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魚CX

    如果沒有趙高,那麼秦國極有可能是公子扶蘇繼位。公子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 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再加上他有蒙恬支援,若他繼位,北有蒙恬守北疆,南有趙佗鎮南越。大秦帝國依然強勝,沒有苛政,也不會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也不會有後面一系列的事情出現,久而久之,東方六國皆會同化。就算偶有反叛,也只是星星之火,不會成燎原之勢,百姓安居樂業,六國士族也就翻不起大浪來。至少秦國不會二世而亡。

  • 2 # 睲木

    秦朝的滅亡與深得秦始皇及秦二世信認的趙高有一定關係,但真正的因素還在秦朝自身。

    我們先來說說趙高:傳統的觀點認為趙高是秦朝亂政元凶,“指鹿為馬”,糊弄皇帝,排除異己,手段毒辣高明,此為罪之一;罪之二是賜死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這一舉動相當於斷送了秦國未來的明君,扼殺了秦國最強大的武將);罪之三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傳位詔書。

    但這些看法是比較片面的。

    首先,司馬遷的《史記》裡只記載了趙高對秦始皇的死祕不發喪,但是並沒有提及他篡改秦始皇遺詔的事情。其次,秦朝猛將並非蒙恬一人,還有王翦一家,還有章邯,這都是有名的大將,所以,扶蘇和蒙恬之死不影響大局。真正比的還是整體實力。再有,認為趙高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觀點認為,趙高大肆排除異己,殘害忠良,導致秦朝內部官風不正,對百姓壓榨日盛,所以才爆發了叛亂。當然這些事情應該是有的,但是僅僅憑藉趙高一個太監的行動,就能讓天下群起而攻之,應該不可能。明朝魏忠賢權夠大夠跋扈吧?但是他也沒能量引起天下大亂,何況趙高呢!

    我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源不在於他,而在於秦始皇的暴政以及六國殘部心不甘而蠢蠢欲動的勢力。不管扶蘇繼位還是胡亥繼位,都免不了要面對六國開戰,道理很明顯,新君繼位,對各項政事不熟悉,這是復仇者最佳的時機。所以他們不關心誰是皇帝,有沒有趙高,戰爭都無可避免。

    趙高的作用其實是被大家高估了,他沒那麼厲害,也沒多大本事。戰爭,不會因為一個人而起,也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終結。趙高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僅此而已。

    另外,即使是扶蘇繼位,恐怕面對項羽這樣的戰勝,最後也會飲恨,秦朝是逃不過二世而亡的命運。

    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有:

    a.秦朝經過多次戰爭統一六國後,人民受戰爭的苦難十分嚴重,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而贏政卻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築長城,建阿房)使得人民在戰爭之後又背上了更沉重的枷鎖。

    b.著名商鞅變法,使秦國變成了一個強國,但是在經過一百多年後,已經成為一種僵化的制度,就拿陳勝起義,他們因為大雨而延誤了期限,本來完全可以從輕或者避免刑法,但是在秦國僵化的法律卻沒有這一點,一定要處死。使得人民對政府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大。

    c.秦統一後,雖然滅亡了六國,但是六國的殘餘勢力並沒有完全消滅,還有很多隱藏在民間,而秦的統一時間又太短,還沒有在人們心中樹立起政府的地位,人們沒有依附,中央政府強大還不顯眼,一旦政府失去控制力,天下大亂的時候,這種殘餘勢力必定會反撲。

    d.政權內部的鬥爭,政治的腐敗,更使得本來就風雨飄搖的政權更加雪上加霜,最終秦王朝成了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 3 # 降降溫吧

    朝代更替是歷史的潮流,秦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度王朝,秦朝迅速滅亡背後有著種種原因。從歷史上各名人、學者對趙高的評價以及後世對趙高解讀,都反映出趙高是加速秦朝滅亡的存在。

    從沙丘政變到指鹿為馬,趙高一步一步踐行著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走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在當時的背景,秦始皇的暴政在秦二世得到變本加厲,秦二世整日只顧尋歡作樂,朝政由趙高全權負責,趙高為滿足自己的慾望,陷害忠良、剷除異己,最後更是廢掉秦二世,改立子嬰。這一切不僅使朝堂動盪,百姓也是苦不堪言。被滅掉的六國貴族後代復辟之心燃起,農民起義爆發,這一切都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假如沒有趙高,秦始皇在駕崩之際,將自己的遺詔交給李斯,李斯與蒙恬合作輔佐扶蘇,一文一武,再加上扶蘇的仁愛,一定程度上會給秦始皇的暴政帶來緩和。這一切都是現在的假如,也是猜測。這是一個詭辯,沒有人會知道,扶蘇登基之後,會不會繼續實施暴政。也沒有人會知道,李斯是不是也會做出和趙高一樣的事情,畢竟在權力面前,沒有人可以抵擋的住。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戰國時期,秦孝公起用商鞅進行變法改革;秦始皇嬴政掃六合,建立秦朝。秦的強大是一步一步走來的,秦的滅亡也是一步一步導致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4 # 快樂小諾寶

    趙高在中國的歷史上可謂是臭名昭著,別的不說,單單一項“指鹿為馬”,既糊弄了皇帝,又排除了朝中的異己,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也不可謂不毒辣。有人說,如果秦朝沒有趙高亂政,或許不會二世而亡,而能延續更長的時間。

    首先,持有以上觀點的人認為,趙高亂政的第一點,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傳位詔書。把本應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改成了胡亥繼承,賜死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這一舉動相當於斷送了秦國未來的明君,順手帶走了秦國最強大的武將。自斷雙臂,難怪後來天下大亂,秦朝無應對之力!

    但其實,這裡的看法是比較片面的。首先,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載,趙高只是對秦始皇的死祕不發喪,但是並沒有提及他篡改秦始皇遺詔的事情,所以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這是千古謎團,除非有時空穿越機器,否則誰也不敢確定。

    第二,認為趙高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網友認為,趙高在秦朝內部大肆排除異己,對秦朝的忠良官員屢屢殘害,導致秦朝內部官風不正,對百姓壓榨日盛,所以才爆發了叛亂。

    實際上這個事情當然是有的,但是僅僅憑藉趙高一個人的行動,就能讓天下群起而攻之,不可能。大家想一想,魏忠賢夠跋扈了把?但是他都沒能引起天下大亂,為何趙高就能呢?

    第三:認為趙高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網友認為,趙高殺害了胡亥,胡亥無後,導致秦朝繼承的正統性喪失,從內部土崩瓦解。

    所以,趙高的作用其實是被大家高估了,他沒那麼厲害,也沒多大本事。戰爭,不會單穿的因為一個人而起,也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終結。趙高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僅此而已。

  • 5 # janint

    其實就算是沒有趙高,大秦其實也會逐漸消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自秦孝公起,秦國就成為了一個準軍事化國家,軍事動員能力很強,戰鬥力很強,戰爭也十分頻繁。

    六國滅亡後,秦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仍然沒有停下腳步。北築長城,南征百越,雖然這些都是一勞永逸的舉措,但秦始皇顯然操之過急了。

    殊不知,一個國家歷經亂世之後,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

    當外敵來臨時,老秦人可以壯闊的喊出“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但當六國被滅後,秦人也有些無法適從了。

    老百姓只想安居樂業,然而六國滅亡後,秦始皇不僅沒有采取休養生息的國策,反而修築長城,大興土木。

    秦始皇北築長城

    秦國的根基發生了動搖,這已經不僅僅是秦法嚴苛的事了。

    大澤鄉起義之後一呼百應,百姓所受秦之壓迫已久,反抗是遲早的事。

    秦國沒有很好的約束六國貴族

    秦始皇滅六國後,六國的貴族都將秦國視為死敵。但秦始皇卻大發慈悲,他抱著“滅人國,存人祀”的態度,沒有對六國貴族趕盡殺絕,甚至沒有過多的約束,只是從法理上剝奪了他們的貴族地位。

    雖然失去了貴族的身份,但六國貴族的田、地等產業沒丟,經濟狀況良好。而且,六國貴族在封地經營了少則數十年,多則數百年,他們不僅衣食無憂,還能輕易獲得號召力。

  • 6 # 江東有個陸伯言

    其實趙高與秦朝的滅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哪怕秦始皇還活著,秦朝說不定也會滅亡。

    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至少也是苛政,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說了什麼,“天下人苦秦久矣”武臣北伐時遊說各縣豪紳是也說“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

    百姓苦秦主要是負擔重,其次是執法嚴,這就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修馳道,徵百越,築長城,建陵墓,遠征,戎邊

    修陵,那一樣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人從哪來,普通的老百姓,錢從哪來,苛捐雜稅,別忘了,還有嚴格的秦法,動不動就滅族挖鼻,正常人誰能受得了,如此一來,秦政不就是暴政嗎。

    橫徵暴斂,嚴刑峻法,濫殺無辜,生活在這樣的統治下,生不如死的人民差的就是一個出頭的鳥,於是,陳勝吳廣大手一揮,結果就是一呼百應。

    說到這裡 也許有人會有不同的想法,秦始皇那麼雄才大略,在他活著的時候還會有人敢造反,在這我就想說一句話,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更何況秦朝還有那麼多想要復國的六國勳貴,其次隋煬帝的下次也可以反面論證。

    隋煬帝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滅南陳,修運河,創立科舉制,可以說其功績不比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對後世的影響小,但他徵高麗,訓突厥,南巡,最後天下皆反。

    你能說隋煬帝不得民心,如果隋煬帝不得民心那為什麼宇文化及把隋煬帝殺死後會被天下討伐,起義軍李密與其火拼,最後被竇建德一舉殲滅,這其中耐人尋味,但隋末大亂與秦末起義的原因大同小異,都是因為苛政。

    隋朝的苛政並不像秦朝是從建立者就開始的,相反,隋文帝十分節儉愛民,曾經多次下令減免賦稅,可到了隋煬帝這裡就不一樣了,因為好大喜功,挖運河,徵高麗搞得民不聊生,如此,天下才大反的。

    秦又何嘗不是因為苛政

    所以,如果沒有趙高,胡亥繼位後按照秦始皇的道路走下去,秦朝也離不開二世而亡的下場,除非,那個和秦始皇意見不一樣的扶蘇繼位,如此,到也許可以好一點。

  • 7 # 溫明昊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終於在秦始皇這一代統一了天下,並將秦國改成了秦朝。然而,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僅僅過了十幾年,就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取而代之的則是漢朝。

    對於秦朝,許多人都會對其進行建設,如果怎麼樣,那麼就會怎麼樣。這也從側面突出了大家對秦朝滅亡的惋惜。

    而在這麼多如果中,如果趙高沒有篡改遺詔,或者說如果趙高並不存在,秦朝還會滅亡嗎?

    答案是,依舊會。

    如果沒有趙高,那麼就是扶蘇即位。對於扶蘇,大部分人對他的感官還是不錯的,因為他信奉儒家,因勸諫秦始皇別坑儒才被遣往邊疆。

    可惜,他只能夠延緩秦朝的滅亡,卻無法阻止。理由如下:

    一、六國後裔勢力依舊龐大, 項羽等人起義依舊有勢可依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六國滅亡後,大量的六國後裔淪落為平民,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這樣消失了。

    正好相反,他們的勢力依舊龐大。對此,秦始皇實際上已經做出了一些應對措施,比如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銅人,又比如將六國後裔遷至咸陽。

    可是,這還是不能阻止六國後裔造反,畢竟,這是滅國之恨。

    秦始皇還在的時候,項羽看見他,就早就說過“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這說明,後面的陳勝吳廣起義只是個引子,項羽的謀反之心是早就有的了。

    項羽尚且如此,其餘的六國後裔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而秦始皇這樣的雄主,都無法阻擋六國後裔造反的心思,扶蘇即位以後,想要阻止他們造反,依舊是難上加難。

    秦始皇造成了秦朝皇室勢力弱小,不足以鎮壓天下

    秦朝的存在時間,僅僅十幾年,這也就意味著,包括郡縣制在內秦始皇制定的一系列新政策,影響力也才十幾年。

    而分封制從西周開始就已經存在,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也在經歷著改變,但是它的本質,依舊是分封。這和郡縣制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制度。

    秦始皇生於戰國末年,為了防止諸侯割據的情況再次發生,他選擇了全力施行郡縣制,而不施行分封制。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秦始皇的皇室中人,勢力很小。

    也許有人會說,後面的朝代,也不全是分封的,別人沒事,為什麼秦朝就有事呢?

    關鍵就在於此。後世的郡縣制,實際上和西周的分封制是一樣的,甚至影響更深。畢竟,西周才800年,而封建制王朝則是2000年。

    因此,後世的封建王朝,郡縣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皇帝高高在上的權威也已經樹立。哪怕皇室中人沒有分封,民眾也會認可。這也是為何古代造反都講究師出有名,因為皇帝就是天,是不容褻瀆的。

    秦朝則不同,在十幾年前,各國的人民不是秦朝的子民,他們甚至連對秦朝的認同感都不曾有,更別說對皇帝了。

    因此,秦朝存在的這些年,秦朝之所以能夠存在,全靠秦朝的武力威懾,威懾著六國的人民。

    秦始皇有這個能力威懾,扶蘇有嗎?不一定。

    誠然,扶蘇為人寬厚,又不排斥儒家思想,是一個很好的守成之君。可是,秦始皇死後,秦朝面臨的是更險峻的局勢,需要的是秦始皇這樣的開拓進取之君,扶蘇的仁義,可能會不好使。

    我想這也是秦始皇為何要將扶蘇調往邊疆的原因。秦始皇怕扶蘇威懾不住六中國人民。

    結束語

    因此,哪怕沒有趙高,秦朝想要不滅亡,依舊很難。

  • 8 # 史家一小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境內),當時陪同秦始皇一同出巡的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祕不發喪,發動了沙丘政變,擁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矯詔賜死遠在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協助蒙恬將軍修築萬里長城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胡亥繼位,史稱秦二世。

    秦朝能不能快速滅亡,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公子扶蘇能不能順利繼位。據太史公司馬遷史記所載,“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可見公子扶蘇是一位為德、政都很出色的理想皇帝接班人。如果扶蘇能夠繼位,定會轉變秦始皇推行的嚴苛暴政,還民以休養生息。秦朝也不會二世而亡。

    秦始皇駕崩時,丞相李斯隨駕東巡。李斯是沙丘政變的另一位參與者。我們來分析一下李斯為什麼要參與這場政變,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李斯是堅定的法家推行者,與公子扶蘇的仁政相左。如扶蘇繼位,丞相李斯定會失勢。二是如果擁立一個本來與皇帝無緣的人繼承皇位,李斯便有了擁立之功,權力可保。

  • 9 # 一汪山泉

    假如歷史上沒有趙高,秦朝會這麼快滅亡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

    回到古代,變身歷史上某人,然後改變歷史。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穿越小說這麼寫是意(),胡說八道,還有很多讀者喜歡看,就是艾特到了關於歷史人物的兩個點。

    一,個人英雄主義與歷史潮流的融合

    從歷史規律看,歷史發展有它固定的規律,例如: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書上說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我的理解是人有錢了,玩得越來越高階了,所以只要有錢了,越玩越高階。

    但不可否認,不管在哪個玩法過程中,只有厲害的人才能主導遊戲進行下去,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再回到秦朝來看:秦始皇一統六國,代表著一個成熟的遊戲形成。

    在秦始皇設立玩法的遊戲當中,大家是不是認可,若秦始皇不死,秦國必存。

    秦始皇死了,趙高為扶胡亥上位,幹掉李斯,蒙恬,扶蘇,破壞了秦始皇建立的遊戲規則,秦國才迅速滅亡。

    由此可設想一下: 若沒有趙高,秦朝不至於二世而亡。

    二,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一個馬掌釘都能讓一國毀滅,何況位高權重的趙高呢。

    秦朝必亡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家的共識,但秦朝因啥而亡呢?

    趙高,胡亥,還是陳勝,吳廣,或劉邦,項羽?

    我認為都不是。

    秦朝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秦始皇引為一傲,功蓋三皇五帝的大一統: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車轍。

    秦始皇不僅吞併了六國,還從文化,教育,經濟各個方面都強制執行秦國規制。

    國家初定,民眾怎能不反?

    六國舊部一直在造反,外有匈奴強犯,秦始皇一死,繼承人操戈,秦國怎能不滅。

  • 10 # 挖第一桶金

    跟趙高的關係不大,秦朝建立之後統治者沒有及時調整統治策略,依然維持舊有的以嚴刑㑓法治天下的政策而帶來的後果是,新統一的原六國地區因人心不服,而產生離心力。這種離心力隨著秦始皇的去世而愈演愈烈,最終釀成了天下大亂,反秦義軍揭竿而起的結局。最後導致了秦朝比被人民起義的波濤淹沒。

    秦朝有三大軍團。第一大軍團是蒙恬軍團。蒙恬軍團的蒙恬被胡亥趙高害死,軍團主心骨沒了,戰鬥力凝聚力直線下降。軍隊也是離心離德。秦朝的第二代軍團是西南軍團。西南軍團50萬大軍討伐嶺南,中原大亂,項羽和其他起義軍把秦軍打的節節敗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軍沒有回關中勤王,而是在嶺南看戲。第三大軍團是章邯軍團,這隻軍團非常特殊,由於秦朝沒有兵可用,胡亥把徵發驪山的囚犯臨時組建成一支軍隊,並由章邯掌控。這支軍隊雖然異常凶猛,囚犯都是為了自由都是不要命的打法。章邯帶領這支軍隊成了秦朝唯一可以依靠的軍隊,章邯軍團在鉅鹿之戰被項羽打敗,隨後章邯覺得秦朝時日不多,投降了項羽張海軍團,項羽最後把這隻軍備給坑殺了。

    在荊軻刺秦王,高漸離用築謀刺秦始皇,張良博浪沙捶擊始皇之後,秦始皇始終不敢接近六中國人,就連普通老百姓也不敢把他們編入軍隊之中,至多把他們發放到邊關戍邊。秦朝的正規軍一直在關中秦國本土徵召,這就損耗了關中的人力資源,進一步削弱了秦國實力,也減少了秦朝兵源,導致兵力不足。

    秦國一直實行商鞅變法,商鞅變法過分強調法律的作用,而忽視了仁政教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統治國家方面是有缺陷的。秦始皇,秦二世不但沒有糾偏,反而強化了法律的鎮壓和統治作用,把法律看作是萬能的東西,自然官逼民反,造反怒潮迅速燃燒。

    上層統治階級驕奢淫逸,腐化墮落。窮奢極欲,秦始皇的幾次巡遊簡直就是燒錢的活動,他一點也不愛惜民力,秦始皇死後少子胡亥受親信趙高的唆使,夥同丞相李斯篡改遺詔。篡位成為秦二世,秦二世繼位後各地的反抗已風起雲湧,然而統治者仍然忙於宮廷爭鬥,大肆誅殺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滅,趙高更是幫了陳勝吳廣文的大忙,趙高的活動加快了秦始皇的帝國滅亡的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和平行宇宙有關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