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野忠哥
-
2 # 定番老農
你好!關於進口糧食的用途我來回答。
我們國家常年進口的糧食主要有大豆、水稻、小麥和玉米。根據農業部資料,2018年和2019年進口數量如下:
2018年中國進口大豆:88031180噸;
2018年中國進口水稻:3076644.50噸;
2018年中國進口小麥:3099316噸;
2018年中國進口玉米:3524200.20噸;
2019年中國進口大豆:88511250噸;
2019年中國進口水稻:2545725.80噸;
2019年中國進口小麥:3487908.50噸;
2019年中國進口玉米:4793424噸。
它們的用途主要是:
大豆多用於榨油、飼料、嬰幼兒食品輔料以及各類豆製品比如豆腐、腐竹、調味品等。玉米多用於飼料、榨油、工業、食用等。
小麥和大米主要是進口強筋弱筋小麥、泰國米、越南米、緬甸米。進口這些小麥和大米不是因為我們缺少,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的滿足差異性、多樣化的需求。說白了我們家庭是不是都吃質量好品質高的大米白麵啊!那麼餐館、食堂、早餐店是不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會用價低品次的大米白麵啊!
再有一種進口就是走私進口。這一類是不在國家統計資料裡的,其品類主要是大米,用途是作為摻雜物將低價米的成本降到最低。主要流向是低檔次餐飲店及學校食堂。
中國糧食已經連續五年大豐收,並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19年是1.3277萬億斤。我們人均糧食佔有量是——470公斤。
由於疫情影響,世界十一個主要糧食出口國停止了出口。雖然我們口糧安全是不會受到任何威脅的,但影響是確實存在的的。因為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們確實有短板有不足。比如高經濟、用途廣的農作物種植分散,行不成有效帶動的局面;各種農作物種植比例不合理,行不成合理的自給水平;優勢特色產業特色不顯著,不按實際情況一味抄襲模仿,形成重複建設供大於求的問題;種植技術落後,無法生產高品質產品等問題。
隨著調整種植結構的不斷推進深化,糧食停止進口的影響也會消弭於無形。
-
3 # 笑看藍天482
中國近幾年大量進口糧食,耍求量很大,郎酒企業,主要是白灑,45度的白酒耍要大量的豌豆。小麥,青棵,玉米,等,養殖業耍要大量的糧食,玉米,小麥,蠶豆等,食品加工業,城市居民和各各企業的工人的民用口糧。
-
4 # 農村創業高華
中國不僅是糧食進口大國,也是出口大國,而且現在的糧食出庫量已經大於進口量了。糧食的儲存時間不是很長,如果不能達到供需平衡就會浪費的。而且國家按單純進口量來算的話,不是一筆小數目,既然能進口這麼多糧食,肯定有去處互動,國家儲存的糧食基本是本國的水稻和小米。那麼進口的糧食去哪裡了?答案肯定是吃了,糧食是用來吃的,不管是哪種表現形式,都是消化完了,而糧食消耗的表現形式肯定是吃了。
小麥和大米進口量不大,中國的主糧本來就是小麥和大米,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進口的小米和大米主要是國外的優質品種。用來做種子或者直接吃了,小麥和大米作為主糧的表現形式可不止是米飯這種形態。麵粉,米粉,包子,饅頭,麵包等等等,都是主糧的表現形式。有些還加工成了其他產品,比如零食,小吃,酒水等等等。
玉米進口也不大,玉米也不是用來做日常主糧消耗的,玉米主要加工從了其他產品,玉米最大的去處應該是酒廠和飼料廠。不管怎麼變化,最後還是吃了,不管是人還是動物。
大豆確實是中國主要的進口糧食。主要是中國大豆消耗太大了,沒法自給自足只能選擇大規模進口。原因大家都知道吧,不說食用油,豆類食品之類的。就是我們國每年消耗的肉類食品就不知道是多了。動物也要吃東西才能漲啊。大豆的主要作用就在這裡。給動物吃的。
不管哪個產品都有一個供需關係的。中國既然每年進口這麼多糧食,肯定有去處,糧食的最好歸宿就是被生物吃了,轉換成營養。所以啊,糧食去哪了,肯定被吃了啊。
-
5 # 早晨的太陽122
探討一下。
中華圖騰,牽帶世界。中國標準必須成為核心品牌、優質品牌、叢集品牌、時代品牌、特色品牌、未來品牌、高階品牌、最具增值力的品牌、長升型品牌、帶動性品牌。真真正正的成為人類心中公認的溫暖的名牌,前進中的王牌。永遠掛在人們心中的幸福牌。讓幸福之歌唱響世界。
中國標準的“巨輪”時期已經到來。“巨輪”要遠航,必須要“滿盛”。每個“金牌”的“標準”,必須是“在”“中華肥沃大地上”成長出來的甜美的碩果。打造“精美、肥沃、多彩”的“土地”,需要心無止境,胸懷世界,放眼全球,“覺”踏實地創設。地球是人類美好樂園,“舞臺”伴隨著“旋律”在“每一個地方”“搖擺”。“產業鏈”在哪裡,哪裡了是人類“共享”的“土地”。“土地”的界定還有一個廣義的名字,“人類的地球之家————地球村”,“命運共同體”。未來的土地、天空、太空,不在“私有”。不在“專用”。未來“不設”“國境線”。優質品牌就是人類生存需求的“供給”“盾牌”。美國的“牛肉”可以“說是我們的”,巴西的大豆、泰國的大米、緬甸的水果、俄羅斯的小麥、高棉水稻等等等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中國的品牌、名牌是世界的。未來名牌將由世界人們共同“締造”。人類的“眼光”要在太空“看世界”。
說到進口的東西,可能成為“優質”品牌又奔跑在地球村的“大世界”。
謹參與。
-
6 # 西門白甫話三農
首先糾正題主一個錯誤,中國沒有大量進口過三大主糧小麥、玉米、大米,主要進口大豆。
中國中國產的三大主糧小麥、玉米、大米完全夠用,少量的進口只是WTO成員國必須要做的事。
從2003年到現在,中國糧食已經連續獲得16個豐收年,近年來,每年糧食總產量一直保持在6、5億噸,2019年更是突破歷史最高年,達到6、6億多噸,僅稻米一項就達2、1億噸,所以,三大主糧完全滿足國內需求,不必大量進口。
中國的確是糧食進口大國,每年進口量達1億噸左右,但百分之九十是大豆,而進口這麼多大豆主要是加工飼料和食用油,並非直接進入人們的餐桌。中國每年需要大豆高達1億噸,但百分之九十都是進口。
那麼,既然國內大豆需求量這麼大,為什麼不讓農民種植,而要靠進口呢?這是因為大豆產量很低,畝產只能達到二百多斤,如果1億噸大豆全部由國內生產,則大約最少需要6億多畝土地,而中國只有不足18億畝耕地,必須保障三大主糧的耕地面積,否則,三大主糧也要大量靠進口,絕不能把我們的飯碗掌握在外中國人手中。
-
7 # 職業農民的故事
中國是糧食糧食進口大國,據國家糧食總局統計資料顯示,2019/2020年中國糧食進口高達1.5億噸。世界農業大國,糧食逐年增產,中國為何還要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近幾年中國從國外大量進口的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作物大部分都去了哪裡?
一、耕地面積的逐年減少,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髮展,農村人口大量的湧入城市。中國的耕地面積正在逐年的減少,與此同時荒地廢地的面積也在逐年增加。據國家土地管理局資料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的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有40要公頃,荒地廢地面積有30萬公頃。
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口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大量的糧食作物必須從國外進口,以此來滿足國內的需要。
首先小麥和水稻大部分都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口糧,剩下的一部分用於各種休閒農副產品的加工,以此來帶動各行業經濟的發展。
玉米和大豆大部分用於飼料加工,小部分用於糧油生產或其它農副產品的生產。
-
8 # 三農老黃
我們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中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相對於需求還是有缺口,比如大米、小麥、大豆和玉米,這部分需求必須通過進口來滿足,事實上,在進口的2400億斤糧食中,大豆佔了大頭.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大豆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8169萬噸。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是目前世界上非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在1994-1995糧食年度之前,中國一直是傳統的大豆出口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對大豆及其產品的消費需求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自從加入世貿易組織後,各國經貿自由化.中國的糧食也可以出口,但是糧食價格問題導致中國變成了糧食需求大戶,紛紛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外國糧價為什麼低於中國糧價呢?也是有其原因的.比喻烏克蘭、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這兩個國家自然條件好.機器化程度高.特別是美國,農業基本是現代化了,大型農業機器是國家免費提供的.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耕地面積缺少,中國的耕地紅線是18億畝耕地,截止到2016年,中國的耕地面積在20.25億畝.也就是說,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多年來,中國耕地過度開發現象嚴重,正在續年的減少,也是制約糧食緊缺原因。另外,中中國人口基數大,需要飼養大量的禽畜(豬牛羊雞鴨鵝等)來供應市場所需,但可耕地數量不多,種了主食小麥水稻之後,就沒有更多的土地來大量種植這些飼料類作物了,所以必須從外國進口來補充。
-
9 # 安全平生
中國進口的糧食去哪了?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生活供給,比如,人的吃喝,和生畜飼料。一方面用深加工比如榨油,製作副食品。觀點不一定正確,還請諒解。
-
10 # 亂世農民哥
我們是人口大國進口玉米主要是養殖用,中國產的玉米都做酒精給汽車用,大豆榨油後的豆粕也是用在養殖。大豆的種植面積不夠中中國人用。所以這些都得進口
回覆列表
相較於國內糧食的產量,每年進口量完全可以忽略。特別是小麥、玉米、大米;
小麥2019年全中國產量達,1.33億噸,而同年小麥進口總量只有300多萬噸,相比1.33億噸,這300萬噸投進市場,泡都不會冒一下。
同樣的,中國產 玉米年總產量高達2億多噸,而進口也是區區300來萬噸,相比中國產總量,進口量又是忽略不計的存在。
小麥和玉米還是淨進口糧,而大米雖然有進口,但也有出口,年進口300萬噸不到,年出口卻超過300萬噸,大米成了淨出口糧食,而大米的年中國產總量也是高達1.4億噸。
最後看看大豆,大豆年中國產總量在1700萬噸左右,年進口量達到了1億噸,大豆因為其單位產量低,據相關專家估算,如果中國每年消耗的大豆全部實現中國產,需要整個東北和華北的田地來種植大豆,這是不現實的。相對於其它糧食,大豆並不是戰略性、迫切性的糧食,所以大比例進口是合適的。再說回進口這麼多大豆去哪了?進口大豆最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大豆食用油,二是飼料蛋白,既然每年需要進口這麼多大豆,肯定是國內有這麼大的需求量。
除了人的食用消耗,中國每年光是豬有7億頭出欄,年飼料總產量高達2.2億噸。這些都是糧食消耗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