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海尋人

    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大大分散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中央朝廷的軍事實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內政一系列失敗,加速了上下階層人民之間的矛盾,導致農民起義接連爆發。中央朝廷的統治,已經處於很不穩定的危險邊緣。

    對於地方叛亂,很多方面需要仰仗各地節度使。為了彌補這一短板,中期的皇帝開始重用近臣,這也導致了宦官專權的問題出現。所以自上而下,平叛的力量分散而各不相服。這導致平叛的進展很慢,根本也滅多少時間去發展經濟跟人口。

    黃巢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中,歷時最久,波及範圍最廣,破壞最大的一次。

    雖然最終平定了黃巢之亂,但也元氣大傷,唐朝人口銳減,生產被嚴重破壞,各地割據勢力更加頻繁而嚴重,整個唐王朝岌岌可危。

  • 2 # 藝林話史

    歷史有時驚人的相似,我們不妨拿唐末和東漢末年相比較。

    兩個朝代同樣是因為政治腐敗,宦官弄權,奸臣亂政而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只不過黃巢比黃巾起義的張角更具領導才能,轉戰大半個中國,最後還攻陷首都,對唐廷打擊更為嚴酷。

    而兩個朝廷都無力單獨鎮壓農民起義,被迫發動地方豪強武裝和軍閥來鎮壓動亂,在鎮壓農民起義過程中,地方軍閥和豪強實力大大增強,他們有實力和中央政府抗衡,東漢末年,最後形成袁紹,曹探,袁術,呂布,孫堅,劉表等實力派,擁兵自重,互相攻伐。而唐末同樣形成了大大小小各路軍閥,有朱溫,李克用,楊行密,時傳等。但唐末軍閥雖多,卻缺乏像曹操,劉備,孫權那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有的是一窩目光短淺,狼行狗行的禽獸。曹操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漢獻帝在曹操的卵冀下為東漢續命。而以和兒媳婦睡覺為人生樂事的朱溫卻把唐昭帝和一干文武大臣全扔黃河裡餵魚,也為自己招來四面討伐。作為對大唐還有點忠心的李克用,軍事作戰水平一流,消滅黃巢起義第一功臣,但受限於自己政治才能不足,在朱溫的擠壓下,只能保守河東一地,一生沒啥大作為。這就註定了唐朝沒有翻盤續命的機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均線按時間週期順序多頭排列時,是否意味著技術面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