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統武術不同於現代搏擊,追求的是以巧勝力,以招式取勝而不是靠體力取勝,到底怎樣訓練才能在實戰中做到這樣?

13
回覆列表
  • 1 # 青島五哥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傳統武術同現代搏擊一樣,都是靠體力與招式取勝的,不能簡單地認為傳統武術只會招式,現代搏擊依靠體力。其實相比較而言,傳統武術對體力的付出與要求,恐怕比現代搏擊還要多。傳統武術要練就一身功夫,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一生為之堅守、修煉,而拳擊手則可以術業有專攻,在高手指點、訓練下“速成”,因為他只專注比賽規則,專攻戰鬥技能,至於壓腿、展腰、空翻、輕功和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可以不精、甚至不需要。

    那麼問題來了,除去武俠小說和電影電視裡的神祕莫測、所向披靡,在現實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對決中傳武幾無勝績,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山頭與格局。

    傳統武術種類繁多,各自為戰,講究門派、傳承,類似於閉門造車,剛愎自用,孤芳自賞。建國以後中國的武術家協會,能夠組織各類武術比賽已經是他們能力的上限了,國內的運動會都知道武術比賽是雞肋,花拳繡腿,賞心悅目即可,國際賽事如果有武術的話,大都是“表演”,幾乎沒有實戰性,其境遇可想而知。

    現代搏擊,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以實戰為標準,以“KO”為終極目的,起跑線不同,結果自然大相徑庭。現代搏擊有龐大的市場,有專業的運作團隊、經紀人、博彩機構、直播媒體等共同參與,各拳擊組織有嚴格的運作程式與比賽規則,加上現代搏擊本身帶給人們的視覺感觀與心理契合度,呈現的是健與美的最高境界,需求量大、擁躉多,大格局決定了大規格。

    再有一點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都是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撮合的傳武與搏擊的“比武”,看看前期鬧騰的都是些什麼“大師”“雀不飛”“裡合腿”,就可想而知了。舉辦方為了博眼球、賺流量昧心造假,捱揍者為出場費甘願被虐。糟蹋的不僅僅是傳統武術,對現代搏擊也是一種褻瀆。

    第二,功夫與功力。

    所謂功夫,可以理解為招式、拳法等等,但是否有功力、能實戰,則另當別論。

    不可否認,現代搏擊也有許多打假拳、被操縱的,但起碼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較為真實、堪稱慘烈的角鬥與廝殺,勝為王、敗則寇的場面一再上演,臺上臺下、籠中籠外,群情激昂,樂此不疲。

    現代搏擊與傳統武術的訓練方式、強度大同小異,現代搏擊有更多的實戰,或者說就是以實戰為生存的。不管是搏擊還是武術,平時的訓練、切磋就像部隊的演習,永遠代替不了實戰。

    假如傳統武術也像現代搏擊運動一樣,各個門派、拳種都有自己的“W”或“O”之類的比賽,形成獨特的“戰狼”風格與精神,不管是長拳、太極還是武當、少林,KO擁有最終的發言權與一票否全權,所謂“大師”“掌門”,均與戰績掛鉤,以戰績作為考核、命名的唯一標準。沒有比武桂冠的,一律不準辦班、招學徒,金腰帶才是你的營業執照,雷雷似乎早年還練過拳擊,那位馬大師走上拳擊臺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小腳都飄忽忽站不穩,剩下的只有挨拳、放挺的最終結局了……

    最後,看了這些慘不忍睹的“對決”後,我補充一個自己善意的猜想:也許,迄今為止,真正的傳武選手,還沒有登場?

    總之,傳統武術只有自身提高戰鬥力以後,通過內部實戰,去偽存真,持續打假,推陳出新,挖掘技能,優選人才,再輔以科學的運營手段,獲得強大的經濟保障與傳播市場,才有可能適應新時代,才能與現代搏擊分庭抗禮,一分高下。

    被打哭還不忘嘴硬的。

    期待真正的傳武武術對抗自由搏擊。

  • 2 # 阿震愛籃球

    傳統武術之所以在搏擊場合裡面屢戰屢敗,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訓練水平不夠,沒有實戰練習。

    就好比籃球運動在沒有對抗的時候投籃神準,一旦到了正式比賽中卻驚慌失措,怎麼投都是打鐵。

    傳統武術走向實戰,訓練方向在哪裡呢?

    1、組建專業訓練團隊,嚴格制定訓練時間,加大訓練度。

    我們想一下,那些現代搏擊的運動員他們每天接受的訓練強度和時間長度是怎樣的?再想一下傳統武術訓練的時間和強度是怎樣?這樣一設想,便知道了!現在武術的繼承者、練習者,每天能夠訓練2個小時就算勤奮了,試想一下,這樣怎麼能夠去跟專業的運動員抗衡?

    2、改變表演式風格,提高出拳出腿速度。

    相信大多數喜歡現代搏擊的朋友都是喜歡那種激情、快速的戰鬥節奏,但是反觀我們傳統武術,比如內家拳,形意拳,大家感覺這種風格一步一拳很慢,根本就不是實戰的一個拳法。包括太極拳也是,往下一落,好比我們的懶扎衣.。這些動作,很多人看著都覺得不是實戰,他們的表演性更強一些,那真正打起來,你出一拳人家已經出了五拳了,怎麼可能贏?

    3、增強對抗性,增加演練及實戰練習。

    我們都知道現代搏擊運動員的訓練都會有陪練,在訓練中模擬實戰去總結經驗,而傳統武術的訓練大都是一個人情況下或者對著”死物“進行的,對抗性差,訓練的成果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難免會自己騙到自己。唯有增加演練及多去實戰總結經驗方能不斷變強。

  • 3 # 茶葉水12

    要想讓傳統武術走向實戰,並且成為競技比賽,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過科學的實戰訓練,比如擊打能力,抗擊打能力,閃躲,格擋等的訓練,那是不可能能打的。現在的武術運動員或者傳統武術練習者大部分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覺得自己厲害,其實完全是沉浸於自己的想象之中。他們大部分時間練的都是套路,而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套路里的每個動作在實戰中的含義,到頭來只是強身健體,淪為“舞術”。傳統武術練習者雖然知道套路實戰含義的會多一些,但也沒有足夠的多的實戰練習,所以也很少有真正的高手。

    但是不能全面否定傳統武術,因為在古代那樣殘酷的環境下,武術真能發揮它的作用,用的多肯定就厲害,所以傳統武術在古代肯定能打,只不過傳承到現在,武術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利益的誘惑,弄得現在的武林魚龍混雜。

    所以,當然,不是說傳統武術不能打,而是說真正能打的傳統武術已經非常少了,很多的傳統武術已經失傳了他們的實戰性,留下的,都是那些套路,加上傳統武術本身需要的是時間的沉澱,沒有拳擊的速成,所以最後慢慢的就沒落了。

    如果讓真正的傳統武術的人出來打,或許那結局就不一樣了,不過真正連能打的傳統武術,大部分練的都是殺人技了,因為傳統武術本來就是殺人技來著,講究的都是一招制敵,玩的都是命。

    所以不要隨隨便便說傳統武術不能打,因為如果真正讓那些傳統武術的人出來打,估計就不是表面上的輸贏了,那是身家性命的問題了。

    記住,武術本是殺人技,只是現在的社會不需要我們練這些殺人技了,所以慢慢的傳統武術變成了套路,變成了一些基本的手法,注重了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上了,但是,相信還有不少武林中人,選擇了隱姓埋名,不理世事——要不然也不會讓人們這樣看輕傳武的存在,所以傳統武術並不是不能打。

    武術經過大家總結,努力,規範化,就能組織出有利於傳統武術走向實戰的競技比賽。多少格鬥遠動員,從小都是練習傳統武術的,比如李景亮,張偉麗,徐燦,等等。就是因為好的融合,好的訓練體制,讓他們能在,自己的比賽中脫穎而出。

    總的來說,中國傳統武術都是博大精深,且都具有實戰性的,只是被一些欺名盜世之徒利用來謀取名和利,從而扭曲了大家對傳統武術的看法。英雄是時代造就的,世間哪有這麼多武術高手,如果武術這麼容易練成,那豈不是人人都是武術宗師了。

  • 4 # 止戈尚武

    其實也不用糾結於此,由於從小受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中國人都有一信馬由鞭,快意江湖的武俠夢,身負絕世神功,飛簷走壁,行俠仗義,英雄救美,江湖立萬,長大後才發現武功再高也怕菜刀,除了俠義精神大部分都是騙人的。

    目前傳統武術主要應用於強身健體,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方面,若不是幾個傳(江)武(湖)大(騙)師(子),整天約架用臉去撞人家拳頭,仙風道骨的大師變成豬頭模樣,誰又會真的在意傳武到底能不能實戰?技不如人咱承認,從場地不行到沒吃飽,又到術高莫用最後十香軟筋散都出來了,這是啥藥我真不知道,十三香與豬頭倒是配一臉。真是手下沒贏過,嘴上沒輸過!

    傳統武術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要想在實戰有所突破,自然要吸取現代搏擊理論和技巧加以融合,發展出適合中國人體質和發力技巧的現代武術,這是武術從業者課題。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果喜歡武術,可以修習以強身健體,增強體魄。至於實戰,法治社會,打輸了進醫院,打贏了關號子,還是不要了吧!

  • 5 # 名字起的很長的人都是這麼任性不服咬我啊喵

    剛剛看了下你這問題的其他回答者,發現其中也就那個虎嘯金鐘回答的還算實在,其他的,連帶你這個提問者,我只想說,有空的話多出去走走,看看,打聽打聽,嘗試著拜訪一下真高人,別總悶在家裡敲鍵盤。

    另外,我很想知道,你是怎麼斷定傳武是不能實戰的呢?又是誰告訴你,傳武只追求以巧勝力的呢?難道你沒聽過一力降十會這句話麼?

    你所謂的實戰究竟指的是哪方面?比賽?擂臺?街頭鬥毆?還是生死搏殺?

    比賽的話,吳京等武打明星的比賽錄影你沒看過麼?這都沒看過的話,還當什麼鍵盤俠?

    (Ps:總有人跟我槓精說日本一刀斬和拔刀斬什麼狗屁玩意,還特麼跟我吹什麼人家出刀有多快,巴拉巴拉的,這樣的蠢貨只會跪舔,自身不練武也就算了,可請你們稍微抬起頭看一看,吳京的劍術比賽專案,看一看什麼叫快。)

    廢話少說,咱們現在來說擂臺,所謂擂臺,你得先搞明白,它的全稱是擂臺比賽,歸根結底,它還是比賽,只不過是較比上面說的比賽多了些對抗性和觀賞性。

    美式摔跤大家都知道吧,很假,一看就是在表演,可為什麼呢?因為擂臺賽的組織者搞擂臺賽是為了賺錢的,而擂臺賽如何賺錢,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本人沒上過職業擂臺,省級賽倒是拿了三次冠軍,因此,我可以結合本人的經歷告訴你們,傳統武術很難上擂臺,因為我本人是練螳螂拳的,很多招式都是要求在電光火石之間擊打對方致命要害的,以求讓其喪失戰鬥力。

    可在賽場上,螳螂拳的這些技巧都是被禁用的,在對敵的時候,明明一個肘擊直接攻擊對方心口,對方立馬就會休克,可規則在這,你就不能用。

    我們在螢幕前看到拳手們打得滿臉是血,好像是挺“真實”的,但是,接觸過武術的人都知道,這只是擂臺賽的觀賞性之一。

    真正的無規則對抗,並不會有擂臺上表現的那麼血腥。

    我有幸見識過一次“高手對決”,兩位師傅圍著場地繞圈,相互試探了足有五六分鐘,期間誰也沒動手,一點觀賞性、娛樂性都沒有,到最後,也只是兩人往前一湊,拳頭都沒有打到對方身上,比武就結束了。

    當時看的我是一臉的懵逼,可後來我才明白,兩位高手都是在找對方的破綻,在最後,兩位高手往前一湊的瞬間,在他們的心裡,就已經知道誰贏誰輸了。

    這是比武和比賽的區別。

    (Ps:我第三次參加比賽的時候,賽事的主辦方就有人跟我說過,“你都連續拿了兩次冠軍了,這次就算了,給新人一個機會。”這就是真正的擂臺,我不知道我第一次上擂臺的時候有沒有人給我放水,可我從不給人放水,於是,我就再也沒有參加過第四次。)

    說完了螢幕上的,咱們現在來說說生活中的。

    街頭鬥毆這種事,我沒親眼見過哪個練武的當街打架,也不知道別的師門是怎麼看待的,可我的師父對待這種事,可是看待得十分嚴厲的,之前我本人因為某些原因,與某個“練家子”動了手,差點就被逐出師門了,當時師父甚至跟我說,以後不許跟任何人提及他老人家的名號,事後,大家都知道事件不是我挑起來的,我在整個事件裡唯一做錯的就是還了手,然後在師兄們的求情下,我才沒有被逐出師門,不過,即便我不是事件的挑起者,仍然被師父處罰,用扁擔挑水桶,徒步去郊區河裡挑水,給師父家院子裡澆花園的兩個大水缸續水,期限是直到師父滿意。

    (Ps:鬥毆事件後我才知道,與我鬥毆的人是市裡的特警隊員,那天是他休假,穿便衣出來逛街的。那天的事,要不是有監控,佐證了我是自衛,要不然我就有大麻煩了。不過,實話講,我還真沒看出來對方是特警出身,鬥毆的結果,我臉腫成了豬頭,他的肋骨折了,這是我的親身經歷,你說,我練的螳螂拳能不能實戰呢?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生死搏殺。

    打架鬥毆,我想大家都有所經歷,但是,無論你如何氣憤,如何的失去理智,也不會有殺死對方的實際行動。

    當然,某些特例除外。

    因此,生死搏殺貌似距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所以,我能列舉的例子,也就只能夠是一些道聽途說了。

    晚清、民國時期,有很多列強仗著自己體質的優勢,來中國大擺擂臺,不僅對國術出言不遜,更是無故打死無辜百姓,因此,那一特殊時期,也就湧現出了許多大俠。

    而這一時期的擂臺戰,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實戰。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大力士,只要上臺,都得籤生死狀,只要簽了生死狀,擂臺上無論輸贏生死,下了擂臺都不得追究。

    其中的詳細,我就不再贅訴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另外,對於這種真實的歷史感興趣的,也可以搜尋一下制霸美國黑拳的中國小個子——唐龍。

    最後的最後,我記得貌似是1972年還是1982年來的,成都好像舉辦過一次武術實戰對抗賽,結果比賽尚未進行幾天,參賽者便有數人傷殘,因此,賽事不得不中途停止,以至於到如今,也都沒再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實戰對抗”。

  • 6 # 永翔青天

    如果傳武想走向實戰,必須摒棄舊思想,不能光練套路,套路是死的,是規範化的一個框架,應該把招式拆出來單獨研究和對練,才能實現實戰價值!

  • 7 # 擎天一帥刀586

    傳統武術的由來,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傳統武術並不是為為了表演而誕生的,傳統武術真正的誕生是中國古代戰爭而誕生的傳統武術,那麼戰爭講究的是一招之敵,簡單而殺傷力強大才是傳統武術真正威力。現在的傳統武術由於追求的是一種表演形式,講究花裡胡哨的動作。把一招殺敵的動作用軟綿綿的舞蹈發揮出來。這樣如何能有大的發展?因此,我認為傳統武術想要發展,就要展現其一招殺敵的威力。

  • 8 # 日中一餐

    根本就沒有實戰,古時候是冷乒器時代,千軍萬馬取上將之頭是何等的壯觀,沒有真功夫就得掉腦袋,所以我認為是今後發展方向是越來越像花架子華而不實。

  • 9 # 一個好好男人

    一是要在力量上提高,俗話說武術修內修武德,修外修身。二是在招數上要更加簡化和科學,也就是動作的有效性,既能節省體力,又能一招致命。

  • 10 # 百思男得其姐

    傳統武術就是實戰的,文化大革命後被改造成了健身操,如果改回很簡單,每年全國舉行比武擂臺賽,贏了的重賞,打死勿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11 # 壹號觀察

    中國傳統武術,我們可以冒昧的分為兩類:一是以套路為主的體育運動,另一個則是具有較強實戰性的散打!

    隨著武器的發展,中國武術的實戰性(殺人手段)慢慢減弱,進而成為一種體育運動,在清末到民國,開始出現以實戰為目的散打。

    要說如何走向實戰,我認為並不是摒棄原有的套路,而是大膽的革新,正如李小龍的截拳道,並沒有固定的招式和套路,集百家之長為己用。

    當然,打鐵需要自身硬,不管任何必殺技,需要施展者自身素質過硬。這就需要科學的,系統的訓練方式,從身體素質,意識形態去做出努力。中國武術不管何門何派,不管南拳北腿有成千上萬的套路和招式,不乏殺人的技巧,可以提煉很多具有殺傷力的絕技。

    其實所謂的實戰性,無外乎就是力量,抗擊打,反應,速度,準頭,技巧的完美結合。

    我們看到的國內大師們,他們的專業水準好不好,夠不夠?當然法案是肯定的。對於武術文化傳承,這些大師們是有貢獻的(假大師除外)。他們的使命並非跟搏擊去打擂臺,而是傳承和發揚中國武術文化,所以,我們沒必要一味的要求他們去挑戰現代搏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為什麼戴口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