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超級思維導圖

    有些獨處是被動的,是疾病;有些積極的,是取捨。

    一般來說,被動獨處,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心理疾病,例如孤僻、人力交往障礙,從而抑鬱寡歡,造成精神疾病或者生理亞健康疾病。

    造成這種被動獨處的原因很多。

    一是天生內向,性格孤僻,導致人際交往障礙,自己又沒有主動去突破,會造成人際交往挫敗,特別是交往不當,給別人造成影響,時間久,身邊的人與他交往的熱情就沒了,被孤立,造成長期獨處。

    二是社會階層造成的,圈子效應。人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遭遇社會淘汰。例如讀大學,畢業之後可能有些同學很牛,但自己沒什麼發展,就很難維繫以前的圈子,有些人心態又不好,與原來的圈子脫節,又看不起現在的圈子,所以朋友越來越少。工作行業也是如此,不努力就被行業淘汰了。其實,說白了,這種情況就是人際交往的高不成低不就,圈子太功利了。所以不是所有養狗,到處旅遊的人,都是高階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是用這種方式告訴別人自己生活很精彩,其實內心是無比孤獨的。

    當然,有些人是積極獨處。我認為積極獨處有以下情況吧:

    1.階段性的獨處,因為考試啊,考研、計劃做人生重要的事情啦,暫時沒有更多精力去交往。

    2.職業關係,例如有些搞設計的,搞藝術的人,作家等,就不怎麼不需要和人交往,因為他們需要透過眼睛和藝術作品看世界,與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3.達到一定成就的人,例如那些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因為人際關係太滿了,開始做人生減法,自然越來越珍惜獨處的生活。

    當然除了以上,還有其他很多可能。說得不好,多多指教。

    總之,獨處是一箇中性詞,沒有好與不好,看獨處帶來的結果吧,有些人需要交往,有些人不需要交往,不影響工作生活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入手豐田榮放風尚版,大家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