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小太史
這個民族歷史非常悠久,祖上是閃米特人。跟猶太人有親戚關係。一直以來,這個貝都因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沙漠的曠野中。主要養一些駱駝。吃的最主要食物是椰棗,那生活是相當苦哈哈了。
不過,貝都因人也習慣了,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貝都因人部落,他們拒絕融入現代社會,依然過著部落聚居的生活,以落部的酋長為最高法律,不承認部落傳統以外的任何東西。政府想搞個旅遊什麼的,他們也不太配合。
那麼在一開始,因為佔的地方都是沙漠嘛,所以日子不好過。那什麼時候發達起來的呢?
在石油之前,他們曾經靠另一個東西發過財:絲綢之路。
在6世紀的時候,埃及陷入混亂,拜佔廷跟波斯也常年打仗。原來的經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道不通了。商人們只好走阿拉伯半島的陸路。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就發達起來啦。
當地的貝都因人有駱駝,運貨物非得靠他們不可,他們還擁有路上的水井,正所謂此路是我開,此井是我挖,要從此路過、要喝此井水先交買路喝水錢。所以商團不但要給過路費,還要付租駱駝的費用。麥加一開始就是一個因收費站而繁華起來的城市。
也就在同時,這裡產生了大神穆罕默德。他開始傳播伊斯蘭教。這個教不但建立了宗教信仰,還把各地的部落連線在了一起,最終打下了阿拉伯帝國的基礎。
阿拉伯部落一整合,就展現驚人的戰鬥力。這跟貝都因人本來就很彪悍是有關係的,非常善戰,就此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強大帝國。中國稱之為大食。
阿拉伯帝國為世界文明是做過貢獻的。首先它橫跨三大洲,把三大洲的文明都進行了傳播。像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但透過阿拉伯帝國傳到了世界各地,所以稱為阿拉伯數字。
另一個原因,是阿拉伯帝國沒有想到的。阿拉伯人壟斷了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搞得商人在陸路上做生意,商品的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導致歐洲的人開始尋求海路,本來耗時的海路也變得極為有利可圖。在這種利益的驅動下,大航海的時代開始了,世界的版圖重新標繪。
大航海其實就是要繞過阿拉伯半島收費站叢集!當然,這個時候的阿拉伯帝國也早就崩盤了,取而代之的,依然是一些部落。而隨著海航的開通。阿拉伯人靠收費過好日子的時代也結束了。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又回到瞭解放前。
這個時候,阿拉伯半島有一個沙特家族。沙特家族主要活動在阿拉伯半島中部的內志地區。曾經兩次建國。稱為第一沙特,第二沙特。
現在沙特的開國之父叫伊本·沙特。他的父親是第二沙特的末代國王。
當時的阿拉伯半島除了第二沙特,還有很多家族,實力也很強大,在伊本·沙特11歲時,北方有一個拉希德家族攻佔了第二沙特。
那麼,他的父親只好帶著他流亡海外,跑到科威特。一路上,他受到了敵人的攻擊,二年後才抵達科威特。在這裡過得很苦,他的婚禮都是借錢辦的,所以他一直希望復國成功。
到了21歲的時候,1901年,他決定行動了,找了四十多個朋友,千里奔襲老家利雅得。在城外,他砍倒椰棗樹爬進城,然後進攻拉希德家族留在這裡的城守阿吉蘭。
可衝進去之後,發現利雅得長官阿吉蘭不在家,只抓到了他的老婆。這怎麼辦?
伊本·沙特決定等待,他埋伏在阿吉蘭的家裡,終於等到了對手出現。伊本·沙特抓住機會,斬殺了阿吉蘭。終於斬首成功,城內聽說沙特家族的人回來了,都特別高興。因為他們也受夠了拉希德家族的統治。就這樣,憑著四十人,伊本·沙特成功復國,慕容復聽了這個故事得哭吧。
這也是歷史上價值最高的奔襲。四十多個人,奪回了世界上最大的財富。
當年伊本·沙特翻牆的地方已經成了沙特的旅遊聖地。他的故事也是有史以來阿拉伯半島最為傳奇的故事之一。
這樣一來,沙特家族重回了故地,他父親把王位讓給了他。他是現代沙特的開國之父,現在所有沙特國王都是他的兒子。注意是兒子,不是後代。
為什麼呢?因為沙特是兄終弟及,而且伊本·沙特當年打江山的時候,為了籠絡各大部落,採取了聯姻的手段,娶了很多老婆,子女也非常多,一共有43個兒子,女兒也有20多個。這麼多兒子,又是兄終弟及,所以傳了一百年,還只是傳到第二代,孫子輩還沒傳到呢。現任國王是伊本國王的第二十五個兒子。
到了後面,伊本·沙特打敗了拉希德家族,他又跟西方的關係特別好,靠著英國的幫忙,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了整個阿拉伯半島。在1915年,伊本·沙特與英國簽了《烏凱爾條約》,讓英國成為他的保護國。
另外提一下,阿拉伯半島有三大貴族,除了拉希德家族、沙特家族,還有雜湊姆家族。雜湊姆家族現在統治著約旦。
英華人幫著伊本·沙特佔了很多地盤,自己並沒有在沙特發現石油。可能是當時技術的限制,當年世界還說中國沒石油。日本在東北也找不到石油。
到了1927年,沙特跟英國分手了,簽署《吉達條約》,沙烏地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這個時候,沙特的石油還靜靜的躺在地下。直到十年之後。
沙特的石油在中東地區發現得算比較晚,最早發現石油的是伊朗,在1908年發現。後面伊拉克在1927年發現了大油田。而沙特到了1938年,經過五年的勘探,才在達曼發現了石油。當時鑽到了1380米。也算是深井冰,不是,深井油。
但一發現就了不得。因為沙特的石油佔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且開採起來成本很低。現在王室基本掌控住了石油的開採。也因為跟美國搞好關係。國內一直還算比較穩定。那王室當然發大財啦。
回覆列表
中東包括西亞北非兩大區域,俗稱“五海三洲之地”。提問者語義所指,應該是當下的油氣生產與出口國,一般包括海合會6國、兩伊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它們在20世紀10-20年代石油商業化開採前如何過活?
大漠之中的阿拉伯人、柏柏爾人等一般逐水草而居,以遊牧業為生,飼養牛、羊和駱駝等;平原或沿海地區居民一般沿河(或依賴豐沛的地下泉水)種植,靠灌溉農業定居生活。遊牧、定居是兩大主業,此外,還有少數以沿海捕魚、養殖珍珠蚌、從事貿易為生,而與不同國家和地區,又有各自不同特點。
環波斯灣沿岸地區:小國(此前為地區)寡民定居於地下水豐沛之地,靠基礎種植、捕魚,養殖珍珠和地區貿易為生,內陸則以遊牧為主。包括現在的巴林、卡達、阿聯酋(一段時間局地曾以海盜聞名)、阿曼等。科威特較特殊,最早是個要塞,為奧斯曼人庫存糧食和兵器,名稱原意“小堡壘”。
伊朗:油氣開採前地區經濟最發達,有手工業、畜牧業、農業、貿易和一定規模的工業。
伊拉克:有兩河滋潤,種植農業一直是經濟的根本,除了小麥,椰棗是主要經濟作物。
沙特:曾以部落遊牧業為主,廣袤的阿拉伯半島上沙漠一望無際,當地人只能逐水而居,它還有兩個優勢:麥加與麥地那的聖地地位,吸引著各地穆斯林前來朝拜佈施;再有紅海與波斯灣沿岸的小港口,可以出發從事貿易、捕魚。
北非利比亞具有部落特徵,內陸人多遊牧生活,沿海以捕魚、海盜等過活,並有小規模灌溉農業。曾有戲稱它油氣出口前的三大出口產品是“烏賊骨、細莖針草、二戰廢棄物”。
阿爾及利亞地中海沿岸有一定的灌溉農業、手工業、貿易和漁業,內陸是遊牧為生的阿拉伯人與柏柏爾人。法國殖民後有旅遊業、紅酒釀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