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如:聲帶、音叉、敲響的鼓等都是聲源。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 2、聲音的傳播: (1)聲音靠介質傳播,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 在液體中第二,氣體排第三。 (3) 聲速還與溫度有關,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4)聲波在兩種介質的交介面處發生反射,形成回聲。人耳要想區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只能使原聲加強。 (5)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如測海有多深,離障礙物有多遠。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和資訊 聲音的三要素 1、音調: 聲音的高低。它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單位叫赫茲,符號Hz。人耳能聽到的聲音訊率是20Hz~20000Hz,人發出的聲音訊率大約是85Hz~1100Hz。 2、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大小及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離得越近,響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的單位是米。計量響度大小的單位是分貝(dB)。 3、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品質,由發聲體決定。 (1)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音色也叫音品。 (2)不同的發聲體所發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編輯本段]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雜亂無章的振動時發出的。噪聲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必須加以控制。 2、聲音的等級用分貝來劃分: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分貝;為了保護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分貝;為保證睡眠和休息,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分貝。人的理想聲音環境是15~40分貝。 3、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如:聲帶、音叉、敲響的鼓等都是聲源。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聲源。 2、聲音的傳播: (1)聲音靠介質傳播,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 在液體中第二,氣體排第三。 (3) 聲速還與溫度有關,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4)聲波在兩種介質的交介面處發生反射,形成回聲。人耳要想區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只能使原聲加強。 (5)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如測海有多深,離障礙物有多遠。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和資訊 聲音的三要素 1、音調: 聲音的高低。它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單位叫赫茲,符號Hz。人耳能聽到的聲音訊率是20Hz~20000Hz,人發出的聲音訊率大約是85Hz~1100Hz。 2、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大小。它跟發聲體的振幅大小及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離得越近,響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的單位是米。計量響度大小的單位是分貝(dB)。 3、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品質,由發聲體決定。 (1)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音色也叫音品。 (2)不同的發聲體所發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編輯本段]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雜亂無章的振動時發出的。噪聲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必須加以控制。 2、聲音的等級用分貝來劃分: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分貝;為了保護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分貝;為保證睡眠和休息,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分貝。人的理想聲音環境是15~40分貝。 3、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