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中的“爭”應該怎麼讀?為什麼會有爭議?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中的"爭"有人說讀zheng,有人說讀zen。到底應該怎麼讀,誰能給個權威的答案?
......
爭渡還是zen渡?乍一看會覺得很奇怪,哪裡出來的zen渡?既然有人說,自然就有出處。老街看了一下康熙字典的記錄,估計題主的zen就是從古韻裡得出的結論。
《集韻》甾耕切,音箏。甾zī,耕geng,組合以後發zeng?
《唐韻》側莖切,側同仄ze,莖jing,反切後,zing?
還有一個是四聲,去聲: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意義相同。
我們今天肯定是讀爭zheng渡,zen的發音也許在某處的方言裡存在,老街就不知道了
李清照的《如夢令》
古韻的有些發音今天沒有對映的字了,例如斜,《唐韻》似嗟切,類似於sia。不過我們現在習慣於讀xia。例如杜牧的《山行》:
我們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會發現今古音韻不同的情況非常多,例如入聲韻:發、闊、月、雪、物、壁,除非你的家鄉話裡有入聲字, 否則怎麼讀都感覺不押韻。
有些字例如:斜,我們知道讀作xia來押韻。這種情況還是以押韻為佳。
還有些字本身不在押韻的位置,讀起來其實影響不到音韻的美感,完全不妨礙用普通話來閱讀。
問題:“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中的“爭”應該怎麼讀?為什麼會有爭議?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中的"爭"有人說讀zheng,有人說讀zen。到底應該怎麼讀,誰能給個權威的答案?
......
前言爭渡還是zen渡?乍一看會覺得很奇怪,哪裡出來的zen渡?既然有人說,自然就有出處。老街看了一下康熙字典的記錄,估計題主的zen就是從古韻裡得出的結論。
一、爭的古韻發音《集韻》甾耕切,音箏。甾zī,耕geng,組合以後發zeng?
《唐韻》側莖切,側同仄ze,莖jing,反切後,zing?
還有一個是四聲,去聲: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意義相同。
二、爭渡我們今天肯定是讀爭zheng渡,zen的發音也許在某處的方言裡存在,老街就不知道了
李清照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三、消失的讀音古韻的有些發音今天沒有對映的字了,例如斜,《唐韻》似嗟切,類似於sia。不過我們現在習慣於讀xia。例如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結語我們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會發現今古音韻不同的情況非常多,例如入聲韻:發、闊、月、雪、物、壁,除非你的家鄉話裡有入聲字, 否則怎麼讀都感覺不押韻。
有些字例如:斜,我們知道讀作xia來押韻。這種情況還是以押韻為佳。
還有些字本身不在押韻的位置,讀起來其實影響不到音韻的美感,完全不妨礙用普通話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