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梁文清
-
2 # 好家庭蘇凡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並非偽命題,這句話本無錯,錯在把什麼作為“起跑線”。
這句話曾流行於早教、各種培訓機構,曾引起了部分家長的焦慮,然後迷信早教、各種超前培訓教育,當這一代孩子長大後,當初的“起跑線教育”並非如說的那樣,於是,很正常的反應是這句話是個偽命題。
破產的是“早教、超前教育”這個起跑線,而非這句話本身有錯。就像菜刀在廚師手中可以做出美味食物,但在殺人犯手中就是凶器。
名門望族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孩子成功機率更大,因為優良的家風是他們的“起跑線”。有錢有權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家庭孩子更容易成功,足夠的資源就是他們的“起跑線”。當然世事無絕對,有錢有權而父母無德的孩子,有可能比一般孩子摔得更重,因為雖有資源而把無德作為“起跑線”,資源便是禍而非福。由此可見,無論你的家庭是否名門望族,是否有錢有權,是否一般普通家庭,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他的家庭、家教、家風。錢權名利可以錦上添花,也可以災禍降臨。 -
3 # 小蘿蔔成長微觀
我的觀點這是個偽命題!
第一,這句話完全忽視了家庭條件、父母能力、孩子成長規律這些基本要素。是受全民重視教育的輿論推動和利益機構的宣傳引導的影響!
這句話的錯誤之處就是,何為起跑線?它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請看以下三張圖片
以上分別代表了貴族學校、一般學校和農村學校。
貴族學校的學費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十幾萬一年,年級越高學費越貴;一般學校最普遍,但是也得分三六九等;那些生在農村的孩子,如果能有一個安定的學習環境就別無他求了!
第二,這種罔顧客觀條件的做法拖累了家長,也拖垮了孩子。
重視孩子的學習,想要給孩子創造更加有利於身心發展的成長環境無可厚非。但是不顧家庭條件,盲目跟風,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做法只會加重家長的負擔;
孩子因為家長不能讓其輸在起跑線上的期望,而奔忙於各培訓機構。不僅文化學習要好,藝術培訓也必不可少。超出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培訓,只會拖垮了孩子。
第三,孩子稟賦各異,家庭條件不同,因材施教才是正途。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家長的個人素質也各不相同,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當代的我們不能讓輿論的狂潮湮沒了理智,不能讓各懷鬼胎的利益機構不負責任的宣傳迷失了方向!
最後,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注重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父母,兩者相結合所塑造的起跑線才是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起點。
跑道千萬條,正途只一條!人生漫漫,跑得慢沒關係,跑得久才能贏!
-
4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對於教育來說,根本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最經典的故事就是蘇洵27歲才知道要讀書,幾乎是和猴子們一起學習的,最後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兩個兒子並稱三蘇。從這個典型的案例我們就知道,教育孩子根本沒有什麼輸在起跑線上一說。這都是培訓機構騙你的話題,和他們營銷的託詞。
很多家長會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越小、越早學習一門特長比較好,其實過早的學特長對孩子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你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音樂、美術、智力訓練、舞蹈班,這樣不會讓孩子有所收穫,反而會讓他們過早地把天性磨滅了。三歲是孩子學習技能的速度很慢,但如果到了十多數,他們學習技能的能力就要事倍功半。根據兒童的技能學習能力,他們的語言學習和記憶能力一般在3歲左右,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也只有二十五分鐘,超過30分鐘,應付影響孩子的腦垂體發育,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記憶能力。兒童的記憶能力最好的培訓方式其實就是睡眠。良好的睡眠能讓孩子的大腦健康發育!
孩子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在7歲以前很弱,即使你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要加強他們的思維訓練,你也得讓他們休息好,良好的、優質的睡眠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最好方式!至於棋類遊戲其實不會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小腦,讓他們的小腦勞損,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對於一些技能,比如書法,上小學訓練最好,長期訓練,養成習慣非常重要。書法是孩子與都是之間最好的交流,都是書法差直接影響孩子的書法。所以小學一年級家長訓練孩子的書法是有必要的,但需要一種長期的訓練和方法得體的老師。
孩子的音樂與舞蹈,方面,我希望家長有個清楚的認識,如果孩子沒有天分,你就不必要讓孩子去學習這些他們人生中不重要的東西。學習音樂和舞蹈的孩子,長大後他們的虛榮心很強,不利於他們的社會交往。何況因為專業舞蹈訓練強度大、時間長,對於10歲以下幼兒的生長髮育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會引發他們的肌肉萎縮!
孩子的成長需要科學的思路,你最好把孩子的品德、家務、體育按照正確的方法做好就行,不必讓孩子接受一些不切合他們發展需要的訓練,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其實人的輸贏根本與教育的先後無關,而是與孩子的交際能力和社會經歷有關。所以要按照幼兒發展規律讓幼兒在適合的年紀學習相應的特長,才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
5 # 龍灣WU龍
商家的廣告語而已。
很多家長被忽悠了,大把花了錢,孩子的水平,末了,小學一年級還沒有畢業。
既然,學習的東西以後學校都會教,為什麼不讓孩子隨著大家一起學,你提前學有什麼特殊意義?
特殊的意義有,就是以後一上課,孩子就感覺老師講的東西自己都懂了,不用聽,久而久之,養成孩子上課不聽課的習慣。
興趣班可以去看看,但家長要抱著科普的心情去替孩子報名,不要提那麼多的要求,名次、等級、獎狀等,壓力下讓孩子產生厭學心裡。
從正面去看“起跑線”這句話,廣告意義很大,起到了圈錢的效果。
對家長、對孩子很負面。
-
6 # liaobuzhisi
什麼是起跑線?對於小孩子父母就是起跑線了,作為父母你贏過別人了麼?如果沒有,談什麼贏在起跑線都是沒有用的。養育小孩,首先先教育好他做人。學業競爭那些反而其次,現在社會路寬了,讀書是一種選擇,也還有很多其它選擇,因材施教吧。
-
7 # snailturbo
根本沒有起跑線。有的話這個起跑線也是父母的能力,應該逼自己而不是逼孩子。有能力的父母孩子學習不好也可以靠贊助上哈佛,或搞個國外護照免試上北清,北清都是備選,上不了耶魯哈佛才考慮。
-
8 # 名煬股份
有的孩子背後有家裡兩三代人的努力。祖輩早年間進城,不管是手工業者、當兵乃至於流民落腳,但只要堅持下來混上了城市紮根。父輩順應時代做了工人,徹底擺脫了農民的身份到了第三代,前兩代人即使沒有突出的財富權勢,但僅靠大城市的戶口,高考就能低幾十分錄取。這就是祖蔭庇佑,這就是起跑線背後的差距。妄想用讀十年書就把別人兩三代人積累下的優勢拉平,那是很難的。
但是,就此悲傷氣餒也不至於。你不要和同齡人比,因為父母家境是不能選擇的。把自己想成為進城打拼的祖輩,努力學習奠定基礎,為子孫謀求發展,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
9 # 扁逗
確實這樣,生孩子時候就開始跟同樣大小的孩子比,比體重,比說話,比站立,比行走,後來大一點了開始比課外班,音樂英語游泳散打一起招呼,恐怕孩子哪樣不如了某個孩子,到大了才知道,都是別人忽悠的藉口,一點沒用,孩子早說幾天的爸媽對以後沒一點影響,陪伴成長最主要。
-
10 # 使用者5840513071628
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這話本來沒有錯,但被培訓機構誤導了。經過很多早教專家研究發現,0~6歲是開發智力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主要是家長要多陪孩子,教育和引導孩子。並不是要送孩子去學這樣那樣。因為培訓機構只教單一的技能,並不能使幼兒全面發展。所以,家長應該儘早地教育引導孩子學習,並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送到培訓結構。
回覆列表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提法已經流行多年,一些家長至今仍然把它奉若哲語,並身體力行。然而,流行幾年後,不少家長開始對它產生質疑:採取宣傳甚至廣告者基於這一說法的種種措施,並沒有看到什麼實效,孩子在起跑線上的“輸”與“贏”並沒有得到改觀。
細想起來,這句話是個偽命題。人在出生的瞬間,就躺在了第一起跑線上。這個時候,有的孩子的起跑線遙遙領先,有的則遠遠落後,若以“輸贏”而論,在遙遙領先起跑線上的孩子,就已經贏了,後者則已經輸了——他們怎麼可能會不輸呢?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出身不能選擇”。有人可能不認同或者不理解本人的這種解釋而反駁說:“起跑線”指的不是貧富。對的。不僅僅是指貧富地位,還有身體素質、智力教育資源等等。誰能否認那些家庭富裕,父母身體健壯、腦瓜聰明、所受教育良好的孩子的成長會更順利一些呢?而這幾方面的先天條件影響人的一生。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宣傳者或者廣告者指的最多的當是幼兒和少兒教育。那麼,採取一定措施後,幼兒和少兒就可以不“輸在起跑線上”了嗎?入園、入學考試,階段考試,期末考試以至於升學考試,無一例外,它們都是在判別孩子的輸贏、高下。人和人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所受教育完全一樣,仍然消除不了差別,那麼,“輸”或者“贏”也就是永遠存在的。倘若相對於中等和高等教育,而把幼教、少教看作是“起跑線”,那麼,在這個起跑線上的“輸”與“贏”是打消不了的。只要有“考試”、“測驗”、“考評”、“測評”、“鑑別”、“評選”、“裁判”、“優選”、“淘汰”等等諸如此類的劃分輸贏的社會需求和手段,就永遠存在輸與贏。
一個孩子的成長道路充滿著曲折起伏,“輸”與“贏”伴隨著所有孩子。輸輸贏贏,先輸後贏,先贏後輸都是正常情況。怎麼會有 在起跑線上一直贏的情況呢?再說,暫時“輸”了,又怕什麼呢?有人曾經把中國孩子和日本、美國的孩子進行對比,說中國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孩子的“輸”影響了中國的發展和逐漸強大了嗎?
倘若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理解為“在幼兒和少兒期間,儘可能給孩子創造較好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不斷採取新的學習軟體或工具,嘗試一下不同的學習班以便發現孩子的天賦所在和興趣所在,那倒是有道理的。家長為孩子做這些事,不是為了“不輸”,而是為了將孩子的潛能發揮到最大。做這些事本身沒有“輸贏”的屬性,也就談不上在“這些起跑線”上“不輸”。倘若這樣理解是對的,那麼,上句話應該改為“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不要忽視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這樣一改,句子不那麼精練了,“哲理味兒”不那麼足了,但是,這卻不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