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腳卵為了讓他參加棋賽,將自己珍藏的明代棋盤送了出去打點關係,可最後王一生為何又不願意去比賽了?
14
回覆列表
  • 1 # yueshu悅書

    阿城先生寫了很多人物為“王”的角色,包含棋王、樹王和孩子王。他們分別對應著王一生、肖疙瘩、“我”——王一杆。

    三者都身處文革的大背景之下,幾乎所有人深陷飢餓而黑暗逼仄的生活中,王一生卻選擇了那個漫無天日的黑暗中燦然明亮的追求—象棋。

    “下棋最好,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書中的王一生說道。

    王一生似乎除了對下棋以外的一切事漠然視之,即使即將奔赴雲南也要在車站找人下幾盤棋。

    生而為人,對食物的追尋是動物本性之所在,“吃”意味著生存,如何能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下去追尋精神上的超脫?這也或許是王一生這個人物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的原因。

    《棋王》中的高潮應是他與八人對戰的時刻,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我心裡突然有一種很古的東西涌上來,喉嚨緊緊地往上走。讀過的書,有的近了,有的遠了,模糊了。平時十分佩服的項羽、劉邦都在目瞪口呆,倒是屍橫遍野的那些黑臉士兵,從地上爬起來,啞了喉嚨,慢慢移動。一個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彷彿見了呆子的母親,用一雙弱手一張一張地折書頁。”——阿城《棋王》

    如痴如醉,如夢如死,臻於化境,這是慷慨悲歌下的一腔孤勇,大有武俠小說中風捲殘雲之感,書中的王一生讓人羨慕,讓人震驚,用牙刷磨成的無字棋,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子?

    結尾處,有這樣的一段話:

    “衣食有本,自有人類,就是每天忙這個。可囿於其中,終於還是不像人。”——阿城《棋王》

    的確,每日囿於吃穿,在過往的年代或許尚能理解,只是在現在,衣食足,我們卻掉進網路虛擬世界的漩渦中,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是否還能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我們如何去尋找和保持初心不變?

    《樹王》中的肖疙瘩,出場時其貌不揚,在所有人為加快實現共產主義大砍大伐時,肖疙瘩卻拼盡全力保護百年老樹,直到最後死去。

    大樹倒下,如同宇宙,人們失去了對天與自然,對生靈的敬畏,而唯有肖疙瘩看得最為透徹,縱使最後離去,卻因為其精神上的突圍益現出人性的光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人怎麼老是覺得自己很牛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