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一百歲
-
2 # 蔚來談
“晴帶雨傘,飽帶路糧”,一個八字成語。
【釋義】:雖然是晴天出門,也要帶雨傘。雖然飽腹出門,也是要帶足乾糧。比喻未雨綢繆。
【例句】:在工作中,我們要具備“晴帶雨傘,飽帶路糧”的意識,這樣才能走的更長遠。
“晴帶雨傘,飽帶路糧”,一個八字成語。
【釋義】:雖然是晴天出門,也要帶雨傘。雖然飽腹出門,也是要帶足乾糧。比喻未雨綢繆。
【例句】:在工作中,我們要具備“晴帶雨傘,飽帶路糧”的意識,這樣才能走的更長遠。
其他老師講的都很好,我從中醫五運六氣的角度補充下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斧正!
在黃帝內經學習實踐中,五運六氣是後面的章節,一般的愛好者或愚者佩之的人,不一定都學到過,講的是宇宙和地球變化關係,就說是宇宙中的星球能量場對地球的影響,行成了地球氣候變化規律,你可能說,這個有規律嗎?真的有,一年四季變化,二十四氣的行成,萬年曆的編撰都是根據這個規律來制定的!我們先說說什麼叫氣候,古人把一年分為: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所以我們常說的氣候就是在講天氣地氣變化的規律,而這個最小的單位叫時辰(約兩小時),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四時為一歲。那古人為什麼這麼分?古人以兩小時(時辰)為單位來記錄每一日的氣息變化(是不是很精微),發現有五天的氣息基本是一致的(晴天或陰天或雨天)稱為一侯,但第六天就會發生變化(晴轉陰或或轉魚雨)又發現連續的三侯整體變化較小(但比起一侯內還是大多了),稱為一氣(十五日)。三氣(45日)為一節,更大的規律性,我們的古人逐漸把這個時辰、日、侯、節、時(季)、歲(年)、六十年(一甲子)的規律整理出來,最終呈現在我們的黃帝內經裡。也就有了上面講的萬年曆,二十四氣變化週期表,來指導我們的農耕生活。我們針灸技法就會按最小的時辰單位,找到此時氣息在身體上流動的位置(穴位)來針刺按摩,效果立竿見影。
話歸正傳,那我們的諺語說“晴帶雨傘,飽帶路糧”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出門都要半月二十天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必然會遇見晴天陰天雨天,所以就得帶上傘以備不時之需。而且古代的驛站飯館也很不發達,離開一個驛站到下一個驛站可能會兩三天甚至連個人家都沒有,所以必須在一個驛站吃飽後都會帶點乾糧上路,不然遇到陰雨天又困又冷又餓生病就趕不了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