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問題每年都被問起,但是卻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每一次回答都代表著過年這一節日傳統的傳承。
就從最普遍的活動說起吧。我來自內蒙古的一個農村。貼春聯,春聯又包含門春聯,抬頭見喜聯,行車平安聯,井泉興旺聯,六畜興旺聯,貼福字,門上,牆垛上都會貼。掛掛旗,掛旗有五顏六色的,也有統一紅色的,裡面會雕刻喜慶的話或者圖案。現在生活好起來,也有不少在自己房子陽臺欄杆上裝飾彩燈燈條的,可以有幾種不同的閃爍方式。然後一般就是包餃子,看春晚,拜神(這個拜神純是一種祈願,並非封建迷信),放鞭炮,煙花,每到午夜時分,萬炮齊鳴的場面還是相當震撼的。
然後就是吃餃子,24點一過孩子們給父母拜年,得壓歲錢。然後就睡覺啦。初一還要互相串門拜年呢。初一早上起來,吃餃子,放鞭炮,然後小輩出門挨家挨戶給家裡的親朋好友拜年,得壓歲錢。這個時候就能看到滿街遍地昨晚和早上產生的鞭炮爆碎後的紅色紙屑。長輩們一般在家裡等著孩子們來拜年,順便回顧一下昨晚的春晚重播。等孩子小輩基本都來過再出去或者近的就回孃家或婆家。
初一一天基本就是拜年,不會有太多事情。
村裡或者鎮上在初五之後會辦會,一般是舞龍,踩高蹺,扭秧歌配合鼓點和鞭炮還挺有氣氛。
我家裡沒有打牌的風氣,一般在正月裡父母和孩子打打牌樂呵樂呵。
再然後孩子就要離家出去工作或者求學啦。父母又在家開始新一年的勞作,期待孩子回來團聚。
小時候過年活動很多,比如年前磨豆腐,做肉糕,殺年豬,打年糕,做魚丸,貼春聯,福字,財神,供祖先,供灶王爺,採蓮船,舞獅子,掛燈籠,做老米酒等
雖然這個問題每年都被問起,但是卻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每一次回答都代表著過年這一節日傳統的傳承。
就從最普遍的活動說起吧。我來自內蒙古的一個農村。貼春聯,春聯又包含門春聯,抬頭見喜聯,行車平安聯,井泉興旺聯,六畜興旺聯,貼福字,門上,牆垛上都會貼。掛掛旗,掛旗有五顏六色的,也有統一紅色的,裡面會雕刻喜慶的話或者圖案。現在生活好起來,也有不少在自己房子陽臺欄杆上裝飾彩燈燈條的,可以有幾種不同的閃爍方式。然後一般就是包餃子,看春晚,拜神(這個拜神純是一種祈願,並非封建迷信),放鞭炮,煙花,每到午夜時分,萬炮齊鳴的場面還是相當震撼的。
然後就是吃餃子,24點一過孩子們給父母拜年,得壓歲錢。然後就睡覺啦。初一還要互相串門拜年呢。初一早上起來,吃餃子,放鞭炮,然後小輩出門挨家挨戶給家裡的親朋好友拜年,得壓歲錢。這個時候就能看到滿街遍地昨晚和早上產生的鞭炮爆碎後的紅色紙屑。長輩們一般在家裡等著孩子們來拜年,順便回顧一下昨晚的春晚重播。等孩子小輩基本都來過再出去或者近的就回孃家或婆家。
初一一天基本就是拜年,不會有太多事情。
村裡或者鎮上在初五之後會辦會,一般是舞龍,踩高蹺,扭秧歌配合鼓點和鞭炮還挺有氣氛。
我家裡沒有打牌的風氣,一般在正月裡父母和孩子打打牌樂呵樂呵。
再然後孩子就要離家出去工作或者求學啦。父母又在家開始新一年的勞作,期待孩子回來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