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oliBinoo3456
-
2 # 寂靜的力量
我想是大自然的法則在起作用。
你看地球上的生命,都在竭盡全力地傳遞下一代。一朵花、一隻鳥、一頭北極熊,他們都在努力生養。面對下一代生命,他們只想給予,不期望獲得。
不要指望孩子給父母服務,因為父母的身份就決定了,你要付出,要讓孩子在愛中獨立。這就是做為父母這一身份,給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
當然,如果能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家庭裡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孩子也會樂於其中,為爸爸媽媽“服務”,這需要爸爸或媽媽(或爸爸媽媽共同)做出示範。
為父母者如能愛自己的父母,並身體力行,孩子也會效仿。通常這種行為稱為“孝”。
-
3 # 日衝資訊 黃
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孩子需要他們盡心盡力。以前看過一篇寓言故事。
大海中的小島上住著三隻小鳥和鳥媽媽。三隻小鳥長得很快,島上的食物不夠吃了。鳥媽媽決定搬到陸地去。它叼起一隻小鳥,朝陸地飛去。飛到海中央的時候,鳥媽媽很累快飛不動了。
它問小鳥:“我老了你會照顧我嗎?”
小鳥回答:“我一定好好照顧您。”
鳥媽媽想小鳥的命在自己手上,為了活命它一定會這麼說的,想著想著一張嘴小鳥就掉到海里去了。
鳥媽媽回到島上,叼起第二隻小鳥,飛到海中央的時候,它很累於是又問小鳥同樣的問題,這隻小鳥給了同樣的回答,結果也被扔進了大海。最後一隻小鳥了。
鳥媽媽還是問:“我老了你能照顧我嗎?”
小鳥說:“我不會照顧你的。”
鳥媽媽很奇怪,問它為什麼。
小鳥說:“我跟你一樣要照顧好孩子。”
鳥媽媽想它是對的,要照顧好孩子,於是拼盡全力飛到了陸地。
時代不同了,七十年代前一般家庭都是幾個孩子,經歷過苦年代,過過苦日子,在艱難的年代人們必須要互相依靠才能生存,所以那時候的家庭觀念比現在要強很多。像我母親,兄弟姐妹五個,老人有什麼事都是一起上,一人輪一天,一週也過了,而且那個年代雖然窮,但是人單純,生活簡單。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過過一天苦日子,千嬌萬寵著長大,本身抗壓能力就差,現代社會壓力也很大,人與人之間關係複雜,孩子長大後要面對經濟,醫療,工作,人際關係,婚姻,自己的孩子,等這些都忙活完了,對自己的父母可能會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如果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老人身體健康還好,一旦有哪個病了,簡直就是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