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流聲

    給人的感覺的確是這樣的表象,似乎沒有能夠有能流傳多年的好作品出現。我這幾天在整理音樂作品的時候發現,很多經典作品都是幾十年前的,而近幾年的經典作品數量卻嚴重不足,好多作品就像一個流水線的模子裡面刻出來的,沒有鮮明的個性和特點。

    剩下的沉下心來一心搞創作的人又能出產多少高質量的作品呢?我們不缺數量,缺的是質量,就像現在的自媒體平臺一樣,數量不是問題,但高質量的作品又有幾個?道理是差不多的。

  • 2 # 小邊拉呱

    應該是你的錯覺。

    其實我覺得審美進步還是有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現在無論再小眾的樂隊或是音樂風格,都能找到同好,而不像之前一樣所有人都聽一樣的東西。再一個就是現在大多數歌曲的製作水平也是比以前要高很多的,換句話說就是今天如果你還想用原來的標準去製作音樂的話,市場和聽眾是不會買賬的。

    不過目前佔市場份額最大的還是葩樂,這也正常。因為大多數人聽音樂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娛樂,願意深究的人並不多。大家並不關心哪個曲子好,而是什麼火就聽什麼。其實歐美也一樣的,只不過是換了個風格流行而已。歐美有很多非常厲害的音樂人,比如年紀輕輕就拿了格萊美的天才少年Joey Alexander和Jacob Collier,然而國外願意聽他們的人並不多,更多人還是喜歡聽Ed Sheeran和Taylor Swift之類的流行曲(並不是說後兩者不好,只是想說後兩者更火,而前二者的風格不是很討喜而已)。其實仔細看看Billboard每期的Top50,也是有很多從歌詞到旋律到編配都非常俗的歌曲的,也沒覺得比國內的好多少。不過Billboard有個好,那就是能上榜的曲子混音水平還是非常過硬的。

    關於審美,這事兒沒辦法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你喜歡聽啥就自己默默地找過來聽就是了。遇到同好,就深入探討,互相安利一下曲子;遇到口味不同的,也別互相diss,因為音樂品味不是一個可以炫耀的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這個門檻就太低了,只需要自我標榜而已),這種情況換個話題就好。這兩個人是許多人的青春了吧,但是他們給新人讓路了,只能說時間進步了人們的審美不一樣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底撈是如何管理員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