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春龍
-
2 # 小吹生活
#泛文化寫作營#
對於你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大家要先了解清楚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共性是什麼?首先文言文和白話文就根本,也最基本的共性就是二者都是語言的形式。第二個問題是語言為什麼而存在?對語言的存在,我個人覺得它主要為交流而產生,並這樣的話,語言就是一種工具,是一種輔助。同時,我們通常對於工具的要求,就是好用,所以語言也不例外,我們對語言的要求就是好用,越
方便越好。從這一需求就慢慢使得我們會對我們的語言進行改造和發展。所以文言文逐漸變白話就是這個道理。
其中,文言文的白話能為我們帶來的最突出的好處有哪些呢?首先,就是解決我們口語與書面語表達的不同的矛盾。在文言文白化之前,古人寫作與的語言與口語的語言分開的,從而使得我們在寫作時需要轉變語言表達思維,同時,這使得一般人沒學習過文言文表達的人,就不會寫作,極大約束我們創作的自由性,從而白話化之後,恰恰解決這一點。還有白話比文言文的語法要求,字詞運用的規則要求比較低。比如表達我吃飯了,白話文就是這樣簡單接地氣地表達就好,而文言文表達,用的“用膳,用飯”等這些比較文雅的詞,文言文講究古樸美,雅緻。所以,簡單分析下來,文言文白化是一種華人的實用心態所驅使的文化現象。
那這意味著文言文就沒有必要學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雖然白話文比文言文有好的地方,但是文言文也有比白話文好的地方。如文言語言優美,韻律工整,音調和諧,並且相對於白話文來說,是比較簡練的。所以雖然文言文是逐漸白話文化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去學習它。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問題的解讀,同時,希望大家有空與我多交流,指正不足之處。
-
3 # 魯卡爾
這是文字與人的思維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目前文言文的存在,有的活下來的像似笑話,如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有的也約定成俗了,猶如外來音譯語了′,如席夢思,沙發等。
-
4 # 跬步求索
木有哦,官方的書面語一直在曲折中不斷起伏。真正開始把大白話定為正式的書面用語還要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我們讀古文覺得越古老越難懂還有一方面是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差異導致。
比如先秦的詩經在當時其實完全是白話,但到漢代大家開始流行工整的駢文。再之後的魏晉南北朝風向又轉變了,哪怕駢文寫得再好文人也會注意駢散結合以體現自己的不拘一格。之後基本在這個過程中起起伏伏。比如我們熟知的唐詩可以代表一個格式的高峰。不單押韻還要求嚴格的對帳。同時用的字詞也必需出自特定的經典和典故。比如“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雖然字面看是能看懂但作者到底想說啥我反正沒明白。你看官方書面的明史比較接近白話但到晚清的八股基本就是嚴格條條框框下做的填空題。那讀起來可是相當的酸爽。
-
5 # 也摩羯
為什麼會有文言文?難道以前的人不願意將自已的思想表述明白嗎?如果不願意又為什麼著書立說呢?肯定想表達明白,但是如何表達明白呢?用紙嗎?用筆嗎?那時只有竹籤,刀刻。只有皇家才用得起帛等紡織品。條件侷限的。進而形成文言。
回覆列表
是的,因為文言文太深奧,太令人費解,就不適合當時之人閱讀了,只有越來越白話,才適合人們閱讀。人們才能讀得懂,知道文章所說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