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反省”是的心理狀態與他自己觀察自己的心理運作過程是完全不同的。“反省”通常較專心作“自我觀察”所需的精神活動較大。當一個人在反省時,往往愁眉深鎖、神色凝重。而當他作自我觀察時,卻往往仍保持那份悠閒飄逸。這兩種情形,均須個人集中注意力。然而一個正在反省的人,卻須利用他的批判能力,來拒斥某些一旦浮現到意識境界便會使他感到不安的意念,以阻止它繼續在其心理中進行;而其他有些觀念,甚至在未達到意識境界,仍為他本身所察覺前即已杜絕。但是,“自我觀察”卻只有一個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而如果他能夠成功地做到這點,那將有無數的意念想法能絲毫不漏地浮現到意識裡。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我很喜歡這段話,其實它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個人覺得人的“自我觀察”十分重要。在沒看到這本書之前,我把“自我觀察”表達成一種“感性的自我”,把“自我反省”表達成一種“理性的自我”。在“感性的自我”裡,沒有對錯,沒有約束,沒有世俗,沒有規定,有的淨是最真實的最自然內心自我想法,那兒有人最深的追求。而在“理性的自我”裡,人往往需要跟“本我”(即人本性,可能是虛榮心,對食色性的追求等,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因人而已,但必須體現“本”)作鬥爭。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它有利於約束人的行為,使社會相對有秩序前行。但同樣,它也有礙於內心的體驗、潛能的發掘和對權威的質疑。從某一方面講,“感性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好壞、知識境界的高低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個人在“反省”是的心理狀態與他自己觀察自己的心理運作過程是完全不同的。“反省”通常較專心作“自我觀察”所需的精神活動較大。當一個人在反省時,往往愁眉深鎖、神色凝重。而當他作自我觀察時,卻往往仍保持那份悠閒飄逸。這兩種情形,均須個人集中注意力。然而一個正在反省的人,卻須利用他的批判能力,來拒斥某些一旦浮現到意識境界便會使他感到不安的意念,以阻止它繼續在其心理中進行;而其他有些觀念,甚至在未達到意識境界,仍為他本身所察覺前即已杜絕。但是,“自我觀察”卻只有一個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而如果他能夠成功地做到這點,那將有無數的意念想法能絲毫不漏地浮現到意識裡。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我很喜歡這段話,其實它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個人覺得人的“自我觀察”十分重要。在沒看到這本書之前,我把“自我觀察”表達成一種“感性的自我”,把“自我反省”表達成一種“理性的自我”。在“感性的自我”裡,沒有對錯,沒有約束,沒有世俗,沒有規定,有的淨是最真實的最自然內心自我想法,那兒有人最深的追求。而在“理性的自我”裡,人往往需要跟“本我”(即人本性,可能是虛榮心,對食色性的追求等,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因人而已,但必須體現“本”)作鬥爭。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它有利於約束人的行為,使社會相對有秩序前行。但同樣,它也有礙於內心的體驗、潛能的發掘和對權威的質疑。從某一方面講,“感性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好壞、知識境界的高低和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