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水書法工作室
-
2 # 烽煙九歌
說到書法創作中作品的章法和形式,主要還得看書寫的內容。比如楹聯形式的內容還是兩個條幅更合適一些,也可以寫成斗方。但是斗方的章法要求更高一些,因為這牽扯到你以何種書體來書寫,如果是篆書、楷書、隸書三種,那就工工整整的留好每一個字所佔空間比例,還要注意相鄰字之間的避讓。如果是行草書,那將就就更多了,除了安排每列要寫幾個字,哪個字要突出,哪個字要收緊,哪些字要舒展,整幅作品如何留白都是要注意的。所以想要寫出一副好的作品,不是隨筆而就的。
除卻楹聯之外,還有很多的內容形式,扇面(扇形扇面、團扇)、斗方、摺頁、大篇幅的大作等等。在書寫之前可以先拿硬筆在類似形式的紙張上面打個草稿,對整體的章法和字的要求做個預演,這樣書寫起來會更流暢。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
尤其在當今書壇展覽書法一統江湖,章法問題可以說舉足輕重!尤其是千里挑一的書法大展。章法不吸引眼球很難脫穎而出。
章法就像波音飛機的總裝廠。把精美的零件組裝成經典的產品。
首先,零件的質量是首先要解決的。差的零件怎麼組裝都是次品,贗品。對書法而言,單字的筆法,結構,筆畫質量不精熟,精到,刻意營造章法,無疑做出的只能是次品。
其次,章法是可以臨摹和訓練的。古人對章法的講的很少,講的多的是勢和神采。古人美有刻意營造章法。不像當今書展作品多是設計出來的。那我們怎麼從古人和經典作品裡汲取章法的營養呢?臨貼。完整得近乎原帖大小得臨貼。臨貼之餘還應該多讀貼,讀更多經典的,不同書家,不同書體的法貼。看看不同風格的經典作品在章法上的特點,和獨到之處。畢竟一個臨的貼是有限的。多看,多悟。是提高章法構建的有效途經。
傳統經典書法作品的章法表現,是書家書法技術,文化修養,個人性情,審美取向,哲學領悟的綜合體現。不是刻意而為之。是自然的表現。
再次,亦要學習今人當下的章法構建。初學者不應排斥刻意,設計的今人章法,能力來自訓練。刻意,設計也會影響學書人的書法審美,和書寫習慣。付出時間到了,綜合素質提高了,章法會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