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寧戰略解碼研發管理
-
2 # 流程哥
一、什麼是流程?
流程是以業務領域資源合理利用為基礎,將一組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的活動,是一個團隊正確完成某一工作的步驟和順序。
二、一個好流程滿足什麼條件?
1. 是否以客戶為中心,滿足了客戶需求。
2. 是否合理利用了企業有限的資源,提高了組織的整體效率。
3. 流程所包含的要素是否齊全,並有明確清晰的描述和規範。
-
3 # 手機使用者放飛的燕子
什麼是流程?一個好的流程要滿足什麼條件?
我個人覺得,流程就是形成文書的一種形勢。每一天,要幹什麼事情,要做什麼事情等等,都事先安排好了,如沒有特殊的情況就都要照著這個文書按部就班的工作。
一個好的流程,我個人覺得不用滿足什麼條件的。上面有人監督你,下面有人實施怎麼幹就行了。
過後,上面的領導還要考核下,做為你自己,是實施流程的直接人,你每天也得反思一下今天在工作中是否出現錯誤沒有,有錯則改,沒錯加免。
-
4 # 郭城3點14壹伍玖
流程實質上就是事件序列的時序。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表現為資源組合和資源運用的特定的時間順序,以期達成特定的目的。前者的最佳例子是(附帶過程描述的)菜譜,後者比較貼切的例子,比方說是“總統選舉”。結合這個定義,一個好的流程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資源的可獲得性。沙上建塔和空中樓閣,這樣的目的是無法實現的,原因在於一些關鍵資源的缺失。現實的,可以以一定成本獲得的資源是一切流程得以實施的前提。
2,高效率。最少的重複,和最短時間的運作,是流程質量的重要標準。
3,高效能。資源的轉化程度,是衡量流程質量的又一個標準:最省的(資源)材料使用和最少的浪費。
4,可重複性。 不同於獨立的事件,流程是對重複性事物或工作的迴圈處置,要麼具有固定的週期,要麼遵循基本一致和基本固定的程式,如需變化,僅是微調。
-
5 # 爆炒小屁孩
我覺得流程就是事物的順序或者說是安排!
一個好的流程應該要滿足
1 時間節約不浪費
2 物料資源使用剛剛好,不浪費
3 最後的成果要符合要求和目的
回覆列表
謝寧老師在《華為流程管理體系詳細介紹-萬字PPT圖文》中對流程定義的認知及流程價值做了深刻總結。現分享給大家參考。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漸漸接受了流程的理念,認同流程對企業管理的價值,但是,從企業流程管理實踐中,發現不同企業對流程的定義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例如,ISO質量認證體系對流程有如下定義:流程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其實,很多人都講的流程管理就是精細化管理,這樣的說法往往會陷入到“術”/工具的層面,這恐怕難以滿足現在市場需求快速變化、競爭愈發激烈和企業高效運營的業務需求。後來,流程管理大師邁克爾•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錢皮(James Champy)認為流程就是一組共同給客戶創造價值的相互關聯的活動程序。在這裡,流程的定義和突出價值是要給客戶創造價值。
而華為是怎樣理解流程的?
華為對流程理解的第一個概念是業務流。業務流是天然存在的,企業為實現價值創造,從輸入客戶要求開始,到交付產品及服務給客戶,使客戶滿意並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端到端的業務過程就是業務流。
業務的運作模式決定了業務流。以打車為例,滴滴推出前,乘客先上車再提需求;滴滴推出後,業務模式即變為先提需求再上車。這種不同以往的業務模式,改變了人們打車的業務流。業務模式的不同決定了業務流的不同。
我們經常聽說這麼一句話:水往低處流。將一盆水潑向地面,雖然每次潑水,水的流動路徑可能有差別,但是有個共同特性:總體上,水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我們企業的各種業務運作就像水一樣,如果不加以約束,有些對企業會造成損傷;不同組織/不同人員的做事方式不一樣,導致業務流不穩定、不高效。所以,我們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叫做流程。
流程是對業務流的約束,對各個業務流構建了流動路徑和堤壩,提升業務流動效率和規範業務流動的邊界。流程由一個個活動組成,業務流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流程的變化,業務流是改變流程的關鍵。企業是由無數業務流動組成的,我們需要對各個業務流分別構建流程。
華為對業務流程的理解和實踐,經歷了三個階段。
階段一:流程就是業務本身
流程就是業務本身,就是按照現有業務的過程做法,以流程檢視的方式呈現出現狀流程,並整理形成流程制度檔案。把這個流程制度檔案作為標準作業流程,用來指導沒有相關經驗的員工開展工作,並提出明確要求。很多企業對流程的理解和實踐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因為將現狀流程較為完美地呈現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共創出來。
這樣雖然可以解決了大家對業務流程認知不一致的問題,達到按照流程的要求,用同樣的方式完成工作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不好的方面,就是現在的做法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國內某企業把各個區域的總經理匯聚到一塊兒,分成7組進行研討,結果討論出了7個不同的銷售流程,那麼問題就來了,哪一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流程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簡單、海量、重複的工作怎麼去做更好?就是先要把它流程化,模板化,固化下來,最後採用IT支撐。
隨著對業務理解的逐步深入,並且對流程工具和理念更加熟悉,我們對流程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階段二:流程是業務最佳路徑的總結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總有一條是最佳的。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流程的意義?其實就是要求我們真正總結業務的成功打法。遺憾的是,在流程構建的過程中,最佳路徑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原因有三:一是企業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業務經歷和案例;二是雖有成功的業務經歷和案例,但難以總結、呈現並加以複製推廣;三是業務不是靜態的,而是時刻在發生變化。
流程就是不斷積累最佳實踐,讓團隊打一場確定性的戰爭。1997年,華為研發管理者和研發人員根本不懂什麼是流程,就是躲在酒店把程式碼寫完之後,就和客戶說“版本升級好了”,後來引入了IBM的IPD諮詢輔導,作為首批專案經理,我們實際上是非常不理解的、拒絕的,認為這套東西幫不到我們,太複雜了。
後來任總教育我們,要活100年,就要老老實實學習,流程就是讓我們現在的寶貴經驗和業界的寶貴經驗疊加到流程上,可以持續地滿足客戶需求,當然2006年後IPD的核心是構建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了更偉大的使命。
所以,流程建設實際上包含了流程構建,流程運營,流程優化這樣迴圈往復的過程。流程管理需要持續動態管理,不斷總結業務成功打法。
階段三: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持續成功
到了第三個階段,我們對流程認知是流程不僅僅是業務最佳路徑的總結,而且還包含了實現業務最佳路徑所應該具備的能力。
流程要“端到端”地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是“段到段”。如果企業基於職能,而不是基於流程的管理,會產生大量無效的管理行為,有大量隱藏的管理浪費沒有被發現。
一位新調任的法國炮兵團長每次視察炮兵演習的時候,總髮現有一名士兵一動不動、自始至終地站在大炮旁邊,團長以前不是炮兵團的,就問旁邊的軍官,軍官也回答不出來為什麼,只是說一直就是這樣,而教科書上歷來都是這麼規定的。團長對此頗為懷疑,經過查詢資料瞭解了真相:從前,大炮都用馬車牽引的,需要一名士兵專門站在大炮邊拉馬,使因發射後坐力而移動的大炮復位。現在,大炮完全改成了機械化操作,教科書卻沒有做出相應的修改,結果就出現了一直都有一名士兵站在大炮邊的滑稽現象。
筆者在華為大學分享華為流程和變革管理內容的時候,經常被前來參訪華為的企業學員問到一個問題:因為市場競爭等因素,業務經常要求流程高效,甚至跳過流程“一步到位”,而質量審計、管控等部門卻往往在流程中增加“監控”點,怎樣解決這一對矛盾問題?
其實,如果將流程和監管放在不同的立場,對立起來,是無法解決矛盾的。換言之,流程和監管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企業需要將端到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理解為高速動車幹線,各部門不應在其中增加過多“收費站”,不但降低了車執行的速度,而且增加了很多執行成本。相反,各部門都應該努力成為動車組的“動車機組”,而非“拖車機組”,只有這樣,動車組才能“高效、安全、低成本”運營。
持續不斷地把優秀業務實踐固化到流程裡面,並且把所有的業務風險與缺陷在流程中進行管控與預防以後,管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大。
好的流程需要“為客戶創造價值”,背後就是解決客戶關心的四大問題或四大訴求:快速、正確、便宜、容易。這也是流程管理大師邁克爾•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錢皮(James Champy)所倡導的流程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