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常吸貓

    古人很早就對鯨魚有所認知。左思的《吳都賦》中有:“長鯨吞航,修鯢吐浪”之句。唐代的《中華古今注》是這樣描述鯨魚的:“鯨魚,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千丈。一生數萬子。常以五六月就岸邊生子,至七八月導從其子還大海中。鼓浪成雷,噴沫成雨,水族畏,悉逃匿,魚無敢當者。其雌曰鯢,大亦長千里,眼為明月珠。”此處千里、千丈的說法顯然有誇張成分,不過鯨魚體型很大,會從氣孔噴水的特徵描述還是很清楚的。

    有關鯨魚眼睛還有一個說法,《述異記》中記載:“南海有珠,即鯨目瞳,夜可以鑑,謂之夜光珠。”認為鯨眼在晚上能夠自行發光,被稱作夜明珠。《新唐書》還有外邦將鯨魚眼作為進貢之物的記錄:“拂涅,亦稱大拂涅,開元、天寶間八來,獻鯨睛、貂鼠、白兔皮”。《魏武四時食制》對鯨魚的描述比較客觀:“東海有大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鯨鯢;次有如屋者,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其須長一丈,廣二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為矛矜。”這段文字記錄下了鯨魚在海岸擱淺,體內脂肪流出的情況,還提及了鯨魚骨骼的用途。鯨油常被用作油燈燃料,清代有“夷人捕鯨賣鯨油,燭龍下照夜不幽”的文獻記載。鯨骨在近代則常被用於製作摺扇骨架、裁紙刀等用具。

    另外,鯨魚死亡在古代被認為是不詳之兆。《太平御覽》摘錄了《春秋考異郵》中有關鯨魚的一段說法:“鯨魚死,彗星合。”古人認為鯨魚為水生,性屬陰,出水而死預示著刀兵之禍,所以“天應之以妖彗也”。

    《太平寰宇記》還提到了一個與鯨魚有關的故事:“有人往林邑,於海嶼上,得鯨頭骨,如數百斛,囷頂上一孔,大如甕,俗以為珠穴。”古代銅鐘上的蒲牢和鯨魚也有關係。《西京記》中有“發鯨魚,鏗華鍾”之句。古人認為蒲牢是海中大獸,畏懼鯨魚,“鯨魚一擊,蒲牢輒大鳴吼”。所以,鑄鐘時會添上蒲牢的紋飾,還要用飾有鯨魚圖案或者鯨魚形狀的長木撞擊嗎,以期為鍾音宏亮。

    參考文獻:

    《吳都賦》、《中華古今注》、《述異記》、《天中記》、《初學記》、《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日本國誌》、《寄鶴齋選集》

  • 2 # 浪跡浮蹤246

    在相對比較落後的地方,感覺鯨魚應該就是魚類,只不過是體型比較龐大而已。那是的人看到鯨魚首先應該就想到了還沒有吃過這個品種的呢?要是放到餐桌上豈不是美味。於是就開始捕殺鯨魚了,導致現在鯨魚稱為瀕臨生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性面板用什麼護膚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