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失望的水

    臧克家祖籍山東諸城,距離青島很近。1930年臧克家考入國立青島大學,正式踏入這塊在他眼裡是“詩一樣的城市”。臧克家在這裡遇到了在他人生和事業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兩個“貴人”。

    一位是聞一多,這位當年也就30來歲卻已是教授頭銜的詩人,在批閱考卷時發現了臧克家。當時,臧克家的作文只寫了三行: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做幻光,誰便沉入無底的苦海。短短的三行詩作,打動了聞一多,他給了98分,這是最高分數。就因為這個最高分數,臧克家被破格錄取。聞一多不僅是臧克家的伯樂,還是他的恩師,也是詩友和第一讀者。

    臧克家在青島遇上的第二個“貴人”是王統照。王統照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開始在青島居住,也是諸城人,而且是臧克家夫人的族叔,這層關係更拉近了他們之間的感情。空閒時臧克家經常與吳伯簫結伴到觀海二路49號王統照的住所去請教。王統照學識淵博,待人熱情,給臧克家的創作提出了很多建議,讓臧克家受益匪淺。

    在青島求學期間,臧克家想出版一本詩集,但作為青年詩人,出版社是不肯為他安排的。在王統照等人的幫助下,1933年7月,臧克家的第一部詩集《烙印》出版。《烙印》的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茅盾、老舍首先在同一期《文學》月刊上發表評介文章。不久,臧克家的第二部詩集《罪惡的黑手》出版。這兩部作品讓臧克家從此踏入名詩人的行列。朱自清曾說過,以臧克家為代表的詩歌出現後,中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歌。

    臧克家在青島創作的詩歌,大量都是反映勞苦民眾的,被聞一多稱作“最有意義的詩”。臧克家一直把“窒息、苦悶、悲憤難言”的生活現實,當作他創作的主題,所以儘管他在青島這樣一座“安詳”的城市裡,卻在詩中吶喊出“憤怒”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有的女人為何比男人更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