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德國陸軍主力的豹式坦克雖然威力強大,但生產成本高,生產難度大,對資源不甚充足的德國而言難以大量裝備。假設保留必要的重型坦克與坦克殲擊車部隊,將用於生產豹式及其衍生型號的資源全部用於生產四號G/H/J等,是否有助於扭轉德國坦克數量方面的劣勢從而更有效地抵擋蘇美的鋼鐵洪流?
回覆列表
-
1 # 瘋言瘋語的水豚
-
2 # 西安劉律師
注意,提問是單純問能否抵擋住美俄的坦克洪流。不過,我的回答依然是不能。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美蘇兩國進入戰爭體制,製造能力是驚人的。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生產了60973輛坦克,蘇聯生產了54500輛坦克,而德國才只有19926輛坦克。只有美蘇兩中國產量的六分之一。即使德國全力生產不那麼複雜的四號鐵馬,也很難趕上美蘇兩國的產量。自然無法擋住美蘇兩國的鋼鐵洪流。
德國與美蘇兩國生產能力上的差距,當然一部分源於希特勒遲遲不願把國民經濟全面轉入戰爭狀態有關,但主要的還是國力的差距。1940年德國GDP達到最高為561億美元,蘇聯1941年6月時為433億美元,美國1941年12月時大致在2200億美元。美蘇兩國經濟總量是德國的五倍。這個差距不是調整幾件武器的生產就可以彌補的。
類似於二戰這樣規模的戰爭,打的就是綜合國力。誰更能承受戰爭消耗和損失,誰就會最後勝利。顯然,德國不能。
-
3 # 諸哥忘事
德國和日本一樣,想當全球性的大國先天不足,打仗即拼經濟,國家太小資源有限,可以看看德日在二戰後期國內的經濟狀況已經變的跟癌症晚期的病人一樣,差不多油盡燈枯,而國外佔領的領土短時間內根本帶不來收益,反倒要駐軍要維穩,瞭解這個大前提就不難得出結論,無論是四號坦克還是當時的超級武器V3導彈,都改變不了戰爭程序,因為美蘇兩國的戰爭動員和戰略資源能力要比德日想象的N倍,除了原子彈,什麼樣的戰術武器都改變不了結果,可當時德國還沒有搞出原子彈,那就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
答案是抵擋不住。即使全換成虎王結果也是一樣。德軍根本不缺坦克,即使是後期德軍也不缺少坦克裝甲車輛。德軍戰敗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等戰略物資不足。阿登反擊戰就是因為補給不足才功虧一簣的。更深一些說,即使石油儲備物資儲備充足戰爭的結果也是對半開。德軍中後期已經逐步喪失制空權,大量坦克被炸燬,這情況在西線尤為明顯。總的來說德軍中後期是陷入了戰略物資儲備不足導致無法達成戰略意圖,此消彼長人力大量被消耗而無法改變的惡性迴圈裡。若戰略儲備充足還有可能打贏,只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