上的皇帝叫“臺階下面”,是不是很不合情理?

    其實原因在於當帝王與大臣談話時,皇帝高高在上坐於高臺龍椅之上,臣子是不能夠直視的,更不敢直接與皇帝交談的。

    高臺的臺階下面站著侍者,大臣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由侍者待而轉告皇帝。

    所以,其實“陛下”稱的是站在皇帝高臺臺階下的侍者,表達的是一種卑者向尊者進言之意。

    蔡邕《獨斷》裡寫到:

    “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然而,久而久之,沒有人再去理會“陛下”真正的含義,自然而然的,“陛下”成了皇帝的另一個敬詞。就算臺階下面沒侍者,或者帝王都沒在高臺上,也習慣性的稱“陛下”了。

    其實,和“陛下”類似的稱謂還有“殿下”,一般稱太子、諸王、后妃,其實也是一個意思,一般臣子和這些人說話,要靠殿外侍者通報,所以“殿下”也是從稱呼這些侍者慢慢演變成稱呼本尊。

    後來又有了“閣下”,從唐代開始盛行,是對當時高階官員的尊稱。因為官員的官署都以閣命名,如龍圖閣、東閣、文淵閣,所以“閣下”本是給官署看門通報的小官,後來也慢慢成了這些高官的代稱。

    “陛下”,還有“殿下”、“閣下”,其實都是本來是稱呼尊者身旁的侍從,後來才慢慢成了尊者本人的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珍藏郵票背面發黃有較好的辦法清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