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關於“實踐形式”,我把它理解成創客教育中教學活動的實施形式(implementation forms)。因此,我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回答一下。

    1、講座或講座式課堂創客教育雖然強調動手,但仍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儲備,所以講座或講座式課堂這種教學形式就可以運用在這裡。老師講、學生聽。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六分法(Bloom"s Taxonomy),這種形式的教學主要完成低階教學任務“記憶”(remembering)或“理解”(understanding)。

    2、手把手工作坊(Hands-on workshop)對於剛開始接觸創客教育的學生們,需要由老師或教練帶著,學習使用基本的工作、軟體等。手把手工作坊就可以在這種教學任務中使用。老師或教練每講一步,就操作示範一遍,然後由學生自己來操作一遍。以此類推,直到整個教程完成。

    3、導師制專案對於已經入門,但還需要有人指導的學生,可以使用導師制教學專案。導師可以是老師、教練,也可以是高年級學長、學姐。學生自己思考要做什麼、怎樣做,但關鍵操作需要導師批准;對於任何不確定或不會的內容,都可以嚮導師諮詢或尋求幫助。整個過程中,導師和學生共同對專案的質量負責。

    4、學生專案這與導師制專案相反,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參與專案的學生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隊。學生不會或不明白了,也可以諮詢別人。但對專案質量負責只有學生自己。

    5、夏/冬令營“營”的時間可以長達幾周(冬令營)到幾個月(夏令營)。可以綜合使用上述各種實踐形式。還可以和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國家的學生們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協作式創客教育。

    6、比賽這個不用說了吧?以後想到更多再來寫。說得不對的話請大家指出,我來修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大的山丹軍馬場,為何歷朝歷代都如此重視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