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說起吃,還得佩服鄉下人的好本事,即使粗糧,在他們的巧手下,也能做出另外一種風味來。如今過年總是大魚大肉,吃膩了,總是懷念起兒時的粗茶淡飯。
黏面,我們當地方言叫做“然面”,也叫 biang biang面,這是“陝西八大怪”中提到的陝西人愛吃的一種面,麵條細長,像褲帶。華山人也未脫離如此窠臼,以吃麵為主食。一天不吃麵,好像沒吃飯,幹起活來沒精打彩。
胃口好的青壯年一碗麵也只是個半飽,於是在吃麵的同時,手裡還要擒個半斤重的蒸饃,或是半扎厚的鍋盔,把褲帶一樣寬的麵條“哧溜哧溜”吸個怪歡。那紅豔豔的油潑辣子讓外地人望而生畏,他們卻吃得有滋有味,直辣得舌頭髮麻,頭上冒汁才覺得過癮。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說起吃,還得佩服鄉下人的好本事,即使粗糧,在他們的巧手下,也能做出另外一種風味來。如今過年總是大魚大肉,吃膩了,總是懷念起兒時的粗茶淡飯。
黏面,我們當地方言叫做“然面”,也叫 biang biang面,這是“陝西八大怪”中提到的陝西人愛吃的一種面,麵條細長,像褲帶。華山人也未脫離如此窠臼,以吃麵為主食。一天不吃麵,好像沒吃飯,幹起活來沒精打彩。
這個字是會意字,寫起來比較複雜,字典裡是沒有的,有首字謎是這樣描述的:“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到六點點;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坐個車車逛咸陽。”黏面一般寬一寸,長一尺,可薄可厚,薄厚隨意,年輕人胃口好,吃硬不吃軟,厚可超過銅錢;人老了,消化功能差,對厚的不敢問津,擀麵行家可將面擀得薄如蟬翼,使老年人不僅不望而生畏,而且十分留戀,一直吃到七老八十。母親是做黏面的好手,其實黏面的做法也挺簡單。面要自家磨的精粉,先將面猜硬,窩好,擀成適合厚度,拉起風箱,燒開一大鍋水,將面下到鍋裡,不帶湯撈在碗裡,然後拌上蔥花、油潑辣子和鹽、醋,使之越攪越黏。吃黏面多用老碗,白磁,青花,碗口約有七八寸,常常大於小盆,把臉都能埋進去,一碗即飽。吃時常蹲在房前、樹下、村頭,海闊天空,邊吃邊聊,稱作“老碗會”。胃口好的青壯年一碗麵也只是個半飽,於是在吃麵的同時,手裡還要擒個半斤重的蒸饃,或是半扎厚的鍋盔,把褲帶一樣寬的麵條“哧溜哧溜”吸個怪歡。那紅豔豔的油潑辣子讓外地人望而生畏,他們卻吃得有滋有味,直辣得舌頭髮麻,頭上冒汁才覺得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