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雜談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前,周瑜礙於諸葛亮的能力,恐怕有了諸葛亮輔佐的劉備以後會成為東吳的大患,必先除之而後快。諸葛瑾自告奮勇,想說服諸葛亮投效東吳,結果說不過諸葛亮,反被他哥將了一軍。諸葛亮為什麼不效力東吳,主要有幾個因素:

    東吳統治階層的立國思想與諸葛亮的理念不合。

    諸葛亮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終生立志匡扶漢室。所以他選擇投靠物件的第一條就是要忠於漢室的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志在一統天下,對那個掛名的漢獻帝和漢朝廷多有怠慢,諸葛亮不能不知。東吳此前雖然沒有公開反對漢朝自立,但對漢室的事情並不上心。只有一無所有的劉備,不得不打出“匡扶漢室”的口號,以招攬天下人才,這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所以他才會選擇劉備作為自己的輔佐物件。

    東吳已成氣候,人才濟濟,諸葛亮投奔未必能受重用。

    諸葛亮出山時,東吳已歷經三世,據有六州八十一郡。孫權旗下文有張昭為首的一般人,武有程普、黃蓋、周泰、韓當、太史茲等等,更有文武全才周瑜和魯肅等。這些人受孫家三世恩澤,對東吳和孫權忠心耿耿,也十分受孫權重用和信任。如果諸葛亮此時投奔孫權,並不一定會受到重用,可能只會當一個周瑜手下參謀之類的。這讓諸葛亮無法實現“自比管仲、樂毅”的遠大抱負。

    東吳統治階層世家大族多,情況十分複雜。

    孫堅、孫策據有江東後,孫氏統治集團內部既有北方逃難的門閥世家,也有江東本地望族,如張昭、張紘兄弟、魯肅、周瑜等一干朝臣,他們佔據了孫吳集團的主要位置。諸葛亮如果投江東,既很難受重用,也很難處理好這些關係。權衡利敝,最終諸葛亮還是選擇了白手起家的劉備。

  • 2 # 歷史如是說

    當時諸葛家下了一局大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的謀士;諸葛誕投奔魏國,和夏侯玄一起官至大將軍。三人沒有在一起效力我覺的絕非偶然,抱團打拼是不錯,但是三人一起好同事不可求,三人一起既然容易生讒言,又容易功高蓋主,到頭來會使得主子猜忌,可能遭偷滅門之禍。

    三個各奔東西,無論是哪一方勢力最終勝利,諸葛氏都會得以傳承,有機會還能幫襯一下,比如說諸葛瑾和諸葛亮就緩和了蜀吳的關係。

  • 3 # 歷史新奇觀點

    1.諸葛亮自認為比兄長之才華高,如果靠兄長,走關係戶,容易被人輕視和忽視。自己也可能得不到重用。文人志士皆有傲氣傲骨,他需要一個真正賞識渴望得到自己幫助的賢明之主,而非自己投靠。

    2.孫權並非諸葛亮心目中的理想之主。孫氏據江東歷三世而未有進展,因為其地勢天時與人心智的不利。東吳的方針是儲存大本營發展大本營,有最佳機會才會想著安天下。沒有諸葛亮看中的去造就機會。就像赤壁之戰初期,東吳眾多官員盡皆勸說孫權稱臣於曹魏。太過於保守,如一灘死水。

    3.東吳人才居多,諸葛去恐怕難有施展的空間。就像當初鳳雛去拜謁孫權,孫權居然覺得人家醜就棄用人才。這種主公絕非孔明之欣慕之人!

    綜上可見,諸葛亮不是不能去投靠兄長,而是投靠兄長無法實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

  • 4 # 南朝居士

    以諸葛亮身份和地位,他想做的是宰相這個級別的官員,也就是朝廷中樞,不屑於做不入流的官。

    而當時能給他選擇投靠的並不多,曹操的圈子他擠不進去,擠進去了也不可能排在二荀前面,東吳那邊也都有完整的軍政體系,他不可能排在張昭等人前面,而他的哥哥諸葛瑾就像東吳做長史,他肯定不想去了,

    劉備當時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完整的軍政體系,是一支潛力股,所以諸葛亮一直在猶豫,到底去不去劉備的圈子,最後發現,不去劉備的集團,實在沒地方去了,

  • 5 # 波博賽

    主要是諸葛亮不看好東吳,而且東吳文有張昭武有周瑜,諸葛亮到那不會得到重用,就算重用也不會像劉備那樣,所以諸葛亮不會投靠東吳的!

  • 6 # 水若善緣

    兄弟幾人志向不同,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效力魏蜀吳。東吳這邊早已是人才濟濟,自己過來的話也是很難施展拳腳,反觀劉備,雖然勢力最小,情況也比較糟糕,但劉備對自己很是信任,給了自己很大的發展空間,左右權衡,自己還是跟著劉備發展空間大些。

  • 7 # 夢過江東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可不是隻有諸葛亮仕蜀漢,諸葛瑾出仕東吳,還有諸葛誕出仕曹魏。三人在任期間,各自為其效力政權鞠躬盡瘁,盡心盡力。

    至於為何諸葛亮不跟隨其兄諸葛瑾效力東吳,我認為主要是如下幾點。

    首先,諸葛亮的志願是匡扶漢室,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在沒有入川之前,一直實力單薄,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這與諸葛亮的志願不謀而合。

    其次,東吳經過孫堅孫策父子二人的苦心經營,已經有了穩定的政權結構。其本土四大家族陸,顧,朱,張勢力龐大,文臣武將相得益彰,此時諸葛亮如果出仕東吳,何時能有出頭之日?反觀劉備麾下,唯一堪稱一流文士的徐庶剛剛遠走曹魏,正是一步登天大展宏圖的好時機。

    最後,劉備的誠意滿滿。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篇幅非常大,那時劉備47歲,孔明27歲,當時劉備二顧茅廬走了幾十裡山路,天寒地凍,鬍子都結了冰稜碴兒。書童卻說:我家先生說了,他不在家。所以張飛說我燒把火把他逼出來,劉備說:我們下次再來,不可魯莽。從當時劉備的身份和社會背景來說,他是佔據絕對優勢的,諸葛亮當時沒身份、沒背景、沒級別、沒財富,但是劉備卻能夠三顧茅廬、禮賢下士,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 8 # 一元復始

    不請自來,佔位!

    《隆中對》中說: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與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由此可見諸葛亮心比天高,至於他為什麼不願去東吳效力應該有以下幾點吧!

    不願屈居人下

    東吳經孫氏父兄三代人的努力,有張昭、魯肅、周瑜這樣的頂級文臣謀士,諸葛亮這個時候去投奔東吳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只能當個備胎,君不見同是布衣之時,與諸葛亮是好友的幾個人效力於曹魏東吳後,你看歷史還有記載嘛?誰還知道他們的名字!

    一戰成名的時機未到

    管仲、樂毅哪一個不是挽大廈與將傾,做了力挽狂瀾的時事英雄,赤壁之戰前,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就是曹操,讓諸葛亮去投奔曹操就更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諸葛亮在等,等一個合適的機會,一戰成名天下知的機會,如果劉備沒有去找諸葛亮,本人相信他會帶著他的才華進入棺材。

    陰謀論狡兔三窟的政治押寶

    諸葛亮之兄諸葛瑾效率與東吳,後期更是東吳頂樑柱般的人物,非常成功;其弟諸葛誕在曹魏任職,官致徵東大將軍;諸葛亮本人就不說了在後期的蜀漢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諸葛家在三方勢力相互下注押寶,可惜最後司馬家得了天下,使其願望落空。

    不管怎麼說諸葛亮的智慧那是經過千百年大家的認可的,是公認的智者!不知對此各位有別的看法嘛?

  • 9 # 述文史

    諸葛亮的志願是匡扶漢室,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在沒有入川之前,一直實力單薄,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這與諸葛亮的志願不謀而合。 東吳經過孫堅孫策父子二人的苦心經營,已經有了穩定的政權結構。其本土四大家族陸,顧,朱,張勢力龐大,文臣武將相得益彰,此時諸葛亮如果出仕東吳,何時能有出頭之日?反觀劉備麾下,唯一堪稱一流文士的徐庶剛剛遠走曹魏,正是一步登天大展宏圖的好時機。

  • 10 # 黃閏帝

    三國時期左右天下大勢的是那些士族,士家大族掌握土地,佔據資源,大部分讀書人都出身士族。看看那些謀士諸侯都是地方望族。想要成大業則必須得到士族的支援。

    曹操起家也是因為他的家族本上也是士族的一部分,加上夏侯家族的支援。曹操士族出身,本身也有才所以有很多謀士相投。可就算曹操是三國最強的勢力,也拿士族沒有辦法,又不能殺不然沒有士族支援,無奈只好實行軍屯田來保證糧食。

    諸葛亮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都算頂級謀士,曹操那謀士如雲,去了也難出頭。孫權江東士族論資排輩更能出頭,只有劉備那沒頂級謀士,去了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華。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三國時家族觀念很強,一切為了家族利益。反正各諸侯征伐很少滅士族的,諸侯家在三方都投資,孫權方諸葛瑾、劉備方諸葛亮,曹操方諸葛誕。誰贏誰輸家族都能得到延續!

  • 11 # 聊閒天

    諸葛亮效力於劉備是有原因的。我覺得他跟隨劉備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劉備是漢室皇室血統,他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後,保他恢復漢室江山名正言順

    第二,曹操,孫權手下能人較多,到了那有可能不受重視,埋沒了自己的才能。劉備三顧茅廬能看出來劉備對他的重視,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劉備這能一展自己的身手。

    第三,諸葛亮比較自負,在當時曹操孫權實力強大的時候,劉備一夥只能算是弱雞,就像在大公司無論你的能力怎麼強,只能是大公司的平臺成就了你,在劉備這就不一樣了,如果能把劉備扶起,那不是才能顯示他諸葛亮的能力麼。

    所以他才選擇了劉備入夥。

  • 12 # 波浪壯闊任我秀

    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效忠魏(諸葛諸涎)蜀(諸葛亮)吳(諸葛瑾),在周瑜發現諸葛亮之才後,曾薦孫權派其兄諸葛瑾去請過諸葛亮,但諸葛亮順其道反留諸葛瑾棄孫投劉,諸葛瑾也謝絕了。至於諸葛亮為什麼不跟其兄效力東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亮,亮若棄劉投孫,有棄主求榮之嫌。三國時,謀臣、武士都擇主而事,主不明則謀臣棄,棄暗投明則成就自己的理想,棄明投暗則天下人唾之,呂布就是後者。劉備自喻與亮乃魚水關糸,對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沒有背棄的理由。

    二、自古名人多清高,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亮,孫權想憑其兄一個口信就讓諸葛亮反水,豈不是痴人說夢?

    二、如果把諸葛亮比作千里馬,則劉備就是伯樂,而孫權只是肉眼凡胎,僅事後亡羊補牢。當時龐統就在東吳轄區,也曾投過孫權,但得不到重用,聯想龐統遭遇,諸葛亮也不會投東吳。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明確表示要報答先帝知遇之恩。

    以上三點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顧客是上帝,那麼員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