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閒山人
-
2 # 小龍女5505
秦朝一代名將,有“殺神”之稱的白起之死,既有能力太強、功高震主、違備君命的個人主要原因,又被同僚進讒陷害、遇秦昭王忌恨,最終被秦昭王先貶後殺,賜劍自裁,含恨而死。
-
3 # 吾語之
長平之戰後,白起認為可一舉滅亡趙國,秦昭王令兵圍邯鄲。公元前258年,趙孝成王八年,秦解去邯鄲之圍。邯鄲如何解圍呢?據史所載,有三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平原君趙勝入楚請救。二是,信陵君魏無忌竊奪兵符,統帥魏軍來救。三是,蘇代先遊說秦王案兵息民以保萬全,又去離間范雎和白起。蘇代,蘇秦之弟。蘇代遊說秦相國范雎:“趙國滅亡,則秦王稱霸,武安君白起將位列三公。武安君攻取趙國七十餘城,侵佔楚國鄢、郢、漢中之地。如此功勳,閣下能為嗎?武安君列為三公,閣下能屈居武安君之下嗎?”於是范雎言於秦王曰:“秦兵疲勞,請答應韓、趙割地求和,暫且休養士卒。”於是秦王罷兵,趙國割六城而和。武安君與范雎由此仇隙。此後,白起裝病不朝,又鬱抑不申,最終被秦昭王賜劍自剄,而范雎在賜死白起上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說白起、李牧都是死於反間計。
-
4 # 昊童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白起勞苦功高且功高蓋主,百戰百勝的威名不是吹出來的。各國畏懼秦國有一多半都是畏懼白起一人,這一點秦王也知道,所以他在仰仗白起的同時也在害怕,他害怕有一天白起反叛或者被比人策反。
這一點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但相信每個懂歷史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發現一點。
白起三次抗命不肯出徵,這在家天下的古代無疑是對王的大不敬,君王的臉面是最重要的,而且最可怕的是白起不肯出徵秦國竟然沒人能替代他。此時的秦王自然是惱羞成怒,再加上范雎在一旁多次的汙衊白起,秦王可能忍一時,但不可能忍一世。只要沒忍住,殺了白起也只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說,白起之死有多種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白起為人太過剛正,不懂變通,如果白起能跟後世王翦一樣懂進退,那麼很有可能秦國一統天下的腳步會再次加快!
-
5 # 史努比行走歷史
白起作為一代戰神,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最終卻在著名的“長平之戰”後被秦昭王賜死
這是為何?
筆者帶您瞭解下當時的情況:
公元前260年,秦國派白起攻打趙國,在長平交戰,趙國領軍老將廉頗被趙括取代,趙括只是個“紙上談兵”的知識派,根本沒有實戰經驗,和戰神白起剛交戰便落入下風,經過幾番拼殺,最後趙國軍隊不敵投降秦軍,白起沒有選擇善待俘虜,下令坑殺了四十多萬降兵。
坑殺降兵之後,白起下令,乘勝追擊,一舉攻破趙國首都邯鄲,然而就在這時,秦國謀士范雎怕白起攻破趙國得勢影響他的地位,范雎勸秦昭王讓他下令讓白起撤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昭王很信任范雎就聽從他的意見,召回白起大軍,白起無奈只能聽從。
一次抗命白起回到秦國後,令秦昭王沒有想到的是,趙國不但沒有割地求和反而聯合齊國共同抵抗秦國,這讓秦昭王異常氣憤,於是秦昭王下令讓白起再去征討,但是白起還在氣頭上,且認為現在齊和趙聯合,不適合此時攻打,於是白起不聽秦王號令,秦王無奈,於是下令王陵帶兵攻打趙國,果然如白起預料,久攻不下,且傷亡巨大。
二次抗命秦昭王見王陵不敵,再次找到白起,讓白起前往征討,可是白起依然認為此時時機不對,不應該征討,所以再次稱病拒絕了秦昭王。此時范雎向秦昭王舉薦了鄭安平,秦昭王任用鄭安平,只是不曾想,不僅大敗還投降了趙國。
三次抗命在接連失敗後,大怒的秦昭王跑到白起家,對白起說就是躺著都得上戰場,白起被逼的沒辦法,只好安撫秦昭王,此時不適合征討,再一次拒絕了秦昭王,氣急敗壞的秦王下令廢除了白起的所有職務,將他貶為普通士兵,並且立刻離開咸陽前往軍中。
在三次抗命之後,白起無奈只能動身離開咸陽,不曾想,此時范雎不顧大局,仍然進言詆譭白起,最終秦昭王下令賜死白起。
一代戰神,死的何其冤枉,又何其必然,其實在筆者看來,白起雖有氣節,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便沒有戰計大可先去打了再說,沒必要意氣用事,一再推脫,這樣反覆違逆君王的下場自然只有一個下場“死”。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回覆列表
白起出身貴族,其祖先是楚平王之孫太子建之子白公勝。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以來,推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後,貴族也需憑藉軍功而封侯拜將。
白起正是出身於這樣一個落魄貴族。從一個普通的兵卒,一步步升至十級左庶長。丞相魏冉基於培植黨羽的需要,決定著力扶植他。白起也在伊闕之戰中,一戰封神。
公元前260年,白起又祕密替換老將王齕,來到長平。戰國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一幕就此上演,四十多萬趙軍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此戰也讓白起成為最受爭議的戰國統帥,“人屠”之稱由此得名。
可惜的是,為人刻薄,睚眥必報的丞相範睢,為了自己在秦庭中的地位,遊說秦王召回準備一舉滅掉邯鄲的白起。當然,秦王嬴稷也希望,不動刀兵得到趙、韓的土地,故下詔大軍班師。
白起唾手可得的輝煌榮譽付諸東流,一怒之下,從此與範睢反目成仇,將相失和,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憂急之下的白起,大病一場,從此不問政事,閉門謝客在府中養病。
此後,趙國不但拒不獻城,而且集合全國軍力和糧草於國都邯鄲,大有於秦軍局一死戰之勢。秦軍屢戰屢敗,秦王嬴駟曾幾次登門去請白起出山,救秦國於水火。
白起不但不願出山,還勸秦王撤軍。嬴稷卑躬屈膝前來,已是滿腔怒火,又被拒絕,簡直是怒不可遏,他要讓白起知道,誰才是秦國的主人!
秦王立即下令,將白起貶為士卒,併發配陰密,即刻啟程。白起出城之時,整個咸陽城的軍民紛紛前去送別。此時的秦王也在宮中忐忑不安,不知這樣貶斥白起,全國會有怎樣的反應。
而此時,正是小人範睢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對嬴稷極盡讒言,說:“這樣下去,恐怕中國人心中只有白起,而無大王您啊!為絕後患,殺!”秦王立即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坐車已到咸陽十里外的杜郵,使者捧著秦公鎮秦劍走到他面前。白起驀然良久,拿起劍,仰天長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老夫還命來也!“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自刎與咸陽郊外。秋葉飛過,處處金黃,一代名將就此泯沒於塵埃。
半閒認為:白起的“人屠”之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千載罵名。可單從軍事角度看,白起一生戎馬倥傯,歷經七十餘戰,從無敗績。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贊到:“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可嘆人無完人,白起不懂得在政治鬥爭中的迂迴折衝,數次拒絕秦王。他可曾想過,如果應秦王之請出兵,就算戰敗,也不至於被像範睢那樣的小人得逞。白起太愛惜羽毛,太注重自己的不敗威名。落得個征戰一生,殺人無數,仍是個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