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王叔叔講故事
-
2 # 雄鷹展翅長空
超級大國指極端強大的國家,特指當世界在政治上劃分為支配國和被支配國的時代的一個或極少幾個支配國家。超級大國的特點是其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並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有能力直接或者間接對別國進行政治或者經濟進行干預甚至動用武力而達到其利益最大化,謀求世界霸權。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印度《ZEE新聞》表示,印度將在2028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至於預測印度到2030年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新聞目前還沒有找到。那麼印度能否在2030年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答案是不能!!
為什麼不能?我們先了解一下印度的國情吧!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為29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3.5億左右,按印度自己新統計的2019年GDP為2.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製造業增加值排名世界第6,工業產值佔全中國產值的23%(中國是40%)。按印度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領土面積都是世界大國。但這並不代表印度有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發展潛力。
但是印度想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其阻礙有以下幾點:
1,印度的民族、宗教問題複雜。印度有300多個民族,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只佔全中國人口的46%。印度境內有大量的穆斯林信徒,而印度教人口眾多,宗教衝突頻繁。而且印度的種姓等社會等級制度制約了民族融合。
2,印度的民眾素質普遍偏低。印度人口中男性文盲占人口總數的21%,女性文盲占人口總數的34%。而現在印度人並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越來越多,但人口素質卻無法提高。印度目前的生育率足1.74%,印度人口會在2030年以前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3,印度全國沒有能夠在各邦通用無阻的語言,各邦之間的語言與書面文字溝通僅限於社會上層。雖然英語為印度官方語言,在全印度13.5億人口中粗懂英語的人約2億,精通英語者約為5000萬,87%的印度學校用英語授課,高等學府則全部採用英語教學,英語代表現代化知識和資訊。也就是說印度全國精通英語的人還沒有中國的多。而且印度方言眾多,就是印度本地語言印地語也無法在全國各地通用。印度中央政府對老百姓的統治方式以“愚民統治“為主。
4,縱觀世界史,熱帶地區無強國。關於這點有很多的文章分析論述過,在這裡就不再用過多的篇幅談這個了。
印度人之所以心靈封閉,有地域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文化與宗教的原因。從宗教與文化上來看: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80%以上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又是以自我為本、以內心寧靜為體的宗教,以個人內在精通追求為主而非外在的物質追求。這種對本國文化與宗教的優越感也使得印度人對外來物質文化有不屑和輕視的傾向。
據在印度多年的中國環球時報記者報道:印度的媒體比較發達,每份英文報紙都厚達幾十頁,但關心的大多是社會新聞等發生在身邊的事,對國際新聞卻往往吝嗇到只有半個版面,刊登的也主要是南亞新聞,譬如巴基斯坦和尼泊爾政局動盪,以及與印度有重要關係的美國新聞等,像中東風雲一類的國際大事,幾乎是不可能登上印度報刊的。印度的報刊、雜誌雖然多如牛毛,卻沒有一份專門報道國際時政的刊物。同樣,印度各大媒體直接派往國外的常駐記者大約只有中國常駐海外記者人數的1/20。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做了一個調查,全世界人種中,印度人最自戀。他不容許聽到他們國家的不好,而且印度人普遍有這種自大、自負,包括自戀心態。
所以說在目前的印度有大把的人認為孟買比上海強,中國的發展不如印度;我們完全可以可以相信:估計有大批的印度人或許盲目地自認為印度會在2030年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
3 # 張鴻大
這個問題我看了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是問印度為什麼會認為自己在什麼什麼年會成為超級大國。
我一下子就犯了難。
怎麼往下說呢?是說印度不可能成為什麼什麼,還是說印度絕對不可能成為什麼什麼,還是說印度無論哪一年都不可能成為什麼什麼呢?
實在不知道從何說起。不說又怕別人說我胡說八道,這種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所以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本著一不怕錯二不怕罵的原則就好了。
印度為什麼會這麼想?
1.不單印度這麼想,很多人都這麼想。基礎還真的有
2.印度有人口,有市場,有耕地,一年還三熟,糧食的不缺。基礎的確有
3.作為南亞次大陸的統治者,印度在這一帶是最厲害的,基礎大大的有
4.經過多年積累,文治武功都有一定經驗,基礎不能說沒有
5.前面說了近攻,現在說說遠交,無論東方西方印度都有交道,基礎絕對有
實在說不下去了,對不起啊!!
再說說印度為什麼不行。
1.空具幾千年的歷史,缺從無實質性統一,血統上就是個空殼,誰來誰消費
2.空居幾千年的歷史,連官方的正式語言都沒有,各說各話,交流有問題,統一?稱霸?你也敢想
3.城市化程序緩慢,幾乎沒有時效可言。孟買號稱最大的現代化都市,卻承載著世界上最大的平民窟。如何要臉,很難
4.耕地面積巨大,產量卻是有限,水資源缺陷是硬傷,地下水的無限制使用更是大問題,欠大自然的債遲早是要還的
5.據說官方語言有二十幾種,懶得管,更多的民族和勢力,中央政府從來無能為力
6.談談科技吧,畢竟是第一生產力啊。除了軟體外包值得一表,不知道其他從何說起,電腦?汽車?飛機?造船?通通沒有一個說的上的基本水平
7.談軍事吧,畢竟是區域性大國。但是超級大國可不是因為你是區域性大國就可以成立的,要個最大最好的比。請問印度和誰比?比什麼?中國、美國、俄羅斯。還是飛機、導彈、航空母艦。別太欺負人了,換個話題
要不是覺得太無聊,我還可以…
說說成功的
1.西方強國,看掠奪來成事,就印度這實力,最多搶搶尼泊爾錫金什麼的,什麼時候稱霸?根本不知道
2.俄羅斯,也算個富二代吧。也橫的起來。印度不行啊,上幾輩子都是做奴才的命。唉,繼續吧
3.中國,這就是最勵志的了,也曾受過外敵入侵,百年屈辱。奮起努力,七十年如一日艱苦奮鬥。終於成就於世界強國之林。
印度行嗎,再緩幾步,印度想嗎,肯定想,可是隻靠想,能行嗎?當然不行。印度會問,你憑什麼說我不行,好吧我來告訴你,你為什麼不行。
2.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實際完成全國性的脫貧工程
3.城市化程序
4.工業化程序
5.科技的全面發展
6.強大的軍事現代化
還有教育衛生國際合作等等,印度如果想成事
1.拿出個時間表需要多長時間
2.什麼時間開始
3.從哪一項開始
4.大概多久完成
別的不說了,解決老百姓吃飯問題應該放在第一位吧,或者請一位代表詢問一下印度政府,什麼時候解決啊,消除貧困,解決老百姓吃飯問題。
我覺得你們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為難人家,他們容易嗎,印度不行又不是這一任的錯,追責到他們身上是不對的,要他們承諾也是很不嚴肅的,沒有什麼實質性價值。
那怎麼辦呢?要不…還是算了吧
-
4 # 花木童說史
但有潛力只是泛泛概念,與能否有機會成為現實是兩回事。超級大國有眾多因素組成,包括地理優勢、軍事優勢、人口優勢、經濟優勢、科技優勢、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等等。
印度目前具備只有地理優勢、人口優勢,軍事優勢、科技優勢尤其是軍事,印度目前還不具備這種潛力,印度的工業體系還不完善,軍火方面就是買買買,所以未來的路還很長。
說到文化、意識形態影響力,個人感覺貌似目前完全看不到希望。印度的印度教義、種姓制度約束了民眾更多的爆發力。
印度人普遍思維裡追求的是來世的幸福,而來世的幸福怎麼來麼?教義裡倡導需要通過今世的禁慾苦修與忍耐去換取。
所以印度人普遍樂於安於現狀、缺乏抗爭與奮鬥的意識。這從他們的歷史程序就能略見一斑,幾千年雅利安人進入恆河流域到現在,雅利安人仍然是具有生殺大權的“高貴之人”。
打個簡單比方,如果王爺與土豪的角色讓你選你會怎麼選?這種矛盾糾結也嚴重製約了印度的發展。這種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也很難作為“文化名片”對外輸出。
意識形態方面就不多說了,與文化方面基本類似,無法形成主流,也很難形成影響力,更不用說成為別人學習的目標了。
綜合來看,地理優勢、人口優勢確實有,經濟、軍事、科技也許可以通過後天彌補,但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是根深蒂固的,短期甚至永遠也無法改變。
-
5 # 木春山談天下
疫情之下,木叔和印度官員還有一些交流。正好可以談談有關印度的這個話題。
對方畢竟算印度中產階層了吧,在印度能考個公務員進入外交部是非常難的,所以他們看問題比較理性。這算是一件好事。
彼此提到了一些未來發展的問題,比如莫迪抗疫怎麼樣啊,印度為啥外交政策有點猛啊之類的。
但他們才是印度發展的領航者,而不是每天吵鬧的印度屌絲們。
所以他們既然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想法,說明印度主流就沒這個看法。
基本認為,未來10年,印度成為大國是板上釘釘的,但也有風險。
一句話可以形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為什麼說前途是光明的?如果沒有疫情的話,印度再2030年的GDP超過日本,是國際社會的一個普遍共識。
超過日本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中。
舉個例子——
英國當年之所以是一個超級大國,沒人說他英倫三島太小,一是因為工業革命讓英國經濟高速發展;二是佔了太多地方成了日不落帝國。
可見經濟是基礎,印度人一旦成了真正的“阿三”,當然具備了成為大國的條件。
至於說超級大國,那就是開玩笑了。
別說成不了超級大國,就是能保持大國地位也不容易。這就是木叔說的道路曲折的原因。
疫情就能看出短板。
連這些發達國家把疫情管控的都不好,歐洲和美國成了最大疫區之一,導致死亡人數巨大,引發了社會的擔憂和人道主義災難。更別提印度這個公共衛生條件本來就很差的國家了。
所以疫情是一面鏡子,讓歐美反思,印度人也在反思。
此外,印度的科技能力不錯,不過印度創新能力在本國沒有得到發揮,基本都跑到國外去了,比如美國的印度人混的風生水起。
但印度國內的軍事建設比如自主創新的軍事裝備和技術,還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太大。
這個木叔不用多說,各位也清楚,連不久前下水的印度航母都竟然能遭到小偷光顧,這是什麼大國水平啊?
所以總結一下:對印度不能小看,也不用過分抬高,他們精英階層還是比較努力和客觀的。我們也必要吹毛求疵。
-
6 # 大魔王Hacker
我找了很多資料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美國情報報社說的印度覺得在2030後是個超級大國,這是不是美國報社與印度聯合的自我推銷環節,真的耐人尋味。
先讓我們看看原文怎麼說。據美國情報機構預測,到2030年,就像今天看到的中國一樣,印度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並且它將繼續鞏固其在巴基斯坦的實力優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預計中國將繼續領先印度,但這一差距可能會在2030年開始縮小。
該報告說:“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上升,而中國的增長速度會下降。”該報告旨在為思考未來提供一個框架。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總規模將在2016年達到頂峰,到2030年將從9.94億下降到約9.61億。
它說:“相比之下,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不可能在2050年左右達到頂峰。”
美國報告說:“同樣重要的是,印度很可能會繼續鞏固其相對於巴基斯坦的電力優勢。印度的經濟規模已經是巴基斯坦的近八倍;到2030年,這一比例很容易超過16比1。”說過。
NIC的報告說,到2030年,國家之間以及國家之間向非正式網路的權力擴散將產生巨大影響,這將大大扭轉西方自1750年以來的歷史性崛起,並恢復亞洲在全球經濟和世界政治中的地位。
按照構造變化,到2030年,基於GDP,人口規模,軍事支出和技術投資,亞洲的全球力量總和將超過北美和歐洲。
到2030年之前的幾年,僅中國就可能擁有最大的經濟體,超過美國。
根據NIC的報告,世界銀行估計印度將在2025年前加入中國,成為“新興經濟增長極”,這可能有助於增強全球經濟。
它說:“印度未來15-20年的強勁增長預期將意味著其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將超過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單個發達經濟體。”
報告說,世界銀行的模型表明,到2025年,中國和印度將共同成為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長引擎的近兩倍。
然而,與中國一樣,印度也面臨著許多與中國快速發展一樣的問題和陷阱:城鄉部門之間以及社會內部的巨大不平等,對糧食和水等資源的限制越來越大,需要在印度加大對科技的投資報告稱,為了繼續推動經濟增長。
它說:“與此同時,如果印度與許多鄰國之間的地區緊張局勢在衝突和對抗中爆發,則可能威脅到印度的崛起。”
NIC的報告稱,長期預測顯示,由於中國的年齡結構日趨成熟,印度的經濟實力在整個21世紀將穩步增長,並在本世紀末超過中國。
“然而,為了最大程度地從更大比例的年輕人中獲得最大的優勢,印度將需要提高其教育系統,包括較低水平的學歷和素質;顯著改善施政水平,特別是在打擊腐敗方面;以及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計劃,以保持與快速的城市化和更先進的經濟需求保持同步。”
NIC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聯合國,安理會,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目前在全球主要佔主導地位的全球結構可能已發生轉變,以更適應新的經濟主體層次的變化。
“除了巴西,印度(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型新興大國之外,許多第二線新興大國也將做出自己的決定。至少作為新興的區域領導者而聞名。”
報告說:“就象更大的20國集團而不是G-7 / 8能夠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樣,我們希望其他機構也能得到更新,這很可能也是針對危機的。”
同時,歐洲,日本和俄羅斯的經濟可能會繼續保持相對緩慢的相對下滑。
報告指出:“藉助通訊技術,幾乎可以肯定,電力將向由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組成的多面性和無定形網路轉移,這些網路將形成影響各種問題的全球政策。”
NIC的報告認為,在2030年的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的世界中,這一數字將接近83億(高於2012年的71億),儘管這並不一定確定,但四種趨勢將從根本上形成,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狀況以及國家間關係。
在美中國人口普查局對南亞的預測中,到2030年,只有阿富汗預計會保持年輕化。
但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附近人口眾多且不斷增長的人口中的老齡化可能會掩蓋可能仍是安全問題的年輕的種族和地區人口。
這些趨勢是:西方國家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數量仍在不斷減少的年輕社會和國家;移民,這將日益成為一個跨境問題;以及日益增長的城市化程序,這將刺激經濟增長,但會給糧食和水資源帶來新的壓力。
-
7 # 標峰理論評
印度未來成為超級大國可能性其實並不大,只是外媒在那吹捧而已。
就先說印度的“民主主義”,印度一直對外讚賞他們的民主政策,而對內暴力事件不斷,政府也無能為力,甚至一些有正義感的在抓捕一些有嚴重犯罪嫌疑的高官時會還會遭到往上一級領導的恐嚇,這件事的典型例子就是前不久印度的一些警察抓獲一名犯罪的重要政客卻遭到中央的警告。此外,印度一直把國內收入的經濟用在科技武器上,上世紀印度被中國打出了一地翔,現在估計是腦殘到超越美國的程度,一直吹噓中國未來會威脅印度,於是那些無腦的政府就把印度人民的錢給砸在了俄羅斯手裡,連他們國內的廁所都不修了,連他們國內的火車上的人也不整治了,連那些提高人均GDP的事情也不做了,於是呢,就引爆了印度一些下流賤男去QJ婦女 - -而且印度自閉思想也很嚴重,他們不希望有國外的人在他們國內投資,一直想自己去打造一片天,搞到最後一事無成,經濟增長速度緩慢。
此外,美國以後估計也不會有現在還算旺盛的發展速度,幾十年後的事情很難說,我們不能保證幾十年後世界沒有戰爭,任何一場大型戰爭都有可能徹底毀了各個國家的發展前途,即便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也是一樣,大國的戰爭一定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印度如果要成為超級大國,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好國內的安全問題,再者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接著是經濟問題,然後是貿易問題,最後才是國防問題。
-
8 # 麥客MAIKE
印度之前說他們2020年就可以成為超級大國,現在又延後了,變成了2030年?這時間似乎對印度人來說,還可以扳著指頭再數10個十年,不夠了還有腳指頭。
印度人向來都對自己很自信,就像他們拍的電影一樣,無所不能,也難怪他們會做一個超級大國夢。
看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除了目前的美國,就是已經“退位”的英帝國和前蘇聯,無不都是軍事實力加雄厚的工業基礎,還有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那麼,印度有什麼?
先說說印度的軍事實力,雖然在全球排在第四的位置,但那也只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武器基本上都是買來的,今天買美國的,明天買俄羅斯的,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軍事強國,但這樣的軍事實力只能“靠天吃飯”,一旦武器禁運只能乾瞪眼,自己的軍工水平就擺在那兒,造個航母都能被廁所的尿搞爆炸了,你說還有什麼自主生產可言。
再說經濟基礎,雖然印度這些年經濟發展增速很快,但工業基礎薄弱,還有一半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卻每年花大把的錢去購置軍備,而不去改善民生。雖然印度現在有人口紅利,但製造業卻疲軟落後,市場上卻大量充斥著中國製造。印度總是好高騖遠,想一步登天,實際上腳下的基礎很薄弱,不足以支撐它的大國夢。
最後說一下印度的文化。雖然印度屬於四大文明古國,但被英國殖民後古代的文明幾乎喪失殆盡,再加上種姓制度帶來的族群矛盾,缺乏一種合力和向心力,別看印度電影“天下無敵”,實際上都是花拳繡腿,自我陶醉罷了。
儘管美國6月5日把印度一夜之間晉升為發達國家,但印度是憂是喜只有自己心裡清楚。印度想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不是整天夢想,而是要腳踏實地做出來,似乎他們還做不到,也只能自己在夢裡實現了。
-
9 # 蜀中蟲
印度的鴻圖大志一直有,只有怪出生地不怎樣,夢想成超級大國,怎奈向東與東方大國為鄰,又有喜馬拉雅阻隔,國內又分種姓,地少人又多,十年內夢想要變現那是痴人說夢。
-
10 # 林慶生267
印度搞笑倒是超級一級,連閱兵式上都能搞笑,那飛摩雜技動作絕對吸引人眼球的。印度目前,公共基礎設施依然還象從前,髒亂差依然是從城鄉里突出的老大難問題,人口一個勁爆增,卻忽略了計劃生育和全民教育素質整體全面提升發展。高科技研發似乎美俄不會提供最先進手段開放。雖說本國進口武器裝備有些寬鬆渠道,但必境卻少最新尖端產業鏈。本國高階人才裝置希缺並有落伍弊端長期性。因此,印度吹大流第一,腳踏實地窮追猛鑽勁頭直到現在還沒有世界引人注目的屈指可數的專案。
回覆列表
我是兒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來回答。
印度認為其2030年成為超級大國,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這居然是來自YouTube上的一則搞笑的“預言”!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一名據稱來自2030年的時間旅行者宣稱,印度將在未來20年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這名自稱為“時間旅行者諾亞”的匿名男子表示,到 2030年, 印度將經歷非凡的技術和社會變革。“諾亞”聲稱,印度將在未來20年內投入巨資,開發一項強大的時間旅行計劃,並增強對人口的控制。這些技術的發展將確保印度崛起為全球強國,甚至超過美國。這則荒謬的類似胡說八道的神棍式“預言”,居然令很多印度人深信不疑,然後集體自嗨上癮了。對此,王叔表示無力吐槽!
但制約印度發展的因素太多了,而且都是基礎和根子上的:首先就是印度人口數量雖然龐大,年齡結構也很年輕,但人口上的問題也是極多: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與人口數量有著重要的關係,只有具備相應的人口才能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但是如果人口數量過於龐大,超過本國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就會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
目前印度人口有13億多,但人的問題也是一把雙刃劍,極大阻礙印度發展:
1-人口太多,經濟發展平攤下來就沒多少了。這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經濟增長的成果,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雖然印度早在1947年的時候,印度政府就已經正式從法律上宣佈廢除了,但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仍然沒有清除。
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而印度人有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今天,印度人的身份證明上見不到任何的種姓標識,但印度人生活、求學、就業、醫療等等方面無一不受到種姓制的影響。高低種姓之間都生殖都是隔離的,相互也沒有義務。所以,也就有了印度是‘’1億人和12億牲口的說法‘’。
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政府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衝突不斷。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箇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準。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最後,印度的‘’大國夢‘’令其好高騖遠,經濟結構極不合理,重軍事卻不重基礎,重經濟卻又製造業極差。
還有印度的基礎設施投入也相當不足,提供不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保障。
據印度央行最近的測算,印度近年來每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GDP的6%,公共投資明顯不足。作為新興大國,印度對基礎設施有點落後到不正常的地步。比如2012年,7月底發生的全國性大規模停電事件。在36小時裡,印度的全國性電網崩潰了兩次,直接影響了一半國民的生產、生活用電,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停電事故。也就是說,現在印度的基礎設施並不是什麼是否完善的問題,是嚴重缺失以至於影響整個國家的正常生活和產業運轉了。
另外,印度的道路系統的建設也是乏善可陳。至今都沒有一條高規格的高速公路,類似中國的高鐵更是難覓蹤跡。所以,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大量印度人不顧生命危險,滿滿當當地擠爬在火車車廂頂上班和回家。
但印度南亞霸主的迷夢,又讓其國防開支投入極大,由於印度製造業不夠發達和完善,無法為自己國家的陸海空三軍提供優質的先進武器及國防防衛系統,印度不得不向俄美等武器生產出口大國購買大量武器及防衛系統。這種買買買的土豪式作風,反過來又極大地拖慢了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總結語:印度人一向有迷之自信,前有2020年印度按計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現在又有未來人穿越預言2030年印度成為超級大國,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催眠。印度要想真正成為超級大國,還需要解決國內的教育、經濟結構、基礎設施等問題。否則,沒有基礎,再大的願景都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如有疏漏,敬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