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051830541

    一、喻字的演變由來是:

      1、西漢時,蒼梧太守諭猛,始改姓為「喻」。東晉時有諭歸,本為諭猛之後裔,改姓為「喻」。此後史書無諭姓,晉改為「喻」。

      2、賜姓,據《宋史.儒林傳》所載,南宋時有愈樗,為梁愈藥之後,皇帝賜姓為「喻」。

      二、拓展:

      1、讀音:

      yù

      2、基本解釋:

      表示“直介面頭告訴”,引申做“知曉”、“明白”。

      3、引證解釋:

      (1)同本義

      喻,通知、告也。——《廣雅》

      教之以利,而喻諸德者也。——《禮記·文王世子》

      [灌嬰]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誅之。——《史記》

      (2)曉喻;開導

      前後告喻,曾無悛改。——《三國志》

      又如:喻勉(開導勉勵);喻教(開導教育)

      (3)知曉;明白

      君子喻於義。——《論語·里仁》。

      皇疏:“喻,曉也。” 單足以喻則單。——《荀子·正名》。注:“喻,曉也。”

      以喻客意。——《後漢書·杜篤傳》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孟子·告子下》

      又如:家喻戶曉;喻旨(知曉旨意);喻願(對某事明白並樂於為之);喻以利害;勸喻;不可以理喻。

      (4)比喻

      罕譬而喻。——《禮記·學記》

      在於早諭教。——《漢書·賈誼傳》

      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又如:喻名(比稱;形容);喻為“生物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歷史,最應該學習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