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m楊說球
-
2 # 平頭哥聊個球
而在本屆籃球世界盃上,波蘭隊的歸化球員斯勞特直接給中國男籃球員上了一課。而中國在亞洲的對手紛紛都有歸化球員“扛把子”,南韓隊有羅健兒、菲律賓有布萊切、日本隊有法澤卡斯,就連伊朗都有來自美國的歸化球員。
參考中國男籃的“難兄難弟”——國足,其歸化看似是為了提高戰術能力和運動天賦,實則本質是聯賽質量和基層青訓體系的落後,所導致的“即戰力”缺乏。
而再看多年來被中國男籃“碾壓”的日本男籃。其陣中雖然有歸化球員法澤卡斯,但其當紅新秀八寸塁是一名混血球員,而田中力、泰福斯·海、榎本新作、八村阿蓮、橫地聖真、渡邊飛勇、這些日本名字背後其實都有著國外血統。
這一切源自日本2013年提出的“七年計劃”,其目的正是為了2020年東京奧運和2023年在日本舉辦的男籃世界盃。日本男籃的人才儲備,不只是為了歸化,而是更長遠的人才培養,這足夠讓當下的中國男籃引起高度的重視。
對於中國男籃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恐怕並不是去想歸化哪位NBA球員,而是去想如何培養更多有NBA能力的球員。不要忘記,中國男籃歷史上有過姚明,有過易建聯,也有過王治郅、巴特爾等多位NBA球員,而他們都是從中國籃球的土地上走出去的。
在現實面前,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但我們更需要看到差距。這個差距是中國和世界強隊的差距在拉大,也是和亞洲強隊的差距在縮小甚至逆轉。與其急功近利的歸化,倒不如學習一下鄰國日本,將眼光放得長遠,做好最基礎的青訓,做好最根本的聯賽。
歸化是應該考慮的,但必須是國內球員的提高和歸化同時進行的,國內球員做不出成績,沒有徹頭徹尾的變化,單純靠歸化解決不了問題,歸化只是催化劑,但不是反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