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士野

    秦國,自秦孝公據有崤山、函谷關,擁有雍州之地開始,任用商鞅變法,於內以法治國,加強耕織生產,同時強化軍功制度,促使秦國逐步強大,並擁有了河西之境,走出了爭奪天下的第一步。

    秦孝公之後,又先後有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莊襄王等五位君王,均是勵精圖治的人物,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積累,所謂:“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才完成了秦始皇時候的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可是秦朝建立之後,不過二十年的時間,就分崩離析,天下最終為劉氏所有。秦朝用上百年的積累才完成江河一統,可是他的滅亡,卻用了不過二十年的時間,又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秦朝不施仁義的緣故。

    當初,秦始皇一統天下,南取百越,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多裡,讓匈奴不敢南下牧馬,自以為意得志滿,便認為天下的老百姓沒有什麼值得畏懼的,於是便把天下的圖書都焚燬了,把那些懂得百家之學的人都控制起來,想著讓老百姓變得愚鈍沒有反抗的想法;把那些城池的城牆都拆了,把那些驍勇的豪傑都控制起來甚至殺害了,把天下的兵器,全部都收集起來,燒熔了鑄成十二個大金人,想著讓老百姓變得柔弱沒有反抗的能力;然後建立高大的都城,儲備豐饒的糧草,良將精兵,強弓勁弩,守護在天下的要衝之地,險要關隘,於是以為天下安定,金城萬里,可以把帝王事業傳到百世萬世。

    當時,秦國雖然王翦、蒙恬等人相繼離世,可是依然還有王離、章邯這樣的名將在世,秦國的地盤邊界,和當初與六國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時候比較起來,更不可同日而已。

    可是秦國在六國強盛的時候沒有滅亡,卻亡在了陳涉吳廣這樣的農民起義。

    從這個方面來講,秦國的滅亡,根本不在於強兵強將,也不在於國家的大小,勢力的廣袤,秦國的滅亡,首先是因為自己一統天下之後,還依然繼續著自己的法治理念,想要把天下百姓當做愚民來治理,把天下的百姓,當做懦夫來統治,於是仁義不施,有一個人起個頭,天下人便跟著一起造反,秦國手下的將領撲滅了這裡,卻撲滅不了哪裡,到處救火,最後火勢卻越少越猛,於是王離授首,章邯叛逃,秦王二世而亡。

    秦始皇過世之後,倘若當時是讓信人奮士,為人寬仁,讓當時百姓愛戴的扶蘇繼承皇位,相比秦朝的苛政雜役,都會因此而舒緩一些,秦國當時的矛盾也會因此而緩解許多,並因此而多傳承百年,也未成可知。

    可惜,秦二世胡亥與趙高、李斯等人一起合謀,害死了扶蘇和蒙恬,自己上位。

    胡亥上位之後,本來,也是有機會避免秦朝的滅亡的。

    倘若,當時胡亥能夠他的兄長扶蘇一半的仁德和能力,任用一兩個賢能的大臣,對天下那些極寒困頓的老百姓有一些些憐憫之心,並因此封賞功臣以拉攏人心,減免刑戮以安慰民心,減少連坐而恢復生產,讓大家返歸鄉里而休養生息,同時把倉庫裡的那些糧草拿出來佈施恩德,拯救那些孤寡貧困的人,做好修行來提高民眾的期望,這樣天下的老百姓都會因為日子過得和之前不一樣,並因此感覺人生有希望,未來有盼頭,那時候,每個人都巴不得將來的日子可以過得越來越好,又有誰會閒著沒事想要造反呢?

    可惜的是,胡亥不僅沒有這樣做,還因此變本加厲,讓極寒的百姓更加飢寒,餓肚子的百信更加困苦,活不下去的人,就只好站出來造反,以求能夠死裡求生了。

    秦朝時期,有一個叫做叔孫通的,當時天下大亂,起義紛紛,許多人都跟秦二世告急,可叔孫通卻說:如今天子英名,大臣盡忠,誰敢造反,不過是一些雞鳴狗盜的人鬧事而已,不值得憂慮(不足掛齒這成語就出自這裡)。

    這個人,在我們看來,在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卻居然鼓吹太平,歌功頌德,可謂是大大地奸臣了。

    可是,他投奔劉邦之後,幫助劉邦制定了許多禮制,讓劉邦有了做皇帝的感覺,還被司馬遷評價為漢家的儒宗。這樣的人,卻又是大大的聖人了。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時候,有“指鹿為馬”的故事,這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事情,就可以窺見當時秦朝言論的環境。

    所以,秦朝不論是到秦二世胡亥,還是到三代子嬰那裡,當時,朝堂之上,也並不是沒有那些有遠見的人,但是大家之所以都像叔孫通那樣,不敢盡忠直言,都是因為秦朝的風氣有太多的禁忌,恐怕這些想要說話的人,盡忠之言還沒有說出口,便要腦袋搬家。

  • 2 # 老爹有話說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秦朝為什麼會滅亡?

    老爹想從治國政策的角度,談談秦朝在這方面所犯的錯。

    戰國中後期左右,秦國曆經數代國君的努力,以及眾多人才的出謀獻計,終於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最終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

    到了嬴政的時候,秦國一統六國的大趨勢,基本上已經形成,統一六國只是時間的問題。嬴政耗費數十年的時間,最終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首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

    嬴政能夠一統六國,除了秦國先前幾位國君的努力,以及眾多人才的出謀獻計以外,跟嬴政執政時期,實施的治國政策,也是分不開關係的。

    秦國未統一六國之前,採用的治國政策是以武治國。這裡的武,指的是秦國的軍事實力。

    這點可以從相關的政策制度,得到驗證。比如,秦國採用獎勵耕戰的政策,普通老百姓想要獲得財富、地位,要麼參軍殺敵,要麼努力耕種。

    在這種背景下,秦國的軍事實力,能夠得到快速的提升,基本上秦國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強國。

    到了秦朝的時候,秦始皇依舊延續那套治國政策,非常注重軍事力量的維持。對於那些六國遺民,以及周邊的匈奴、南方百越等等,採取的是軍事鎮壓手段。

    從我們這些旁觀者的視角,去評價這個策略,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

    秦朝當時的社會狀況,跟戰國末期的社會狀況,是完全不一樣的。戰國末期的時候,老百姓可以說是連年戰爭,流離失所,可想而知,在這樣狀態下的社會經濟,是很差的。

    好不容易,秦朝結束了這種戰亂的狀態,當時老百姓的心理,一定是極度渴望停戰,休養生息。

    秦始皇卻並沒有洞察到這點,相反,他卻一直在提防老百姓會起來造反。秦始皇在未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擔心,他所走的是另一個方向的極端。最終,在秦二世的時候,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活動,秦朝也亡了。

    總而言之,秦朝的滅亡,如果從治國政策的角度去分析,跟秦始皇以及後續秦朝的繼任者,所採取的以武治國政策,是有很大關係的。

    試想一下,秦始皇若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是否能夠避免秦朝的覆滅呢?

  • 3 # 暢暢的一些碎碎念

    秦朝之所以會滅亡,是因為,到了秦朝後期有四個方面原因導致滅國:

    1、秦二世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整日吃喝玩樂

    2、內臣太監趙高,掌管大權,從太監變成丞相

    3、大興土木,大建行宮(以阿房宮為代表),耗費財力物力民力

    4、當時各地起義,趙高隱瞞實情,直到起義軍兵臨城下才告知秦二世

    綜上四點,秦朝到二世開始,政治腐敗,奸臣主政,不得民心,導致起義,又因軍隊長期缺乏訓練,被後楚打敗滅國。

  • 4 # 鬆哥移動咖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始皇以殘暴著稱,但他對六國貴族卻太仁慈了。

    這個群體大概有十二萬,他們在秦朝眼皮下不能有什麼動作,他們這些旗幟仍然在召喚著六國的人心。

    沒有了秦始皇的大秦,內部紛爭乍起,對外威懾減弱。陳涉起事後,六國貴族的那些旁支或山寨貴族都乘機跟風,像項梁這些早就在暗中籌劃復國的正宗貴族後裔,更是乘勢而起,開號就粉絲擠爆。

    加上秦軍守長城、守都城的主力動不了,徵嶺南的主力又玩失蹤,鎮壓造反只能把民工、囚徒臨時組成軍隊,被打敗亡國也就不奇怪了。

  • 5 # 沉140769451

    秦朝滅亡根在自己亂法,而不是秦法太烈,搞的工程太多。秦始皇在世時,秦法未亂,誰造反也不會成功。秦始皇去世,趙高、李斯亂法,動搖秦朝統治根基,六國才有機可趁,天下大亂。現代考古已經證明,《史記》陳勝、吳廣造反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司馬遷在這裡說了假話。阿房宮壓根不存在。漢朝延用了秦法,也證明秦法不是致亂的理由。

  • 6 # 闌翎

    詳細的分析那是要寫一本書了。其實是秦國法律決定了二世而亡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秦孝公到嬴政統天下一直貫徹執行且不斷加強商鞅法,秦中國人是習慣了,而其他六中國人根本就不可能接受這樣的酷法。雖然從出土的文物中發現秦國法律也不是史書上寫的那樣殘酷無情,但相對於其他國的人是實在無法接受的。這是其一。其二,商鞅法是戰時法,一切為了戰爭服務,統一天下後要繼續執行這樣法律是不可行的,必定會加重民眾負擔。最後,秦始皇暴斃後繼承人問題,胡亥的能力沒辦法跟扶蘇比,趙高讓胡亥當上了皇帝,自然要撈好處的。剷除異己,濫殺功臣皇親,有能力的,能打仗的基本殺完。陳吳起義後天下兵馬除了在南越的五十萬,其他也都所剩無幾,直到劉邦打到咸陽。

    還有其他原因。以後慢慢說了

  • 7 # 矛與盾1949

    秦朝滅亡,很多人說是因為秦法暴戾,民不聊生所致,我要說“成也商鞅,敗也商鞅”。商鞅之法,讓秦國鶴立雞群,短短數年一躍成為獨立抗衡六國的強國,所有人都預見了變法的好處。但是,商鞅卻因為得罪太子而身首異處,以致秦國只學會了強國之法,而遺漏了統一後的治國之道,王朝在短短數年也傾然崩塌了。

    很多人假設秦國是否可以改變嚴苛的律法,或者扶蘇即位來緩和階級矛盾,給秦國以喘息甚至延續的機會。殊不知,現實利益面前,如沒有商鞅般經國濟世的才能,和秦王力挽狂瀾的決心,變法難,不變法更難。所以說,秦國興也商鞅,敗也商鞅,他人根本無從著手。

  • 8 # LH然

    很榮幸為您解答歷史問題,才疏學淺,如有遺漏,請多指教。

    關於秦朝滅亡,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秦朝末年實施“暴政”,輕罪重罰,導致了百姓的不滿,這是秦朝末年滅亡的主要原因。 (2)繁重的徭役、兵役,破事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生產,社會經濟嚴重破壞。 (3)沉重的賦稅使百姓們非常痛苦。 (4)不順民心,不合民意。 (5)秦二世非常殘暴的統治…………

    以上5點均是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如果說的在直白點,就是老百姓吃不上他們的這口“飯”了,因此,正因為秦朝的統治、法律等不合民意,才讓秦朝走向了衰亡的命運。

  • 9 # sdqst聖殿騎士團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以嚴刑峻法作為治國的主要手段,秦代法律的苛嚴難以想象。短短十幾年時間,秦始皇一場場急驟的變革,一項項浩大的工程已經耗盡了這個時代的國力民力,也為他的王朝掘好了墳墓。他死後第二年,全國性的農民起義便爆發了,仍有實力的六國貴族乘機起而響應,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秦王朝便煙消雲散了。

  • 10 # 胡名雨

    二點原因:一是沒有建儲,以法定形式確認皇位繼承人。以至於祖龍暴斃後,李趙從容發動“沙丘之變”,害死扶蘇,蒙恬。改變帝國命運。二是功過參半的郡縣制,全國各地劃為郡縣,皇帝派人直接管轄。有點是中央集權了,缺點的宗室沒有了權力,一旦中央有變。無法拱為政權。輕易為奸人篡取(後世曹魏也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紀曉嵐官職有多大?真的和和珅差不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