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舟

    魏延這個人是劉備破格提拔的人,但是在劉備死後,魏延一直被諸葛亮壓制著,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一直跟隨其左右,而且他一直想要統領兵馬,諸葛亮一直不允許,為此魏延一直心懷不滿。當時在蜀國除了諸葛亮有兩個人能力非常的不錯,一個是魏延,一個是楊儀。魏延在軍事上能力突出,楊儀在行政上能力突出。但是這兩個人一直是有矛盾了,這個事情諸葛亮也是知道的,但是一直沒有解決好。為此他知道,他在的時候可以鎮住魏延,如果他死後,就沒有人能夠鎮住魏延了,必然魏延和楊儀之前會產生大的對決。所以他想死後一定要帶走其中一人,這樣蜀國才不會發生內部戰亂。他綜合考慮之後,選擇帶走了魏延。

    楊儀和魏延各有優劣,他們對蜀漢也都是忠心的,分歧更多是出於性格,還有就是爭權,對此諸葛亮應該很清楚。魏延的優勢是軍事才幹突出,對漢中的情況熟悉,又是劉備生前破格提拔的人,楊儀的優勢是長期跟隨諸葛亮,行政才幹突出,諸葛亮更放心。選接班人不是選最可愛的、最有能力的,而是要選最可靠的、最不會產生的變數的,所以諸葛亮肯定更傾向於選楊儀。

    從蜀漢內部的情況看,支援楊儀的佔大多數,漢中前線的主要人員如費禕、姜維等都站在楊儀一邊,成都方面的蔣琬等也支援楊儀,諸葛亮要做選擇,得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

    諸葛亮最後做出一道撤退的命令,讓魏延斷後。而且還說到,如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不要管他,軍隊本人開拔。做了這個佈置後,諸葛亮就病故了。

    當他們把這道命令傳給魏延的時候,魏延很不相信,於是魏延搶在楊儀的前面往南撤,而且還走一路燒一路,把橋、路都給毀了,不斷撤到了南谷口。楊儀帶著部隊往回撤的途中,發現路橋都被破壞了,兩個人的積怨更深,於是都上書朝廷告對方謀反。最後魏延被蜀國各路軍隊追殺,魏廷帶著幾個心腹逃到漢中,被馬岱所殺。

  • 2 # 檯球解答

    諸葛亮也是沒辦法。他心中也不想殺魏延。魏延可謂是位忠心耿耿的名將,功高自傲害死了自己。當初諸葛亮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接他班的必是魏延。但是當初北伐中,魏延如果接了他班必不放棄北伐,而諸葛亮知道北伐必會滅國。諸葛明君沒辦法只能忍痛除魏延。所以導演了一出魏延謀反,可憐魏延被誅三族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京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