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國中醫
-
2 # 藥文匯
脾是後天之本,上句是“腎是先天之源”,腎藏精主生殖,人受納父母的先天之精後出生,開始進行生命活動時,五臟六腑開始各施其職,其中,脾主導運化功能,運化人體的水谷精微與津液。
所謂的水谷精微,就是人體從外界攝取的食物經過胃的腐熟後,被脾工作運化後的物質叫精微,也叫精氣。脾把這些精氣向上輸送給心肺,供心肺進行生命活動;向下則輸送給腎臟,在腎中精氣的代謝蒸騰後,廢物經膀胱排出體外!
所謂的津液,就是人體從外界攝入的水液進入胃,再經過脾的運化後,就變成了津液,同樣也被脾向上輸送個心肺,供心肺進行生命活動;向下也輸送給腎臟,道理與水谷精微一個道理!
確切點說,脾與胃是互為表裡的兩個器官,也就是胃負責消化,脾負責運化,兩者緊密配合互相協作,才能保證其它臟腑功能平衡!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脾胃失和了,脾不能把正常的精微與津液輸送給其它臟腑,從而使臟腑功能失調,所以人的健康就會亮起“訊號燈”,由此看,脾的功能在人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脾是後天之本!
-
3 #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脾胃對於生命的維持來說,至關重要。《黃帝內經》說:“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人體正常生命活動依賴飲食和營養(水谷精微),胃的受納腐熟,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具有把飲食物化生為水谷精微,並把水谷精微轉輸至全身的功能。
具體的食物轉化過程是這樣的:食物經口進入體內,經胃的受納腐熟,初步消化,下送小腸作進一步消化。但須賴脾的氣化作用,轉為水谷精微,並通過脾氣的轉輸,佈散全身,發揮滋養作用。其精微上輸心肺,化生氣血,充養全身;下達於腎,充養先天之精,以促進人的生長髮育與生殖功能。人出生之後,全身臟腑組織的功能皆賴氣血津液的供養,而氣血津液的化生與充實,則源於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生理上,胃受納腐熟功能正常,脾氣健運,則精微化生充足,氣血充盛,臟腑組織得以充養。若胃受納腐熟功能異常,脾失健運,水谷不化,氣血不足,則見腹脹便溏、食少納呆等飲食不消化症狀,或見倦怠乏力、面黃肌瘦等氣血不足之症。
正因為脾胃具有“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樣非同尋常的重要性,因此中醫在治療脾胃疾病和養生防病過程中自然特別注重脾胃。治療中注重脾胃大致有三大環節:1、調補脾胃,用中藥或鍼灸等改善、加強消化吸收功能;2、協調脾胃升降功能,使之與其他諸髒及自身間相互和諧;3、顧護胃氣,慎用各種有可能克伐、傷損消化功能的藥物或療法。養生防病中關注脾胃,主要是強調飲食有節、有度、有規律;力戒時飢時飽,攝食無時,全憑興致等劣習;注重食譜宜廣,食宜清淡、寒溫得宜;不嗜食專食某物某種性味,或偏寒偏熱、偏辛偏酸、偏於肥甘等;講究飲食物的衛生,講究攝食行為的合理及攝食前後的行為適宜,等等。
-
4 # 怪才48
百病都要能食,才能在調理中不斷增加營養。
先天之本在於腎,後天之本在脾胃(靠能食能吸收營養才是後天之本)。
-
5 # 純鈞LHGR
嚴格來說,只有脾才是後天之本,胃不算。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為主運化、主升舉和主統血。其中以運化為核心,通過運化為機體生命活動提供精微物質,故稱之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為什麼說是“後天”?這是因為,飲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後(後天)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物質基礎,脾能將食物轉化成有用的物質,化生氣血、運化水溼、升清舉陽、統血,都是以後天攝入食物為基礎的,而將這些養分輸送給人體各部分,又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礎,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
-
6 # 健康管理師王力平
胃是消化收納的地方,脾是將我們的水谷精化之物運到全身各個臟腑!所以我們整個身體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脾胃攝入營養提供能量!
脾胃功能正常,全身臟腑,經絡,氣血旺盛!自然能抵抗外界的病毒細菌!身體免疫功能強,身體好!
如果脾胃功能不正常,脾胃運化不足,就會出現各種身體的陰陽平衡失調,抵抗力弱,身體也容易生病!
-
7 # 冰臺藍草
人出生以後就靠不斷進食以補充身體的能量,食物進入人體後經過脾胃的運化化生為氣血,以供應人體氣血執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如果一個人沒了胃氣或脾氣虛弱,那人體必然就出了問題,所以說脾胃是後天之本。
-
8 # 江湖一旦皮
簡單的說就是,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的慌!!!只要活著都得吃飯,而吃飯怎樣就是脾胃功能的體現!人可以吃飯活一輩子,沒有人單靠吃藥活一輩子的!
-
9 # 子敬說健康
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所謂後天是對應著“先天”,腎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藏於腎,就是這個意思。
脾胃具有消化食物吸收食物精微,化生氣血之功能,故後天身體強壯與否都與脾胃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道理。
-
10 # 心學7
天有五運,地有六氣。人秉天地之氣而生,所以應上召天,下秉地,中靠土來運轉協調。
八卦有先天,後天之分。等到道完成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後,土位就居於五行的中央,成為倉秉之官,專管運和化,對其它四髒提供精微物質而潤養之。
脾為何是後天之本,應該從太極,八卦中去研究,才能尋找滿意的答案。裡面的內涵很深,不是很快就可以悟到的。當然想通了就又覺得太簡單了,因為古人提出這樣的概念也是不可能很複雜,只是我們丟掉了太多的古代經典知識,回不去古人思維,站的立場和角度不同,而感覺到複雜而已!
回覆列表
有後天就有先天
脾為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指的是在胎兒時期,還沒有出生時。當出生後自主用肺呼吸,自主進食,這從出生後一直到人的壽命耗盡,這一時期為後天。
脾胃為後天之本
人活著就要講質量,天天輸液活著也是活著,但是就如一棵植物一樣,也不能活動,只有心跳和呼吸,這就是植物人,這樣的活著的質量,說句難聽的還不如死了舒服,可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岳母就是因為腦出血,動了手術後一直到死亡,就這樣躺在床上的,真夠受罪的。
所以說人活著要想生活的質量好,就要靠脾胃,能吃能喝,想擼串就擼串,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這樣的人生才算是人生,因此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中醫診斷用藥,時時刻吸都在想著脾胃,照顧著脾胃,因為中醫太落後了,因為中國以前太落後了,沒有輸液的辦法,所以在治療疾病用藥時,就會不由自主的保護脾胃,如果病了,越治越吃不下東西,說明病人的病很重,不好治,預後不理想。如果越治吃的越多吃的越香,說明病輕,易治,預後理想。
養生其中一點就是要學會養脾胃
不但用藥保護脾胃,甚至還有病從口入一說,我以前只是簡單的理解為吃的東西不乾淨造成的疾病了,可是現在這麼多富貴病,比如糖尿病,痛風,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應都是和飲食有相當大的關連。
所以要想生活好,要想生活質量好,要想自己身體健康,一定要學會養生,更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胃,照顧好自己的脾。
脾胃好,能吃能喝,產生的氣血足夠多,氣血的品質足夠好,這樣的人的體質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健康,氣血足,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哦。
脾中醫學中很重要哦,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溼和運化水谷,脾還管理著血液的正常迴圈,你看脾重不重要啊,按中醫學說認為,人離了脾肯定是活不了的,可是如果外傷,脾破裂,西醫一刀就可以把脾切掉,所以說中醫和西醫別較真,因為是兩種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