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軒雅

    很多90後感覺自己是苟活,獲得的存在感一代不如一代。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個人認為很大的原因是獲取的資訊量太大了,也就容易迷失,90後的父母大部分是70後,70後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經濟復甦的一代,也就很大程度上,能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

    90後很多都不用為生計奔波,只要不好吃懶做日子不至於過的太糟糕,總比80後好些。

    可為什麼還是覺得生活苟且呢?我分析有幾方面的原因,當然這還得看是婚姻生活讓你有苟活,沒存在感的感覺,還是單身時候會有這感覺?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是單身,那是你的心還沒有歸宿,讓你煩躁焦慮,找到目標你才不至於迷茫,沒有方向的航行就像浪浪。

    如果是已婚有孩子呢?會不會是還沒有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還沒有度過適應期,同樣感覺到生活乏味,不知道怎麼突破。

    前面說到的獲取資訊量大就容易攀比,有攀比就會有傷害,這也跟一個人的自尊有關。

    自尊又跟童年時父母的養育有關,但低自尊也可透過積極的自我對話得到改變。

    拿破崙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原本很小,卻會因為這很小的差異造成很大的差異。

    小的差異就是積極和消極,大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小差異造成了大差異,生活由此不同。

  • 2 # 懶魚擺的情感手記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沒有努力的方向了。

    許知遠說,我們是失去抗爭的一代。

    抗爭這個詞意蘊太豐富了,也許我們需要抗爭的不是外部條件,而是內部。

    年輕人越來越沒有存在感,是在大環境下,我們越來越找: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被推搡著前進,慌忙決定 潦草應付,你要問我們喜歡什麼,只能蒙圈地回答:不知道。

    無慾無求的同時 ,也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可以追求什麼。

    就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考公,考編,進國企,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他喜歡,或者說這個領域好近,而是除了考試,好像自己什麼都不會,於是看著別人考,自己也考了。

    一波又一波人湧進考試的大潮,一波又一波人感受到失敗的挫敗感,於是久而久之便失去了那種存在感與滿足感。

    因為每個人都在越來越麻木與遲鈍。無論是對於高興的事,還是不高興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老成,少年時就比同齡人沉著冷靜,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