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華人過年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過年稱呼為春節不過才100多年的歷史,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旦指的是公曆(陽曆)1月1日,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元旦指的是過年,只是近代西方曆法傳入中國後,陽曆逐漸為人華人所採用,陰曆除了在一些傳統節日上使用,其他場合已經不再普遍使用。

    根據傳說,中國早在堯舜時期就有過年的習俗,當時“年”是一種長相奇怪、兇猛異常的野獸,每年到了特定的某一天,年就會上岸去傷害老百姓,所以到了年上岸的前一天,老百姓就會到山林裡面躲避年的襲擊。

    漢武帝時期開始推行太初曆,以每年的一月初一(正月初一)為歲首,這也是我們現在的過年在正月初一的來歷。雖然太初曆後來在歷朝歷代都經過修改,但是每年正月初一為歲首的規定沒有改變過,並一直持續至今,民國建立後,曾經有人提議過要廢除農曆年的習俗,但是遭到了全國民眾和輿論的反對,所以最終失敗。

    不過,過年叫春節是近代才有的事情,而且這件事與袁世凱有關。鑑於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試圖將公曆一月一號確定為新年的努力的失敗,袁世凱政府開始吸取教訓,在1914年確立春節為農曆年之首。

    此後,陽曆年和農曆年就分開來歷,陽曆年被稱為元旦,農曆年被稱為春節,從袁世凱政府時期春節就是一個全國性節日。所以,從漢武帝至今,過年至少已經有2150年左右的歷史。

  • 2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春節是一部古老民族的文化史

    春節是華人一年中最盛大、最歡快、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彰顯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禮記·月令》曰:“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迴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意思是說從春節開始,萬物隨即步入新一度美好的輪迴。

    春節在不同時代名稱不同。先秦曰“上日”、“元日”、“改歲”、“獻歲”……兩漢稱“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譽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唐宋元明,則喚“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有清一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古時春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方結束,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經司馬遷等提議,鄧平、落下閎等制定《太初曆》,以孟春正月為歲首,此後中國就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末,凡2080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沒電,沒網路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渡過每一個夜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