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u歷史課代表
-
2 # 雨後滴水
他建立了明朝時的輝煌盛世。鄭和七次下南洋,遷都北京,開挖大運河,遠征蒙古,收復了安南故土。並大力推崇儒家思想。
-
3 # 大碗雜談
清朝康熙皇帝曾評價明成祖朱棣功績“遠邁漢唐”,他開創了“永樂盛世”,讓明朝國力達到鼎盛,派政和六下西洋,加強了和外國番邦交易,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五徵蒙古,收復安南故土等。
在文化上的貢獻,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並編撰了《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
-
4 # 歷史揭祕博物館
說起朱棣來,首先就要從朱元璋開始了,因為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很無奈,這種無奈不是因為朱棣不夠好,而是因為朱棣太好的原因。朱元璋所有的皇子中最欣賞的就是朱棣,可是因為朱棣身份的問題他不能傳位給朱棣,當朱標英年早逝之後,他有處於對朱標的愧疚傳位給了朱標的兒子。
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疆域其實並不是很大,但是在朱棣時期的大明朝疆域是最大最鼎盛的,整個大明朝除了朱元璋之外,唯一一個開疆拓土的皇帝只有朱棣,雖然後期的明朝皇帝並沒有守住朱棣打下來的國土,最起碼大明朝曾經也算是輝煌過,別的暫且不用多說什麼,就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朱棣這位明朝皇帝名留青史。
-
5 # 散人閒語
除了修建了故宮和編撰了《永樂大典》外,通過把戰場引向元統區,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中國大地上的設施和文化,以及人力物力的破壞。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初封燕王,曾居於鳳陽,對民情頗有了解。曾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軍北征,這也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朱元璋去世後以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政策,朱棣遂於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發動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第二年改元永樂。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往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極力肅整內政,鞏固邊防,政績頗著。在文化事業上,明成祖注重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他到御殿觀覽圖書,曾經問大學士解縉:“文淵閣裡的經史子集是否全備?”解縉回答說:“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於是他命令解縉等人開始編纂《永樂大典》。
並於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最終編成,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定名為《永樂大典》,藏於“文淵閣”中。這對儲存古代文化典籍,具有非常重要的貢獻。遷都以後,朱棣命令將南京之書大量北運,將《永樂大典》運至北京後,專門收藏於“文樓”。收錄進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這實在是對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
朱棣即位後,曾先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永樂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朱棣遷都並營建北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朱棣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最令他聞名於世的是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與東南亞及印度河沿岸國家的聯絡;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