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1970

    孩子疼要在心理疼,表面不能慣。小孩子真是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現在受點委屈就走極端的不少,記得那個媽媽說幾句就跑下車跳橋的,還有我們身旁邊一小區,初一的孩子,去年六月份,說是上學前家長數落幾句就穿著校服走極端了。他們怕吃虧,怕委屈,對生死確不怕。孩子們真是平時要多溝通。他們有時拿父母的愛當籌碼,這樣真的很容易走極端。所以學校老師也不敢批評,更不要說懲罰。

    其實這樣也不好,孩子承受能力太差,自己思想又不成熟。在家裡不嚴格點,學校又遷就,走向社會不是也麻煩。想我們從小被打大的那時到沒有幾個像現在孩子那樣。記得小時候有個同學,學校受批評,離家出走,後來被找回來,還不是一頓胖揍,現在也好好的。

    哪個家長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是疼愛和嬌慣是兩碼事兒,學校老師不敢批評懲罰的,我們家長就要多和老師溝通,從小就不能慣孩子毛病,該打幾下一定不要心軟。真慣出毛病,不敢管的時候,自己後悔莫及。所以說,小樹得砍,小孩得管。嚴格點沒毛病。

  • 2 # 大板牙淘淘媽

    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覺得批評。孩子這個方式不是說不可以有。有的時候必須有一些挫折的一些教育。因為到社會上的話,你聽到的不一定都是對你安慰的話好聽的話誇獎的話。如果從小到大一路上總是順風順水的Sunny明媚的,等到真正經歷暴風雨的時候,你是不堪一擊的

    嗯,孩子如果承受能力比較弱的話,就不建議比較粗暴的或直接的這種批評教育安撫幫助分析原因。建立他的信心,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果孩子承受能力比較強話,我覺得就可以直接說。讓他更好的能夠直接日一上自己所犯的一些問題。一些錯誤。是需要重點去跟他提醒的。不能一犯再犯。如果你一貫的太溫柔,對待他所犯的所有的問題。他就會覺得犯錯誤的這個代價成本很低啊。

    老師不敢批評,現在孩子心理的承受素質都比較差。萬一孩子做一些過激的舉動老師和學校承擔的責任比較大老師除了應該提高他的教學能力,還應該提高與學生的溝通和交往的能力,這個是應該老師去輔修和提高課。

  • 3 # 大頭帶娃

    如果是你說的這種情況,我覺得這反而是教育的退步。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覺得教育孩子,就是為了改正孩子的錯誤,使其成才的過程。人無完人,我們大人有時候都犯錯,孩子也一樣,會有不對的地方,這很正常。關鍵是要管教啊,然後再說怎麼管教。

    如果不管教,我倒覺得這是縱容,會讓其反其到而行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會讓孩子自食其果,害了孩子的未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小錯不改何以改大錯!犯錯誤應該受到批評。

    家長把孩子教給老師,是對老師的信任。老師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對家長的責任。怎麼管教就交給老師吧,老師有老師的方法,有個詞語說的好啊,因材施教!我們要做的就是對老師的信任。要管教不等於懲罰。說到懲罰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想孩子能完成能接受的懲罰可以有,至於不能的我想我們家長也是不會答應的。

    所以說批評和懲罰還是有區別的。

    我最後想說的就是我支援老師管教孩子,這樣才能長大成才,管在當下,贏在未來!

  • 4 # 小丸子悟職場

    我會覺得很不好啊,我家的孩子在家對我直呼其名大聲呵斥我都捨不得說一句,老師一個外人憑什麼批評我孩子。再說,不管我孩子犯了什麼錯但他還是孩子啊,孩子犯錯不應該是批評而是應該細心教導,再說會犯錯的孩子都是比較聰明的。

    這樣的人還真有,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的人,他孩子非常不聽話經常聽到他孩子對他大呼小叫的,在學校裡也非常的調皮,經常被叫去學校,他每次回來都說現在老師太沒責任心了,一點事都叫家長,還說現在老師動不動就批評,那有孩子不犯錯的沒有一點包容心,有次他在上班被家長叫到學校,他去了然後半天沒見回來,原來他孩子在學校裡問同學收保護費那同學不給就打了另外一個同學,他去了後就跟老師說不就是孩子打架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然後剛好被捱打的那學生家長聽到了,就揍了他一頓,然後就一起進了派出所。

    所以,我認為真的這樣的話很多家長都是願意看到的,畢竟他們都不希望別人來批評自己的孩子的。

  • 5 # 小喵喵喵喵66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認為孩子犯錯誤要因人而異的選擇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家庭環境背景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就不同,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錯了知道改;而有的孩子體會不到,結果越來越嚴重甚至犯罪。不管是不行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尤其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

    在以前孩子犯錯誤老師批評是一件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現在很多孩子屬於獨生子女再加上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心理素質和抗擊打能力比較低,讓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批評也不敢懲罰。

    作為家長小喵覺得孩子不能過分溺愛,有錯誤就該批評懲罰,如果犯錯誤一味地置之不理那是在害孩子而不是在幫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老師或者家長的一丁點批評就選擇輕生,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反思,如果孩子犯錯一味地縱容,孩子的心理素質會比較低,受到一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負面情緒和消極的心理很容易讓他們選擇輕生,最終釀成悲劇!

    做父母更要平時言傳身教,良好的引導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很多父母為了工作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忽略掉,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心理變化也都察覺不到,或者孩子需要什麼都儘量滿足他們以彌補自己平時的疏忽。

    總而言之,小喵認為孩子犯錯誤我們要結合孩子自身情況選擇最佳方式幫助他們改正,而不是一味縱容或者直接選擇懲罰。

  • 6 # 許多泡泡

    老師不敢批評!作為教育者,同時是一位媽媽,我會說這很悲哀!錯了老師就要批評指正,家長的角色是包容和安慰!嚴師出高徒,老祖宗說的話,錯不到哪裡去!現如今的社會,如果碰到肯對你花心思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的老師,就珍惜吧!是你的福氣!

  • 7 # 車明

    我是一名家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很開心。

    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教育觀點。自古“嚴師出高徒”,三字經上也有“教不嚴,師之隋”之說,我們先不說體罰這件事情,如果學生犯了錯,老師不敢批評,不敢說,更不敢任何懲罰,我覺得這有悖於教書育人的本質了。

    如今,人們的維權意識提高很多,教育系統裡的幾個別害群之馬也把教育這個生態圈搞的是烏煙瘴氣,現在教育環境有時候緊張的像醫患關係一樣了,所以,很多好教師遇到學生犯了錯誤,害怕家長誤會,也嚇得不敢管不敢批評了,試想一下,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豈不是一個惡性迴圈嗎?

    我認為,孩子必竟沒長大,對很多事情的認知還不夠成熟,做錯事情也是再所難免的,孩子犯了錯誤,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一定要給他們指出來,以免造成更大的錯誤;但如果是明知故犯,那就要批評教育了,視情節的輕重偶爾畋施懲戒也是有必要的,但一定不可以侮辱孩子的人格,不可以體罰孩子。比如在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小朋友多次搶奪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有時候還動手打別的小朋友,老師多次教育都沒有用,我們就給孩子準備了一張“和平桌”,讓他坐在那裡反省,大概五分鐘左右,孩子哭了,說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老師就藉助這個機會對他進行教育和引導,經過幾次教育之後,現在孩子真的好了很多。

  • 8 # Abby有個baby

    1969年,納撒尼爾·布蘭登出版了《自尊心理學》一書,掀起了自尊運動的潮流。這本書告訴父母、幼兒看護者乃至整個社會:對單個個體而言,自尊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並由此引發了一場文化革命。

    每個孩子都開始堅信自己獨一無二。不只是優勝者,每個參賽者都能在比賽中獲得獎項。(不是重在參與嗎?)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能得到大人毫不吝惜的讚美,於是,當他完成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要求讚美或獎賞,甚至當他長大成人後依然如此。

    不用說,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有其積極的一面。例如,現在沒有哪個老師會用尺子打孩子的手心了。但事實上,“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的觀念弊大於利,而且這種弊端是持久的。

    所有的行為都根植於特定的目標

    當孩子耍性子時,他不僅僅是在為了一個棒棒糖(或出去玩)而發脾氣。事實上他是為了爭取歸屬感或地位感而努力,儘管他自己意識不到這一點。如果他通過正面手段無法獲得這些,就會轉而採取負面的手段。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更深層的問題的反映,我們可以通過根治這些深層問題消除很多不良行為。

    行為有偏差的孩子往往是受挫的孩子

    從孩子的不良行為中我們能獲知很多資訊。從潛意識的角度講,孩子的哭鬧事實上是在懇求我們“請關愛我,我需要歸屬感”,孩子耍性子、發脾氣的意思則是“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需要你的幫助”。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是有意做出來的,他只是覺得這是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唯一替代方法,哪怕由此而獲得的歸屬感和地位感事實上是負面的。

    如果老師立場堅定,並嚴厲懲戒孩子的惡劣行為,很容易在無意中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懲罰只會讓孩子去想方設法報復父母和老師,絲毫無助於改善他的行為。不僅如此,懲罰只能靠恐懼去逼迫孩子配合老師,而無法教會孩子任何東西,他唯一能學到的就是下次別讓老師逮住。

    如果我們採取積極的策略、善用因果法則,不僅能充分滿足孩子對歸屬感和地位感的需求,預防他的壞行為,還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幫他理解該如何做才能更快樂。這樣一來,我們的收穫將是驚人的:孩子將會主動尋求更好的行為。

    良好行為養成系列01|高質量的親子時光,是孩子最高階的課程

  • 9 # 小J漲知識

    和我們自己小時候比起來,現在的學校有幾大特徵:

    微信群成為了老師和家長交流的主要途徑(快看不過來了);孩子的成績老師不敢公開(不敢排名,不敢公開名字)對待差生的態度只能蜻蜓點水(怕說多了,家長有意見)學生的安全才是第一位,學習第二(安全出了問題,或者不當的行為引起家長反感,得不償失)孩子的作業基本家長都要操碎了心

    第二、教育的不平衡以及家長自身的原因導致,整個教育的“畸形”

    很多事情怪不得老師,最終的原因還是家長自身造成的。現在很多家長都好面子,孩子在學習稍微被老師批評或者受到點名,有不少家長並沒有反思。區縣市重點學校某些怪氛圍還是存在,高幹子弟,富家子弟找老師求關注的事情永遠都不可能消失。想想看,如果我也是有頭有臉的家長,我肯定也想求老師關注的。其實,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整個優質教育的不平衡,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太少了。

    第三、現在媒體的發達,對於部分學校體罰、懲罰手段過於包裝

    其實,想想自己小時候老師用尺子打、用書打,罰站,罰抄,留校等等懲罰一應俱全,但是打心裡來說老師還是好老師,確實自己小時候太調皮。而那時候的教育也還是這樣教育。如今,由於很多媒體過度包裝,曝光這些所謂的體罰的案例,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了現在的老師對待差生的態度就是不要惹事就好了,也不敢放手去管孩子。

    總結來說:教育的不平衡,家長自身對於孩子的溺愛是現在導致老師不敢懲罰學生,不敢放手管學生最大的矛盾,您說對嗎?

  • 10 # 破譯國學密碼

    我專做小學生教育行業的,給大家講講小學生就有多奇葩!

    瀋陽青年大街小學一個老師因為打了孩子(出於對孩子好,不是胡亂的打)被開除之後,整個學校的孩子們都知道了,所以孩子們雖然小,卻懂得欺負老師了,他們任意妄為,多奇葩的事都幹得出來,比如跟老師胡攪蠻纏,罵老師,上課不回教室在操場上玩,上課時在地上爬,上課時學各種動物叫,老師批評之後哭個沒完,在也無法上課,上課時跟同學之間傳球,上課時飛紙飛機,等等奇葩都有啊!老師只能是教育不成就找家長,事情嚴重了就把學生送教導處。

    有多奇葩的孩子就有多奇葩的家長:一個三年級的孩子給別的同學眼眉上方打了一個口子,縫了五針,媽媽見到兒子之後開始批評,你咋又打架了呢?咋這麼讓媽不省心呢?兒子解釋完三句話,媽媽看著兒子開始漏出來了笑容,進而變成了燦爛的笑容。還有一個家長不管兒子多麼奇葩的不學習,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語氣無比和藹,如浴春風醉人酥麻!讓你看了會升起萬丈的無奈!還有過一個家長,父親是政府官員,孩子比較聰明,情商很高,五年級了,家長要求老師在批評他們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措辭嚴謹,不能有半點觸碰孩子自尊心的地方,不然家長就會跟老師去理論,幾乎所有老師都被他媽媽找過。打夥都知道各種坑爹的孩子,卻不知道,家長真的是各種各樣的坑孩子啊!

    無奈!無奈!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一輩的人坐月子比較“迷信”,想要科學做月子具體有什麼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