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Canned
-
2 # Digital先生
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使用期限的問題,固態硬碟也是一樣。固態硬碟儲存資料的單元是快閃記憶體顆粒,然而快閃記憶體看顆粒是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固態硬碟的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以常用的120G為例,在SSD的平衡寫入機理下,可擦寫的總資料量為120G X 3000 = 360000G,假如超級影片王每天喜歡下載影片,然後看完就刪;按照每天下載100G的影片來計算,可用天數為360000 / 100 =3600,也就是 3600 / 366 = 9.8年。如果你只是普通使用者每天寫入的資料遠低於10G,拿10G來算,可以不間斷用98.6年。所以你也用不著擔心固態硬碟用個三五年就不能用了。
固態硬碟儲存資料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這個快閃記憶體顆粒是有擦寫壽命的,根據這個擦寫壽命也就間接的推算出了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當然這個使用壽命只是一個估算值。
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分為三種,SLC,MLC和TLC,其中的SLC是最好最貴壽命最長的,相比較SLC和MLC而言,TLC是最差最便宜壽命最短的,而MLC介於SLC和TLC之間。
毫無疑問的是固態硬碟的主控演算法,直接影響到了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主控演算法中最核心的“回收機制”是固態硬碟能否長久使用的關鍵。
以256GB的MLC顆粒的固態硬碟為例,MLC的擦寫壽命約為500至1000次左右,那麼MLC至少可以寫入256x500=128000GB,如果使用者每天需要寫入15GB資料,那麼可以使用的時間為128000÷15÷365=23.年。
主控的這個回收機制的作用就是幫助使用者更加合理均勻的分配所有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擦寫次數。
舉個例子就是,一張紙用鉛筆寫上東西,然後再用橡皮擦掉,這張紙最多能被擦除500至1000次,但是看紙上寫的東西的時候是不消耗擦除次數的,也就是不影響壽命。這個回收機制,就是讓鉛筆寫的東西儘可能的均勻分佈,以便在擦除的時候,也能夠均勻的消耗擦除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