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謙秋說

    大發新股是支援實體經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最近幾年,新股發行的堰塞湖已經慢慢解決了,而後面遠遠不斷的來排隊的企業,就算是增加了科創板,以及新三板精選層,我們總是還覺得新股在遠遠不斷的進來。那這樣操作,很顯然是為了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畢竟蠻多新上市的企業,確實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當然也不排除魚目混珠的情況,那就需要投資者擦亮自己的眼睛了。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資本市場的功能,本來就是讓有融資需求的公司可以通過上市來獲得現金流,增加企業的活力,最終做大做強,回饋給資本市場,回饋投資者。這是資本市場設立時的願景使命,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隨著市場競爭,很多企業,慢慢被淘汰,很多公司慢慢走向消亡,這也是企業成長的規律。但總有一些企業,經過時間的磨練,藉助市場的助力,最終越做越大。

    第二、當然不排除有一些企業,以上市為名,其實是來圈錢。而且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我們常說上市不是目的,甚至只是新的開始。但一些公司把上市當做是終點。很顯然的結果就是資本市場帶給上市公司的只是財富增值,對於投資者的回饋是極少的。甚至於最終退市,對於這樣的企業,投資者就需要有鑑別的能力,不要輕易投資,盲目買入。

    第三、一般蠻多地方政府把擁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目標,這也是一種政績,所以對於一些沒有上市需求的公司,也可能被迫上市。無形中增加了新股的供給。但無論如何,只要是賺錢機器在資本市場,對於投資者來說,都是多多益善的。

    總體看來,發行新股沒有本質的好壞,對於市場來說,是有一點稀釋的作用,但其實投資的內在邏輯是投資企業,我覺得只有上市的公司多了,估值才能便宜,也更利於投資者買到低估的好公司。但對於過去的老黃曆來說,這是一種源源不斷的抽血,所以過去很多次都出現過停發新股的問題,其實這並不是資本市場的本來面貌。當下,只是越來越接近真相而已。

  • 2 # 日月同輝378

    首先,發新股是擴容,是不斷向股市抽血。現在,等待上市的企業很多,如果有關部門,不嚴格把關,視情IP0,而是大量發新股,必將導致,股民有限的資金分流到一級市場,造成二級市場資金不足而不斷下跌,必將影響股市發展。二是,股市不是提款機,需休養生息。現在,實體經濟因疫情受到影響,需股市融資支援,但股市因疫情己岌岌可危,長期在三千點以下,股民們虧損累累,再這樣下去,散戶們已無法生存。所以,一定要控制好發新股的節奏。三是政府要大力支援股市發展。融資是股市的功能之一,只有股市發展了,穩定了,才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股市本身也需要不斷做大,需要增加新成員,作為主管部門要實實在在出臺一些措施,讓股市上漲,股民受益,如壙大保險公司,其它機構入市比例,降低印花稅,實行T十0交易等,

    只有股市發展了,股民賺錢了,才能更有力地支援股市融資,才能更好支援實體經濟。否則,盲目大發新股,超出股市承授能力,必將造成股市大跌,從而造成金融風險,不僅不能支援實體經濟,相反會因股市下跌,引發債務危機,讓上市公司出現流動風險,衝擊實體經濟。希望有關部門,掌控好發新股的時機和節奏,讓股市健康發展。

  • 3 # 速讀財經

    我覺得,大發新股,毫無疑問是為了支援實體經濟。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新股發行節奏明顯加快,而且科創板數量也相應增加,這是由今年突發的疫情,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來決定的。由於疫情突發,大家更樂意宅在家裡,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各公司現金流緊張,融資需求大增。考慮到A股的設立初衷,就是便利企業融資,在今年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新股發行節奏自然明顯加快,緩解各公司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此外,大發新股,也能讓股市更好地容納央行開動印鈔機創造的增發貨幣,起到穩定物價、便利交易流通的作用。

    同時,美國對華為的極為嚴苛的制裁,也讓監管意識到,國內的科技產業必須加速完成追趕和超越。科技研發需要砸錢,而股市恰好能為此提供融資,因而科創板公司數量也必然迅速擴容。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公司濫竽充數,甚至絕大多數公司都可能淪為炮灰,但只要最後能有一小部分公司脫穎而出,股市便算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課題,有力支援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 4 # 厚金說

    大量發行新股,也就是IPO上市,確實是支援實體經濟。可能這樣的觀點會被很多投資者朋友“噴”,畢竟當前“IPO常態化”、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以及新三板精選層,已經有著很大的“吐槽”,股指更是一直處於3000點位置左右波動,如今還在2900點以下的位置。

    但是,從客觀的角度講,大量發行新股IPO上市,就是支援實體經濟。大家,在股市中投資,僅僅看到的是股票,卻沒有看到公司。而股票的真正“本體”是什麼?就是公司。那麼,發行新股IPO上市,為什麼就是支援實體經濟呢?

    一家公司為什麼會選擇上市?難道上市是隨隨便便的就能上的嗎?顯然不是的。公司上市,是為了更好的經營公司,這是初衷。可能講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一些公司上市就是為了“套散戶”。不排除有這樣的現象,但在初始上市的時候,如果沒有講清楚資金去向,那你上市融資幹什麼呢?所以,有專案或者擴產擴能,才能夠上市融資,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就能上市。

    既然有資金使用的方向,也就是專案才能上市融資。IPO上市,難道不是支援實體經濟嗎?肯定就是支援實體經濟了。所以,大量發行新股,是支援實體經濟最為直接的方式。並且,公司以股份為基礎,又能大大的降低自身的融資成本。

    可能,很多朋友還是不理解。這麼講吧,一家公司通過IPO上市,融資來的錢,是不能隨便亂用,而是必須投資專案使用。比如,高科技公司有研發專案、養豬企業有擴產需求、房地產公司有建設費用的需求等等情況。融資來的錢,是直接進行著投資使用的,而不是亂用了。而建廠也好、擴產也好、投資也好,都是直接的進入了市場,都是在支援實體經濟。

    所以,個人的觀點就是新股IPO上市,就是支援實體經濟。

  • 5 # 老金財經

    股票市場的定位是讓更多優質企業實現上市募資,為了就是企業做到做強,目的就是支援實體經濟,初衷是正確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公司上市之前拼命做大做強,為了就是實現上市。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是很好的支援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做了很大貢獻。

    自從IPO申報獲批開始,很多公司大股東的初衷就發生改變了,發行定價是虛高了,股價完全偏離了內在價值。

    發行定價虛高後,一旦登入二級市場上市,隨後股價再度瘋狂爆炒,走出連續漲停板。等開板之後,股價已經完全是泡沫了,內在價值是10元,股價已經漲到100元了。

    總之大量發行新股不管是為了支援實體經濟,還是為了圈錢,這些說法都沒有錯。但這樣一個過程,損害最大利益就是手無寸鐵的散戶,真金白銀的為這些公司買單,最終換來的就是不值錢的股份握手中。

  • 6 # 侃侃A股市場

    1、中國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是實體巨集觀經濟的晴雨表。1978年至今,GDP增長128倍,股市1993年就到過1500點,2001年就到過2245點,現在僅2700點,2倍都不到。30多年中,搞實業的人很多發了,而股民總體上處於“套牢”之中,可憐啊!中國股市以公有制、國有成分為多的國企比例極大,而西方股市以私有企業為主,甚至90%以上為私企。沒有改革好的國企,產權不清,責、權、利相分離,其效益、回報反映、表現也與西方上市企業迥然不同中國上市公司大多效益低下,不少是不肯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沒有長期投資價值中國股市基本上沒有做空機制(股指期貨具體制度又無法操作,不利於做空)。由於不能做空,跌起來就一網打盡,1.4億股民就全虧損,全是痛,徹心徹肺地刻骨銘心地痛中國股市有制度性、歷史性缺陷,幾十年股權分置,在股權分置改革後,原來一元甚至幾毛的國家股、法人股一直在源源上市兌現,如同堰塞湖,年年、月月、日日到市場上以市價兌現,形成長期重大利空。老的非流通股出完了,新的又出來了。使人們防不勝防中國股市投資飢渴症嚴重。無論國企、民企、股份制公司,均極重視上市融資、圈錢,因為實業怎麼幹都不如證券市場上增發、融股、融一把資中國股市以散戶、個人投資者為多,國外以基金、機構投資者為多中國股市沒有做市商制度,國外納斯達克有做市商、戰略投資者。中國股市波動極大,風險極大中國股市受貨幣政策與房市影響很大;貨幣政策緊,股市可以從6124點跌到1664點。房市太低迷,會影響鋼鐵、水泥、玻璃、傢俱、汽車等42產業蕭條。房市一火爆,又會吸引走大批資金離開股市,轉戰房市;對股市形成分流效應10、中國股市牛短熊長。完全不能分享中國實體經濟37年高增長的成果,9成股民總體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中國股民是世界上最忍辱負重、最優秀的股民,痛苦之中貢獻巨大,中國崛起有股民巨大功勞。

  • 7 # 琅琊榜首張大仙

    打發新股並不是支援實體經濟,而是一種利空。

    至少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大發新股容易引發投機,更容易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導致“錢荒”的局面。

    因為現在的A股市場還不是一個足夠成熟的市場,充滿的也是投機和炒作,所以,IPO的加速,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

    甚至會給一些優質的企業帶來衝擊。

    再加上,A股市場還沒有建立起所謂的優勝劣汰,因此,過多的新股上市會給市場造成壓力,也會造成一個垃圾股無法退市,帶動市場下跌的局面。

    我們可以看到,幾次的大牛市都是因為IPO過量發行而導致結束的,甚至幾輪瘋牛也是因為大部分垃圾股炒作過盛,產生泡沫而結束的。

    而歷史上幾次IPO的暫停,則都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這種鮮明的對比,可以看到,大發新股並不是支援實體經濟,反而是一種不利於真正優質企業發展,融資的結果。

    不過!

    如果未來有了優勝劣汰,那麼大發新股確實是支援更多好的企業快速上市!

    只不過按照目前的狀況來說,A股可能還未達到這個階段吧。所以,發行還是得控制,保持一個合理、勻速的狀態。

  • 8 # 資料方向

    新股發行,能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1.融資,是資本市場主要功能之一

    資本市場又稱長期金融市場,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長期資金交易活動的市場,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融資租賃市場等。資本市場具有融資、資產定價、優化資源配置三大功能。如果沒有新股發行,那麼其融資功能將會被扭曲。這顯然也是值得商榷的。

    2. 做大,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

    2019年,中國GDP為99萬億人民幣,中國股市總市值54萬億人民幣,總市值與GDP的比值為54.54%;同年,美國GDP為21萬億美元,美國股市總市值47萬億美元,總市值與GDP的比值為223.81%。兩相比較,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金融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往“大”去做。這裡的“大”,並不是說發展一波行情,把總市值做大。這裡的“大”,應該從兩個方向去理解,一個是要把池子容量做大,一個是要把水渠的流量做大,所有的改革都要圍繞這兩個方向展開。

    池子容量做大,就是要在池子裡放入更多的標的,新股發行常態化以及註冊制改革是重要保證;水渠流量做大,就是要引導更多長線資金入市,更好支援實體經濟。

    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有20只新股發行;2月份為16只;3月份為17只;4月份證監會安排了25只新股發行。實際上,考慮到春節因素的影響,1月份新股發行數量並不少。2月份與3月份發行數量下滑,其實與疫情的影響是分不開的。4月份IPO數量出現上升,也與疫情形勢好轉有關。

    今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金融市場出現巨幅波動,A股市場走勢相對獨立健康,新股發行尚在市場承受能力之內。

  • 9 # 拙筆淡靜

    什麼亂七八糟的?資本運作或資本炒作,跟實體經濟有什麼具體瓜葛嗎?當然,如果通過股票斂得的全部錢財一股腦都投入到實體經濟企業的研發或再生產上,情況當然就不一樣了。但可能是這樣的嗎?!

  • 10 # 大勇8405

    股市發展了這麼多年,真正成長壯大的公司有幾家?當年出名的有幾家長存下去了?幾家大型國企現在如何了?象中石油、四川長虹…?別老拿不是當理講,實質上就是一個圈錢市,套錢跑路欺詐成常態了,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公司有幾家?今天一個板,明天一個板,闆闆成僵板,沒有建樹,都是曇花一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市場上的哪些產品,無法替代?比如茅臺之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