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
2 # 跪射俑
1、超級計算機
2011年6月21日國際TOP500組織宣佈,日本超級計算機“京”(K computer)以每秒8162萬億次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由日本政府出資,富士通製造的巨型計算機“K Computer”目前落戶於日本理化研究所,併成功從美國手中奪回運算速度排行榜第一的寶座。以每秒8162萬億次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K Computer”當前運算速度為每秒8千萬億次,而到2012年完全建成時,其運算速度將達到每秒一萬萬億次。“K Computer”比現居第二的中國超級計算機速度快出約3倍,甚至比排名第2至第6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總和還要快。
2017年6月19日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正式出爐,中國“神威·太湖之光”奪得冠軍。
6月28日,中國宣佈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研製成功,以每秒9.3億億次的速度再次成為全球最快的計算機。
2、3D列印技術
3D列印通常是採用數字技術材料印表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製造模型,後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資訊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2015年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在3D印表機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藉助直接金屬鐳射燒結快速成型技術實現了3D列印,成為繼美國、德國的3D列印巨頭之後,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2016年華中科大機械學院張海鷗教授主導研發的一項金屬3D列印技術“智慧微鑄鍛”,在3D列印技術中加入了鍛打技術,成功製造出世界首批3D列印鍛件。
對此,專家們認為,該成果打破了3D列印行業存在的最大障礙,開啟了人類實驗室製造大型機械的歷史,並將給全球機械製造業帶來顛覆性創新。
近年來,中國軍事科技之所以突飛猛進,以先進戰機為代表的各種尖端武器密集亮相,與中國掌握爆出了領先世界的3D列印技術有絕大關係。
3、 高鐵
中國高速鐵路(CHSR)是指新建設計開行250公里/小時(含預留)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於200公里/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和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I級只標註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2004年中國鐵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鐵路建設引進加創新,研製了CRH系列,後來,中國高速鐵路用無砟軌道和高速動車組:起初用C型車(CRH2C和CRH3C),發展出CRH380等,未來主流是中國標準動車組。
中國最早的高鐵京津城際和武廣高鐵分別在2008年、2009年開通運營。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以上。
4、鐳射製造技術
鐳射直接製造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在快速成形技術的基礎上,結合鐳射熔覆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無模快速製造技術。與立體光刻成形(SL)等只能進行有機材料成形的傳統工藝不同,鐳射直接製造技術在對3D-CAD模型切片分層和截面填充以後,能夠藉助鐳射熔覆方法快速製造出緻密的近淨形金屬零件。正是這種無可比擬的優勢,使得鐳射直接技術在航空、航天、造船、模具等關乎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工業領域內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具體而言,鐳射直接製造技術可以應用的場合主要有:
快速模具製造,特別是塑料注射成形用模具的製造;
航空、航天等武器裝備領域內的高精複雜零件的快速製造和修復;
梯度功能材料的設計與製造;
超硬、稀有金屬材料的零件製造和修復;
高度/壁厚比大於10的薄壁零件的製造和修復,特別適用於渦輪發動機領域。
早在2000年前後,中航鐳射技術團隊就已開始投入“3D鐳射焊接快速成型技術”研發,解決了多項世界技術難題、生產出結構複雜、尺寸達到4米量級、效能滿足主承力結構要求的產品。目前,中國已具備了使用鐳射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鐳射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應用的國家。在解決了材料變形和缺陷控制的難題後,中國生產的鈦合金結構部件迅速成為中國航空力量的一項獨特優勢,目前,中國先進戰機上的鈦合金構件所佔比例已超過20%。
中國民用航空製造業也開始應用這一技術。在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設的鐳射製造工程中心,通過鐳射立體成型技術為將於2014年投產、2016年投入運營的中國產客機C-919製造了鈦合金翼樑,長度超過5米。除製造外,這些部件即使出現問題,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技術進行修復,而無需重新制造,這將可以節省大量用於更換受損部件的費用。憑藉鐳射鈦合金成形技術,中國在航空材料科學領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前列,正因為如此,2013年1月18日,國務院向“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鐳射成形技術”頒發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據介紹,中國鐳射製造技術的成功應該歸功於29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最年輕的研究員林學春及其於2005年帶頭建立的“全固態光源實驗室”。在他的帶領下,實驗室克服重重困難,相繼突破3kW、4kW、6kW和8kW鐳射輸出。2008年,以林學春作為專案負責人承擔的“863”重點專案“高功率5千瓦全固態鐳射器”的課題“高功率全固態鐳射器研究”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嚴格評估,這是中國首次研製成功的滿足工業需求的5千瓦級全固態鐳射器,在打破國際禁運、實現鐳射先進製造裝備工程化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5、超級鋼技術
2012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達到了7.16億噸,產值超過3萬億元,只要把其中的超級鋼比例提高1%,其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增量就會超過數十億元。
自重更輕而硬度更高,似乎是人們一直不懈追求的方向,針對這種需求,碳纖維和超級鋼的開發應用已經成為國際上新材料領域和鋼鐵領域令人矚目的研究熱點。
既輕又堅固的新材料,似乎從未如此像今天這樣近距離的走進過我們的生活。
以細晶粒、高強度、低成本、環境友好為特徵的超級鋼,自本世紀初在寶鋼(4.72,-1.05%)、鞍鋼、本鋼等實現工業生產之後,在鋼鐵企業掀起一陣陣超級鋼旋風,各廠競相開發超級鋼板帶材、棒線材等產品,超級鋼產量由最初的幾千噸試製品迅速飆升到數千萬噸。超級鋼的技術思路已經深入人心。目前,已由企業個別行動升級為行業規範和國家標準。
2012年,央視《創新中國》欄目報道,中國的微晶鋼(超級鋼)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超級鋼的特點是:低成本、高強韌性、環境友好、節省合金元素和有利於可持續發展,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超級鋼尚未走出實驗室。
6、人造太陽技術
核聚變被視為有望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科研領域。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科研合作工程之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專案。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由中國研製的熱核聚變堆核心部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認證,這是中國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專案的重大貢獻。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英文簡稱ITER,目的是實現可以控制的核聚變反應,探索利用核聚變能量的方式。由於它產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機理相似,因此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的核心是溫度超過1億度的聚變核燃料,而中國研製的這種材料就要直接面對這樣的超高溫環境。按照ITER的設計方案要求,這種材料需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熱量,這足以在瞬間熔化一公斤的鋼鐵。中國的科研人員用三種材料組成的三明治結構,並在和多個國家的競爭中率先摸索出讓三種材料緊密結合的創新工藝。在權威機構進行的試驗中,該材料經受住了比設計標準還高20%的極端高溫環境考驗。和普通能源相比,核聚變清潔安全,能量巨大,用於核聚變的材料氘存在於海水中,一升海水中的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燃燒三百升汽油。
2006年,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協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專案正式啟動,中國在專案中承擔了10%的工作量。專家表示,隨著專案的推進,人類有望在未來50年內,讓這種能源進入千家萬戶。
7、量子通訊技術
量子通訊,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資訊傳遞的一種新型通訊方式。與傳統的通訊方式相比,量子通訊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和保密性好的特點。量子通訊具有高效率和絕對安全等特點,是此刻國際量子物理和資訊科學的研究熱點。追溯量子通訊的起源,還得從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的實證說起。
由於人們對糾纏態粒子之間的相互影響一直有所懷疑,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驗證這種神奇特性是否真實。
最近法媒稱,中國實現兩個世界第一。中國憑藉8月9日在《自然》週刊上發表的兩項成果確保了在量子通訊這一未來通訊技術領域的至上地位。該技術主要可以提升通訊過程中的安全性。中國從“墨子號”的投資中獲得了回報。這枚科研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發射,在距離地球500公里至1200公里處的低軌執行。再加上《科學》週刊今年6月16日發表的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帶領的團隊完成了三大實驗: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金鑰分發。此前這些實驗僅在地面的光導纖維中完成過。
8、特高壓輸電技術
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中國主要指±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技術。 中國不僅擁有完全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這項技術在世界上是唯一的。”過去,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俄羅斯、前蘇聯和日本做過這樣的工程實踐。但是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成功,也沒有實現商業化運營。
中國目前已經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形成特高壓國際標準4項,國家標準27項,行業標準23項,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電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祕書處就設在國家電網公司。
中國已經全面掌握特高壓交流和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和整套裝置的製造能力,在大電網控制保護、智慧電網、清潔能源接入電網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級創新成果,目前建立了系統的特高壓與智慧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編制相關國際標準19項,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被定為國際標準電壓,將向世界推廣。
特高壓輸電工程的建成,在世界能源、電力輸送以及電工製造多個領域,引發的震動不小於八級地震。2010年11月29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時任能源部長朱棣文,在華盛頓對媒體發表題為《能源領域競爭正在成為美國新的衛星時刻》演講時說道:“中國挑戰美國創新領導地位並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領域,就是最高電壓、最高輸送容量、最低損耗的特高壓交流、直流輸電。”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祕書長讓·科瓦爾認為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的投運“是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迄今為止國際權威人士給予特高壓的最高評價。
9、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鏡邊框是1500米長的環形鋼樑,而鋼索則依託鋼樑,懸垂交錯,呈現出球形網狀結構。FAST的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用於匯聚無線電波、供饋源接收機接收。
2016年7月3日,位於中國貴州省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順利安裝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標誌著FAST主體工程完工,進入測試除錯階段。平塘舉世矚目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平塘大射電景區(大射電觀景臺、平塘天文科學文化園)於9月26日起試運營。
2017年10月10日FAST發現6顆脈衝星,12月又新發現3顆脈衝星,共已經發現9顆脈衝星。
10、移動支付
眾所周知,國內移動支付非常普遍,微信支付,支付寶佔據了90%的江山,小則有天翼支付等等·······而在國外,卡文化盛行,移動支付很難進入,即使進入很難盛行起來,也就導致中國成了最大的移動支付國。
11、超級水稻技術
今年,世界的目光都被中國水稻種植方面的一項項突破所吸引。超級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鎘稻等新型品種,橫空出世,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示範基地,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示範點之一。10月15日,該基地水稻種植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袁隆平牽頭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試種的第一批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近日迎來測產考。在場的專家首先檢測了灌溉用水的鹽度,測出這塊田的灌溉用水鹽度達到了6‰。研發中心的博士楊紅燕形象地解釋稱,這種鹽度大至相當於吃剩的菜湯的鹹度。在對該小面積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後,再通過一個固定公式計算,專家組給出了畝產的最終結果。在四種水稻材料中,小面積測產最高畝產量為620.95公斤,按照大田種植產量的8折計算,畝產量也可達500公斤。即便是最低產量的那種耐鹽鹼水稻材料,小面積的畝產量也達到438.14公斤。
湖南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百畝巨型稻試驗田裡,巨型稻像高粱一樣身形筆挺,個頭高達2米,畝產可達1000公斤。
巨型稻單季畝產在1000公斤以上,以出米率60%折算,產出的生態米在市場上是備受青睞的“香餑餑”,每斤價格在20元左右,僅稻米一項,農民每畝收益近2萬元。此外,每畝稻田產出的青蛙在1000公斤以上,泥鰍約300公斤,預計每畝稻田收益在5萬元左右。
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高達3萬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汙染農作物。鎘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症,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
12、 量子衛星
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金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金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訊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2016年8月,中國科學家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這有朝一日或許有助於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訊網路。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中國造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
3 # 急速馬力快de原始碼控
近年來中國整體技術水平提升很快,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黑科技。要說無法複製的技術,都是相對的,差別在於難度大小,需要時間長短。即便如此,羅列幾個短時間內“無法”複製的黑科技:
1,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2018年8月3日上午,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首次飛行試驗,星箭分離後,飛行器在30公里高度以5.5至6馬赫之間速度自主飛行超過400秒,強調以“受控制的”方式飛行,試驗總共歷時“近10分鐘”,包括通電階段和地面回收。
後來在2019年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DF-17高超音速戰略導彈震撼曝光,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裝備服役的高超音速乘波器導彈。
2,成功破解MD52004年8月17日的美國加州聖巴巴拉,國際密碼學會議(Crypto’2004)在此召開,來自山東大學的王小云教授做了破譯MD5、HAVAL-128、 MD4和RIPEMD演算法的報告。
在會場上,當她公佈了MD系列演算法的破解結果之後,報告被激動的掌聲打斷。王小云教授的報告轟動了全場,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讚歎。報告結束時,與會者長時間熱烈鼓掌,部分學者起立鼓掌致敬,這在密碼學會議上是少見的盛況。
王小云教授的報告緣何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因為她的研究成果作為密碼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宣告了固若金湯的世界通行密碼標準MD5的堡壘轟然倒塌,引發了密碼學界的軒然大波。會議總結報告這樣寫道:“我們該怎麼辦?MD5被重創了;它即將從應用中淘汰。SHA-1仍然活著,但也見到了它的末日。現在就得開始更換SHA-1了。”
多年過去,王小云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經被列為保密,在網路黑客攻防日趨激烈的今天,破解加密演算法,你懂的。
這些高精尖技術大多處於保密狀態,也不用特意打聽以免洩密,只需略知一二,為我們加油打氣就夠了。
-
4 # 故道瘦馬
大型挖泥船技術高鐵技術電網系統大型工程衛星通訊三峽大壩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超級稻研究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
總的來說這些處於頂尖和領先地位,歡迎補充
電網系統我們中國有著世界上效率最高,規模最大,而且技術最複雜,安全效能最可靠的超高階電網系統。這得益於特高壓直流電技術,電力在長時間的輸送當中會有耗損,而特高壓輸電技術可以將800千伏的直流電運輸到各大網區,實現電區同步互聯,這也讓它們之間互相的調配,不管是在技術還是規模上,我們中國的電網都是世界第一的。
大型工程由於中國資源分配有些不均衡,華北跟華南的差距比較的明顯。如何將資源合理的分配至全國使用呢?在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大慶油田就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資源調配,現在已經建設了西電東輸、南水北調、港珠澳大橋等等國家級戰略專案。西電東輸,解決了電力不均衡的問題,目的是超大型的電網系統,美國甚至現在還是使用著區域性的電網。他們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可靠性上,都跟中國相差非常大。南水北調主要解決的是北部缺水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北部發生了多次旱災,而且南水北調也可以極大的緩解這種問題。
衛星通訊在2016年我就發射了首顆的量子通訊衛星,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量子通訊領域的最先行者,西方的一些國家他們已經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很多的歐洲國家都像我們中國“繳械投降”,中國在量子領域已經進入到了實用的階段,對我們中國來說意義非常的重大。
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三峽壩建成,使中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是一項舉世矚目、越國界、跨世紀的科學壯舉。中國作為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6個成員國中惟一的發展中國家,承擔並出色地完成了1%的測序任務,對提高中國生物技術整體自主創新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性科學意義。超級稻研究超級稻研究再上新臺階,審定優質超級稻新品種百餘項;水稻功能基因組取得新進展,獲得一大批具有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研究水平處於國際領先。載人航天圓遨遊太空之夢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現新粒子2006年1月6日,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分析粲粒子J/ψ衰變到1個光子和3個介子的過程中,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觀測到一個新粒子。該新粒子質量約為1835兆電子伏特,壽命約為10~23秒,人類的正常知覺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46364存在。有關專家指出,如果發現普通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將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和自然界的認識。青藏鐵路實現全線通車2006年7月1日,經過10多萬築路大軍歷時5年的艱苦奮戰,破解了千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開啟了人類客運火車穿梭“世界屋脊”的新紀元。三峽大壩百項科技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三峽壩建成,使中國的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達200餘項,近3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0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30項水利水電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高溫氣冷實驗堆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72小時滿功率發電執行,使中國模組化高溫氣冷堆的研究與建造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為研發第四代核能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高效能運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曙光4000A高效能運算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和應用十萬億次級商用高效能運算機的國家。
加油中國
——END——
-
5 # 92Monkey
咱們國家總體來說發展比較晚 很多現有的技術都是依靠國外的技術做支撐 老一輩人留下來的有陶瓷工藝 書畫, 現在比較 出色的 有大資料 5g技術 ,大疆無人機 是 無人機領域的先鋒 基建工程 在全球的話可以排上隊 三峽算是代表吧
-
6 # 宇宙之光7
五千年華夏曆史,終究會有一些技術屬於世界頂尖,是現今無法複製的。
西漢透光鏡,該鏡材質為銅,正圓形,半徑3.7釐米,重約50克。藏於上海博物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此鏡又叫透光鏡,在強光的照射下正面圖案會透過背面對映在牆上,其原理就令人費解,要想複製這面鏡子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那也是四大發明之一,精湛的燒製技藝融入了古人的智慧,雖然目前國外也有仿製,但那也只是仿製的外形,真正的瓷器精品仍舊在中國,承載千年歷史的瓷器文化,也是國外難以研究和複製的。
-
7 # 知音探案
中中國人的文明史,是別的國家無法複製的,無法超越的,總感覺在這個越來越小的地球村早晚都會被中國的文化給同化……[大笑]
-
8 # 哲理見聞
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複製”的技術!僅存在不能複製,或有條件複製的技術。因為任何一項今天不可複製的技術,並不意味著明天不可複製,所以總有一天是可以被複制的。
-
9 # 機械之名
1.5G通訊技術(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高科技上領先西方發達國家)
2.特高壓通電技術(不要小看中國國家電網,這也是技術上很高的公司)
3.大型貨運船舶製造(中國船舶製造技術領先全球,現在能夠和中國競爭的只有南韓)
4.高鐵(高鐵發源於日本,中國讓高鐵揚名世界)
5.盾構機(號稱打洞小能手 超越德國,口徑更大,馬力更強)
6.大型吊裝重型裝置(航母沉了,都能給你撈起來 不誇張 )
7.電磁彈射器。這個按順序是世界上第二個,但是NB之處-----美國用的超高壓充能,我們用的常壓充能。這個從技術上來說已經屬於逆天科技。將來上航母對電能的需求,以及對能量的儲存神馬的實在是再好不過的訊息了。馬偉明院士居然是自己掏腰包搞出來的,出了名堂國家才扶植,最近也拿了獎了。好像還搞出了個副產品,全電推進技術,就是將來軍艦上內燃機什麼的都是充電用的,然後所有裝置都是電力驅動,好處多到說不出來,兩個字的評語:革命。不過這個全電驅動已經有先例了,不算第一,不過絕對高精尖。又想起來個:大氣層內高超聲速滑翔彈頭,不解釋了,美中國人現在正守著NMD,TMD哭呢。可能會裝備在DF21D上,其實就是不裝,彈道導彈打航母也絕對僅此一家,末端實時制導,配套全球覆蓋的偵察體系,給中國贏得了2000KM戰略縱深
回覆列表
中國有哪些技術屬於世界頂尖,無法複製?
答,有以下一些:
(一)中國的書畫技術,比如中國古代的書法成就,至今連中中國人都無人能達到,明朝文徵明以後無人能比,繪畫方面中國古代的一些繪畫高峰,也是至今無人能及
(二)中國的傳統武術,現代人沒有像古代那末下功夫的了,東西越練越少,層次越來越低,逐漸輪為被一些人用來掙錢的工具
(三)候風地動儀,早已失傳,至今無人能達到當時的水平,後來的複製品被沒定為無效
(四)中國古代的制劍技術世界頂尖,至今無法複製
(五)古代的木牛流馬,無法複製,現代偶爾有人說做出來了,結果不倫不類
(六)古代的連弩,世界頂尖,無法複製,後來有外中國人揣摸著做了樣品,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國內也都模仿他的,但是絕非古代的東西
(七)馬王堆發現的超輕薄的紗衣,世界頂尖,現代中國相關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完全仿製出來
(八)中國僧人的舍利子及肉身不壞,世界頂尖,無法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