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靠譜爸媽育兒經

    一、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

    教育就是丟掉教科書以後剩下的東西。玩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玩的重點不是玩了什麼玩具、遊戲,而是孩子喜歡在玩的過程中體驗樂趣,即使沒有豪華的玩具,簡簡單單的石頭、廢紙、空瓶,孩子都可以玩一天,他們也可以讓孩子很歡樂。

    二、玩,不是瞎玩

    玩是最好的學習和成長。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玩耍是沒有意義的,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消耗時間。其實,玩就是學,學就是玩,孩子可以通過玩來探索這個世界,玩也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技能掌握都非常重視,但他們常常只注意孩子的大運動發展,比如爬、走、跑、跳等,卻對孩子的精細化動作不是很上心。但是如果家長放手,任由孩子自己去成長,就不需要擔心孩子的精細動作跟不上,在玩的過程中鍛鍊孩子的手眼平衡以及肢體協調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大腦發育漸漸完善,大腦的活動空間也在不斷的擴大,孩子對世界的認知,瞭解就越來越多。

    3、語言發展

    玩的最主要的就是溝通與交流,通過孩子與玩伴、玩具之間的互動,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詞彙學的越多,表達越完善。

    1、想象遊戲:最常見的就是角色扮演,比如:過家家、捉迷藏等,發展孩子的空間變換意識;

    2、創造遊戲:打破固定的思維,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涉及到的遊戲有:塗鴉、畫畫、手工等,都可以讓孩子隨意的發揮想象力;

    3、體育遊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體育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與精細動作,比如:球類運動、跳繩、滑滑梯等。

  • 2 # 卓越家風家教

    人人是老師,事事是教案,處處是學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每件事情都可以是一個教學案例,每一處風景都可以是一所學校,關鍵是我們覺察到了嗎?何謂“人事處”教育?簡而言之:人人是老師,事事是教案,處處是學校。只要我們用心覺察,我們會發現老師無處不在,教案無處不在,學校無處不在!

    人人是老師

    老師是老師,企業家是老師,醫生是老師,銷售員是老師,司機是老師......只要帶著空杯的心,人人都是老師。

    有一次,我去江蘇溧陽天目湖,那兒的魚頭很有名。主廚王師傅製作天目湖魚頭已有20多年經驗,我問他:“如何才能做出正宗好魚頭?”他回答:“首先選料要好,魚頭要正宗,天目湖的魚沒有草腥味,同時要用天目湖水做湯;第二,烹飪的時候要注意把握火候,大火燒開,小火慢燉;第三,不斷摸索積累,不積累到一定程度就無法掌握烹飪魚頭的神韻。”

    的確,行行有決竅,人人是老師。做魚頭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因為道理是相通的。

    人生的選擇很重要,比如要做魚頭湯,你選了豬頭,再努力也做不出魚頭湯來。所以,選擇要準確,如果我們選擇錯子,哪性我們再努力,往往也是徒勞。

    人生把握“度”很重要,比如烹飪菜餚,火太大了會燒焦,火太小了味道出不來。教育孩子也要把握“度”,對孩子太好了變成了溺愛,對孩子太嚴格了孩子則感受不到愛。“度”是一種智慧。

    人生需要“堅持”,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做到極致,必須要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事事是教案

    上課是教案,坐車是教案,吃飯是教案,買菜是教案,看電影是教案......只要帶著覺察的心,處處都是教案。

    有一次,我校舉辦一場親子公益講座,門票免費。現場只可容納700人,但我們印了1000張門票。為何多印300張?因為憑我們以往的經驗,出勤率一般在70%左右,有些人雖然領了門票,卻不會來。所以每次我們都會多發一些,以免浪費座位,對此,我們也已經習以為常。1000張門票很快就被家長們領完了,在老師的囑託聲中,家長們表示一定會準時出席。

    可就在活動開始前的一天,我被一位媽媽觸動了。

    那是梅雨季節,當天下著雨,一位媽媽牽著女兒的手來到了我們學校,找到我說:“孩子的爺爺在外地,昨天突然生病住院了,我現在要帶著孩子趕回老家看爺爺。本打算參加明晚講座,現在很遺憾不能出席了。我們之前領了門票,現在把門票退回來,把票給沒領到票的家長和孩子們,不能浪費了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這位媽媽不經意中做了一次特別好的教育,我相信,在這件事情中,她的孩子學會了信守承諾,學會了珍惜學習機會。

    處處是學校

    學校是學校,商場是學校,公園是學校,博物館是學校,遊樂場是學校......只要帶著啟發的心,處處都是學校。

    2014年,我帶孩子們去美國,的最後一天,我們去了三所“學校”。

    第一所“學校”是加州科學中心,在這裡,孩子們看到了奮進號太空梭,對科技產生了興趣。加州科學中心裡面還有很多關於力學的模型,孩子們帶著好奇操控著裝置,感覺什麼是失重、什麼是浮力、什麼是槓桿.......經過體驗,他們對科學產生了興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

    第二所“學校”是蓋蒂中心,這是石油大亨蓋蒂捐贈的藝術展覽館,免費參觀。裡面陳列了各國的藝術精品,從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大理石雕刻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再到18世紀法國的綴綿畫,整個藝術館藝術氛圍濃厚。當孩子們看著周圍的參觀者都在慢慢地行走,靜悄悄地欣賞美輪美奐的作品時,他們也停止了喧鬧,跟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靜靜欣賞一件件藝術品,不知不覺就得到了藝術的薰陶,骨子裡埋下了藝術節的種子。

    第三所“學校”是聖莫里卡海灘。出發去美國前,我們就讓孩子們帶上泳衣,遊學臨近結束,泳衣還沒有派上用場,孩子們有些失望,所以最後一站特別安排了聖莫里卡海灘。在一片一望無垠的海灘邊,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踏浪,一起玩沙子,一起晒日光浴,一起在沙灘上嬉戲,最後在夕陽下吃著西餐,眺望著遠方.......

    在玩耍中,孩子們更加自然綻放,學會享受生命中的每個當下,與同學快樂地在一起,與自己快樂地在一起。

    一天的遊學結束,孩子們去了三所“學校”,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旅程,從科技之旅到藝術之旅,再到自然之旅,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輸入。輸入法就是教育,環境就是課堂,相信孩子們在各個場景中的耳濡目染,已經進入他們 的內在,終有一天會在他們身上有所呈現!

  • 3 # 張媽媽愛兒社

    孩子的天性是愛玩、會玩,如果一個孩子連玩都不會,那就太“少年老成”或對這個未知的世界缺乏了好奇心,他的大腦得到“刺激、鍛鍊”的機會就大大降低,這的確是一件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應該都是陌生的,稀奇的,強烈的求知慾望會讓他去探索其中的奧祕。把家裡的玩具搭成各種樣式的“大廈”,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用橡皮泥進行“捏術”比賽,把家裡好好的一臺電視拆得七零八落,把醋和糖溶在一起看看究竟什麼味道……。他們在自己的“科學世界”裡玩得忘乎所以,樂此不彼,他們的大腦毫無“空檔期”,時刻都在高速運轉,這就是孩子們的玩!他們在玩中學會了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開發了他們的情商與智商,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與動力!一個會玩的孩子他的情商、智商、挫商一定是都線上的聰明孩子。一個不會學的孩子,只要教會他學習的方法,孩子成績很快就會突飛猛進!

    會玩是孩子的天性,會學是孩子的一種技能!

    我們父母怎樣教孩子玩呢?

    一、做孩子的“玩伴”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進入他的世界,做他的玩伴,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玩“過家家”,我們經常角色互換,她當“媽媽”,我扮“女兒”,我就模仿她平時生活中搞笑的事情或動作,一會兒我叫“媽媽我要吃飯,媽媽我要玩,媽媽我要吃零食……”,女兒像摸像樣地當著“媽媽”,一會兒累得她滿頭大汗,她也能體會到我這個媽媽平時被她有多“摧殘”。陪孩子一起玩耍,既能增進親子感情,又教會了孩子怎樣玩耍,帶給我們無盡的歡樂!

    二、做孩子童年世界的“引領者”

    記得我女兒小的時候,她特別喜歡做一些“科學試驗”,我就帶領著她一起玩,我們曾經用一根毛巾和一塊光滑的木板,用一顆彈珠分別從一端滾向另一端,看哪種情況下彈珠滑得最快?“媽媽,為什麼彈珠在毛巾上滑得慢呢?”“寶貝,媽媽陪你一起去找答案吧!”……慢慢地,孩子愛上了玩,愛上了愛問“為什麼!”。

    三、做孩子的欣賞者

    當我們陪件孩子玩耍時,我們還是他的觀眾與欣賞者,讓孩子在童年的世界裡找到成就感、自豪感,當他用自己小小的雙手搭起一座“城堡”時,當他向我們“賣弄”他的塗鴉時……,我們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我們要懂得欣賞孩子的世界!這樣,孩子就越來越會玩!

  • 4 # 湘湘36259711

    我感覺不會玩的孩子情商低,不太會與人交流。因為在玩兒的過程中,孩子對事物的興奮點兒才能點燃起來,也能見識到很多東西,不知不覺對他會有影響的。

    節假日裡,有的家長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有的帶到室內遊樂廠,我覺得前者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變成了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