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一歲半時會簡單的叫爸爸媽媽等,現在一歲九個多月了,反而什麼都不說了。我感覺他什麼都能聽懂。就是不與人交流。中間這幾個月又生病幾次,大人還吵架,會不會嚇著孩子?平常都是老人帶孩子,會不會與領養方式有聯絡?有同樣的經驗嗎?請大家幫幫我!

回覆列表
  • 1 # 萬霖育兒

    引言

    0-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最快、也是最為關鍵的階段,寶寶在這個時期的語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寶媽們可以通過下面《家庭自測0-3歲寶寶語言發育能力》表進行檢查一些自己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

    《家庭自測0-3歲寶寶語言發育能力》

    新生兒

    能啼哭,會用哭聲表達飢餓和疼痛;

    所反映出來的哭叫聲在音響度、時間,音節上有所差別,媽媽能區分其中的不同。

    2個月能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咦”、“唔”等。

    3個月

    能咿呀發音,朝發出聲音的方向扭頭。

    4個月

    開始模仿一些聲音;大聲發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微笑。

    5個月能喃喃地發出單音節。

    6個月能發出單音“媽”、“爸”等;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開始對“不”有反應。

    7個月

    能發出“爸爸”、“媽媽”重複音節;通過音調辨認感情;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個月

    能重複大人發出的簡單音節;

    能發出雙字重音“媽媽”、“爸爸”,但是無意識。

    9個月

    能聽懂“再見”、“把手給我”等詞語。

    10~11個月

    能用很多單詞表示各種儀式。

    12個月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牙”、“眼”、“燈”、“碗”等;歲時才會叫“爸爸”、“”媽媽“,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強;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對”不“字有反應;能利用簡單的姿勢,如搖頭表示不;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5個月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18個月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部分的名稱;能講2-3個字的片語;能辨認出熟悉的人和物體;能說出幾個單獨的詞;能用代名詞”你“、”我“等;說話時反覆使用熟悉的單詞。

    2歲會用2~3個字組成的句子;在2歲末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3歲

    會說短的歌謠;能夠認出並分辨出幾乎所有的常見物體和圖畫;聽從2~3個詞語的指令;能說出自己名字、年齡和性別;理解身體的關係(如”在上面“、”在裡面“、”在下面“);陌生人能聽懂寶寶大部分話語;理解500~700個字;會用名詞、形容詞和副詞;會唱歌。

    寶寶說話晚 警惕3因素

    遺傳因素

    父母小時候開口晚,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也較晚。

    環境因素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對寶寶的關心程度也影響著寶寶的語言發育。平時大人與寶寶很少說話,使寶寶很少得到練習說話的機會因而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另外有些家長對寶寶過於溺愛和遷就,總是根據寶寶的手勢、眼神來滿足其要求,忽視了對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疾病因素 

    臨床上所見小兒聾啞症是因自幼雙側耳聾,從而不能說話所致。分先天和後天兩類,先天性多由遺傳、近親結婚、母親懷孕期患風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後天性者多由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氨基甙類抗生素)流行性腦膜炎等疾病引起。再如大腦發育不良(智力低下)可以影響寶寶語言發育。

      

    有的寶寶1歲多開始說話,但到2-3歲後卻逐漸不講話了,這可能是得了孤獨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屬於病態表現。此外,寶寶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聽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語言發展延緩。

    寶寶語言發育3個原則

    1.寶寶說話的早晚是與父母的教育、關注分不開的。嬰兒滿月時,即使媽媽在其他房間,他也可以辨認出你的聲音。在寶寶清醒時,大人多和他說話時,他會感到安全、舒適和愉快;當他咯咯笑時,他可以看到你臉上的笑容或喜悅,並認識到談話是一種雙向交流。這些最初的會話將使他學會許多精細的東西,例如輪流說話,音調、模範和語速等。一般來說,獨生子女要比生長在多子女大家庭中的孩子說話早。

      

    2.女孩傾向比男孩說話早。現有調查資料顯示,會說50個詞的平均年齡在女孩為18個月,在男孩為22個月。家有男孩媽媽應更重視早期語言開導和訓練。

    3.孩子長到1歲半還不會說話,應該帶寶寶到專科醫院首先檢查聽力,這是因為聽力喪失的寶寶,無法學習說話,最終會成為啞巴。其次檢查發音器官如上顎有無隱性顎裂,舌繫帶短否,舌體能否靈活運動,牙齒、懸雍垂、咽後壁有無問題等。再次,要檢查寶寶神經精神發育情況,有無智力障礙,因為智力低下的兒童往往伴有語言發育遲緩。若去除以上原因後,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尤為重要,此時應積極教他張口說話,並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語言訓練。

    怎樣對寶寶進行語言啟蒙?

    對寶寶的語言啟蒙必須做到隨時隨地,有耐心的反覆重複。在胎寶寶時期可以選擇給寶寶聽故事或者是詩歌等,語言清晰緩和的內容。媽媽們也可以對著胎寶寶說話。這個時期內容不限,可以隨意一些。

    寶寶出生以後語言啟蒙工作就更加具體了。一開始是呼喚寶寶的名字,靠近寶寶面對面的給寶寶講話。當你需要寶寶學會某一個詞語的時候就應該反覆的重複。比如對著兩個月的小寶寶:寶貝,笑一個。請你笑一個,給媽媽笑一個,笑一個真棒。這時候笑一個是你想傳遞的資訊。

    當寶寶再大些,喜歡指著某個食物咿呀說話的時候是他們想知道這個是什麼,爸爸媽媽們應該抓住機會教寶寶。比如寶寶到超市指著棒棒糖:寶寶這個是棒棒糖,棒棒糖很甜,寶寶喜歡吃棒棒糖。當他們指著某樣東西的時候不一定是想要,他們實在問你這是什麼。

    總之對寶寶進行語言啟蒙要有耐心多重複,儘量配合誇張的肢體語言讓寶寶更加感興趣。

      

    我是一位早教園投資人兼特教,感統,早教老師。“孩子專注力不行”,“孩子脾氣暴躁”“孩子不夠自信”“孩子社交能力弱”等等育兒知識、“感統”知識,我會在往後持續不斷更新!記得關注哦!

  • 2 # gjmmas

    小孩多數在一週歲左右說話是正常的,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沒有固定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兩週歲左右還不能說話,就要到醫院做一下系統的檢查,及時確診,早些治療,以免耽誤孩子的生長髮育。

  • 3 # 牽著兩隻海鷗去踩地圖

    說話早晚代表著當下智力發育的進度!這是有研究證明的,智力發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數後期追上了正常發育,這就是老人們說的貴人語遲的說法!

    正常發育的孩子很少出現語言倒退!我只是非常友情提醒你應該去醫院看看!

  • 4 # 使用者名稱稱1129

    孩子會說話和自主說話是兩碼事!發音與說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孩子發音和說話早晚的主要原因在於前滷門的閉合程度和腦髓的發育程度!不談這些問題都是虛假騙人的。上下五千年的精粹怎麼不學?都按照西方的幾百年假設來看問題嗎?

  • 5 # 黃獸獸啊

    其實很多嬰兒在9-10個月就可叫“爸爸、媽媽”等稱呼詞。很多會越說話越多,但也有越說話越少的。孩子越說話越少或幾乎不說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人能很好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或肢體語言,並給予很準確的迴應,導致孩子認為肢體語言是最簡單的交流方式

  • 6 # 牽手看日落7898

    每個寶寶自身條件不同 說話有早有晚 一般女寶比男寶要早一些 早的10個月左右晚的一歲半的都有 想要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強 媽媽就要多說 多和寶寶交流 可以多讀書聽歌

  • 7 # Cora喬喬

    我理解你的心情,我女兒是一歲半的還偶爾說一些詞,但兩歲時爸爸媽媽都不叫,當時還急得去醫院檢查排除了自閉症,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是以下原因:

    1.孩子一歲半帶回老家呆了兩個月,老家完全是方言。孩子學說話是跟環境學的,一下換個環境,環境不斷變來變去,孩子無所適從,心裡在慢慢除錯;

    2.最關鍵一點,孩子性格可能是敏感追求完美的,或許有點內向,這類孩子要做好準備才會出手,比方說他要輸出50必須要前期輸入100。我女兒後來兩歲半才開始真正交流的,但那個時候說話就很有條理,很通順,也就是她幾乎沒有經過牙牙學語的階段。觀察一下,說不定孩子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在自言自語。

    孩子說話有早有晚,只要不是自閉症,不用太在意,不用羨慕人家孩子一歲就說話。

  • 8 # 小燕愛生活

    其實孩子說話有早有晚,很正常,適當時候引導孩子是必然的,比如孩子想要吃蘋果時,剛一指蘋果你就心領神會直接給她拿了,那就直接剝奪她表達能力,以後她就知道,原來我一指就可以了,後面也就懶得說了,所以想讓孩子變得勤快,會說話,首先大人還是做個懶人吧,在孩子面前的懶人,你會發現驚人的效果的

  • 9 # 田園的小牧歌

    一般孩子都是一週左右逐漸的開始說話的,我大寶的時候十個月的時候會喊媽媽,爸爸。一週三個月差不多會喊很多人的稱呼了。兩週歲親戚的名字都記住了。不過有些也因人而異。我同事的孩子兩週才只會說爸爸,媽媽,不是發育晚,而是他什麼都懂,就是不喜歡說。內向。

  • 10 # Eying

    正常的寶寶應該都是一歲左右,就會開始我出一些簡單的,比如叫媽媽呀,爸爸呀,這些發音,希望你就是多跟小孩子互動,然後多跟他說話,慢慢的引導他,他以後會學的更快。

  • 11 # 悠悠育兒師

    劉奶奶的孫子一週歲就能說很多詞彙了,日常的用語幾乎都沒有問題,而且發音比較清晰,劉奶奶對此特別得意,經常在老朋友面前誇讚自己的孫子,覺得一週歲的孩子開始講話算是早慧。但是,有一天,劉奶奶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又誇起自家孫子,這位老朋友可沒客氣:說話早未必聰明,人家愛因斯坦三歲才會說話。

    劉奶奶糊塗了,難道說話早不是自家孩子聰明嗎?其實語言的發育只是大腦智力發育的一個方面,孩子說話的時間也有早有晚。

    孩子如果到了兩週歲說話還不是很流利,那麼家長也會開始擔心,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因為在大家固有的理念當中,小孩子在一週歲左右開始說話是正常的,如果到了兩週歲還依然不是很會說話,許多大人就會認為這個孩子可能是比較木訥,或者智商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

    古人說:貴人語遲。育兒專家也說:孩子說話的規律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偏晚,只要確定不是聽力或者智力出現障礙,那麼問題就有可能是家長了,關鍵在於如何去引導。

    說話需要教

    孩子說話的能力和身高、體重不一樣,不是自然生長的,如果不教,孩子是學不會說話的。在孩子會發出一些單音節的聲音之後,家長就要有意識的去多教孩子說話,而這個過程也是需要方法的。

    1、 面對面教

    十個月之後就要讓孩子清楚的看到大人嘴巴發出聲音的形狀,這是教會孩子發音的第一步。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特別忙碌,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和孩子說話,可是一週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掌握說話的技巧,只是通過聲音很"說出"正確的詞彙來。

    這和我們在學習英語等其他外語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很多老師要求學生認真的看口形,就是要讓學生看出每個發音的技巧和區別,才能最快的掌握語言。所以,家長要教孩子說話,一定要保證和孩子面對面的說,才能達到目的。

    2、 不要通過裝置來完成教的過程

    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太忙了,沒有時間,就會想用電視來教孩子,他們認為電視也會發出聲音,而且兒童類節目的聲音更加悅耳動聽,如果是這種想法,孩子是很難學會說話的。並且電視的畫面會妨礙了和家人的交流,兒科專家甚至建議,孩子在學會說話之前,最好連電視都不要開,太多的雜音會讓寶寶根本聽不清家長的話,對於學習說話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3、 讓孩子說出來

    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實踐,如何讓孩子說出來。孩子開始學說話之後,一定要讓他們多運用。比如孩子想要蘋果,比比劃劃的時候,大人千萬不要直接滿足,可以告訴孩子說出"蘋果",實際物品和語言相結合,這樣孩子不僅能夠很好的理解語言的意思,而且還印象深刻,以後再碰到,就能夠準確的說出來了。

    影響孩子說話早晚的原因

    1、 遺傳基因

    這也是導致孩子說話早晚有差別的一大原因。如果孩子到了兩週歲還不怎麼會說話,可以詢問下孩子的祖父母輩,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這是會遺傳的,如果確定了有遺傳因素,家長們也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幫助。

    2、 健康因素

    在寶寶大概6個月的時候,體檢時醫生會對舌頭進行檢查,有一項就是針對語言的。如果舌下繫帶一直連到舌尖,嘴巴都張不開,這就會嚴重阻礙孩子的說話能力,醫生會建議進行小手術來進行治療,這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儘早治療,這樣才不會錯過孩子的最佳說話時間。

    所以,家長們對於孩子多大開始說話不要太介意,這和個體,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巨大的關聯,家長們應該積極的帶著孩子去說,去學,才是讓孩子們順利說話的關鍵。

  • 12 # 活蹦亂跳小松噓

    1、有的孩子在7-8月大的時候就能夠發出爸爸媽媽這些簡單像聲詞語了。多半是無意識發音。

    2、1歲左右可以的叫寶寶、媽媽了

    3、1歲半可以聽懂大人簡單指令要求。

    4、2歲左右可以回單簡單的問題了。

    5、3歲可以簡單表達自己思想。說話開始有初步的邏輯.

    以上只是發育的平均水平,誤差幾個月都很正常。要是你家寶寶比這個快幾個月,那隻能說明你家孩子發育真的很快,神童啊。

    一個語言遲緩的孩子可能來牽涉到感覺統合、動作與社互動動失調與障礙問題,因此語言遲緩通常不單純,必須由專業人員評估孩童整體發展狀況。臨床上許多家長帶著不說話的孩童來就醫,因而發現孩童其他發展問題。

    聽覺聽力的缺損會直接影響語言學習,特別是單耳聽覺障礙容易被忽視,因為孩子其中一側仍對聲音有反應,但聽知覺辨識度差或吵雜環境聽覺接受不良,直接造成語言發展遲緩。

    2.家庭環境刺激過少

    隔代教養(長輩年長)或父母忙碌缺乏與幼童有語言互動的機會,讓孩子在「學語前期」時聽覺刺激過少、聽語詞指令的理解度差,而大人的忙碌在「要求孩子開口」的情境更少,自然影響到的語言發展。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語言發育期,兩口子都是忙著玩遊戲,忽略和耽誤了孩子,結果孩子在2歲多還只能簡單的說一些疊詞。

    3.情緒障礙,如自閉症、過動

    自閉症孩童在瞭解他人口語、肢體語言(手勢、表情)等大多有困難,甚至30%~50%的自閉症兒童沒有溝通語言,即使有語言的孩童,也常出現像鸚鵡的仿說,並非真正語言互動。

    另外還出現代名詞反轉、答非所問、聲調單調等特徵。而過動的孩子由於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調解與感覺統合失調,常常會以行動代替語言,而出現語言遲緩。

    4.嚴重早產、大腦神經系統疾病

    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重大疾患、染色體異常、腦傷(腦性麻痺)…等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良,則容易出現認知學習落後、聽理解與語言遲緩、動作與感覺統合失調等問題。

    遇到以上這些狀況時,最好儘速尋找兒童專業找出問題,早日訂定教育計畫。

    一般來說,多數寶寶在這個年齡段都能開始說話,只不過有的寶寶嘴巴巧一點,會說得多一些;而有的寶寶嘴巴笨一點,說得少一點。但也不排除個體差異。這是由每個人的性格、家庭環境、教育情況、身體狀況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熱情開朗的寶寶,會主動與人搭腔,說話就早,口齒相對來說就清楚。性格內向的寶寶,沉默寡言,不善言談,口齒就相對笨拙一些。事實證明,有很多寶寶說話確實比較遲,有些到了3歲還說不出幾句話來,而實際上寶寶的其他方面都很正常,有的甚至也很聰明。

    對於說話遲的寶寶,父母也要認真地進行觀察,首先要看看寶寶的聽力是否有問題,能不能聽懂別人的話,如果大人的話寶寶全能聽懂,就是不願意開口說,那寶寶的聽力和智力一般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果別人對寶寶講話,而寶寶反應很遲鈍,甚至無反應,到2歲左右,寶寶還不會講話或者發音含糊不清,特別是以往曾接受過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治療的寶寶,則應懷疑耳朵聽力可能有問題,應帶寶寶去耳鼻喉科進行詳細檢查。因為這些藥物對聽神經有毒性,會損傷聽神經而影響聽力,聽力不正常必然要影響寶寶語言的發展。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識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軟體體驗超好,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13 # 小林子啦啦啦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寶寶一歲左右就可以學會說話,能夠簡單說一些詞語或句子,而最晚也不應超過兩三歲。不過小寶寶學會說話具體情況也會因人而異,有的寶寶說學說話較早,也有的小寶寶語言發展能力較為滯後,所以說話會較遲一點。

    一歲以後隨著寶寶逐漸的年齡增加,語言表達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通常在3、4歲就可以講一些簡單的小故事,背誦一些歌謠和唱一些簡單的兒歌。但若是到2、3歲時還不能很好說話或者是不說話,這屬於異常情況,所以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檢查。

    一歲左右也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較為迅速階段,此時要注重營造一個較好的學習語言環境。家長多和寶寶多說話,這樣能夠較早的讓寶寶產生模擬行為,從而也可以儘早的學會開口說話。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4 # 珍紐倍羊奶粉

    牙牙學語,什麼時候聽到寶寶第一聲叫出“媽媽”,媽媽的心都融化了。

    有的孩子開口早,周圍人都誇“聰明”;

    有的遲遲不會說話,大家安慰說“貴人開口晚“;

    有的孩子會說話了,但是隻會說單音節,複雜的句子不會說,急的直哭。

    孩子說話的過程,看似是成長的一個普通階段,其實學問大著呢。

    1、其實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清晰了。開始,他是用舌頭、嘴脣、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後,就能咿咿呀呀了。

    2、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絡起來。這要到他大約1歲左右才能做到。

    3、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

    4、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如何幫助寶寶鍛鍊語音能力?

    1、按部就班地新增輔食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很重要。為寶寶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咀嚼使寶寶的口腔得到鍛鍊,使表達語言的硬體裝置趨於成熟。有些寶寶因為沒有咀嚼鍛鍊,在學習語言時,咽喉和口腔肌肉不知道如何配合,出現不知如何發聲現象,所以該到新增哪一類輔食的時候,都不要忽視。

    2、現在有些家庭裡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在家庭環境裡,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3、多說給寶寶聽:不會說話的寶寶能通過耳朵接受資訊,為他們日後的“說”打基礎。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孩子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並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

    4、多製造寶寶發聲的機會:寶寶會用“咿、呀、哈、嗚”等聲音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恰是培養寶寶模仿發音的好時機。當他們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溼了時,媽媽趁機替他把這些願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孩子聽,然後等待寶寶的反應。如此天天重複,就等於在他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孩子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 15 # 8爪媽媽

    從您說的情況看,孩子具備發聲的條件,但語言發育還是有些落後,通常孩子在一歲就一口了,您提到的幾個方面,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有影響的,目前很多語言遲緩孩子先天發育並沒有問題,而是後天錯誤的教養方式,在三歲前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造成影響,那麼針對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升語言,給您些建議:

    避免錯誤教養方式

    ,如:

    缺乏語言環境,即平時和孩子互動時間少,孩子長時間看電子產品,語言不能形成互動,全家對孩子代勞過多,凡事孩子不表達,就替完成,語言不統一,如:老人或是保姆,主要的餵養人說方言,其他人說普通話過度保護、運動量少,身體得不到充分鍛鍊

    下面給您提供些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供參考:

    1.發聲自測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仿說能力或意識後,家長儘量引導讓孩子把所有的拼音仿說一遍,如果都能仿說下來,或完成80%,說明孩子發音沒問題,但會發音,不代表會說,能說,能理解,有些孩子會背誦古詩百首,識字千個,卻仍不會交流,因為,語言交流是相互的,簡單來說,就是有來有往,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對方的意思,也就很難有張口的意願,只有理解了對方的語言,才能表達,並形成雙向互動。

    很多語言發育遲緩孩子,較為敏感,並缺乏安全感,長期的語言不表達,一但形成習慣,即使會說後,仍然不敢說,這就像我們成人,會背英語單詞,會說句型,但卻不敢直接英語交流,所以,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前期進行的是語言開發,後期還要考慮孩子心理上的建設。

    2.理解尤其重要

    有些家長在家裡放一張掛圖,開始教孩子識字,孩子跟著仿說,對於這種教學方式,我是不鼓勵的,我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通常是按照:聽、說、讀、寫這樣的順序,對於語言遲緩孩子,聽說還不順暢的時候,就讓孩子去讀,這樣孩子只是刻板的記憶,並不理解漢字的意義。就是說,與其讓孩子認識漢字:貓,不如讓孩子會指認:貓,更為適合孩子。

    所以,有時在對孩子訓練的時候,如果孩子暫時對某個詞仿說不出,但孩子會指認就代表孩子理解了,即可通過,可繼續進行後面的訓練,過段時間再來引導,孩子也許就會說了,所以,不要因某個問題,或某個發音而停止不前!

    同時,結合孩子能夠發出來的聲音,去拓展相應的語言,並結合場景實物引導示範!

    舉例:

    孩子會說:媽媽,就可試著幫助孩子拓展發出:摸摸,花花這樣的音。

    舉例:

    喝水,家長先示範說:喝水,引導孩子發聲,至少孩子說出一個字,再滿足需求。

    針對這個舉例,我要做下說明:

    說明:

    專注力訓練舉例:如拼插積木、畫迷宮等

    感統訓練舉例:跳床、在地下爬行等

    我釋出了很多提升孩子語言的文章,建議家長都看看,如想系統學習,也可瞭解下我的專欄課程,課程視訊實操講解演示,從字母拼音ɑ o e開始,詳細列舉了發音方法,同時總結了一些易發聲、易理解的漢字,從無聲無語言教起!

    語言遲緩的孩子除了不愛說話,通常還會存在感統失調,專注力欠缺的問題,所以,訂購課程後,還會贈送這方面的電子資料:語言康復機構認知卡+感統訓練+口肌訓練+注意力訓練卡!

  • 16 # 沫之雨兒

    小孩正常的言語_語言發育高峰期大約是13月左右。一般12~13月齡的嬰幼兒可以有意義的發“ba”,“ma”單音,到18月齡的嬰幼兒應該可以說10以上的單音如“爸”,“媽”,“車”,“抱”,“要”,“好”等等。如果18月齡的嬰幼兒沒有達到此標準,那麼需警惕是否有言語-語言發育遲緩。

    快速問醫生

    小孩正常多久會說話

    2017-09-30 10:12:17

    趙路紅主治醫師普通外科

    長治市婦幼保健院三甲

    小孩多大會說話呢?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特別是年輕父母所疑問的一點。為什麼別人家一歲多的小孩都能叫爸爸媽媽了,而自己的小孩卻不說話呢?其實,小孩的語言發育有著4個階段,父母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了解自己寶寶多大說話,語言發育是否正常。

    正常孩子語言發育的過程有4個階段:

    1、預備期(0-1歲):是咿呀作語和初步理解階段,故又稱“先聲期”。到孩子8個月時發聲練習達到高峰,會開始開始說疊音字,如爸爸、媽媽,並會逐漸改變音量和音詞以模模擬正的語言。

    2、語言發育一期(1-2歲):說話較晚的孩子到1.5歲時基本都會說了,這段時期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能聽懂大人說的話。

    3、語言發育第二期(2-3歲):能說短句,如吃飯、上班、我餓了、爸爸回來了、我們走吧等。

    4、完備期(3-6歲):說話流利,講話清楚,會用很多詞類,接近成人說話能力,會說句子。

    兒科醫生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聽覺中樞與發音中樞間建立直接聯絡時,小兒就會學會發出有自己意思的語音。

  • 17 # 小安安的孃親

    寶寶的語言發展階段分為簡單發音階段(由出生開始的無差別哭聲逐漸分化為在哭聲響度音調上不同需求的差異)、連續發音階段(從開始咿呀學語到雙音節和多音節明顯增多)和說話萌芽階段(咿呀學語達到高峰,能調節自己的發音,並模仿大人的語音)。

    一般的來說,寶寶3-4個月開始能咿咿呀呀啊啊的發音,6-8個月以後能發 "爸爸""媽媽"這樣簡單的複音,12個月以後能說"蘋果""吃飯"這樣簡單單詞,2歲左右能說"媽媽跟寶寶玩"這樣簡單的句子,3歲能說比較複雜的句子和對話,4歲能講簡單故事。

    但是每個孩子開口說話時間、學說話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家開口就比較遲,差不多快一歲的時候叫的爸爸媽媽,後來經常跟她多說多指多認多交流,在一歲半就能講很多複音單詞,現在20個月能簡單對話和講比較長的句子了。

    那麼如何引導呢?

    首先,訓練孩子講話是個很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細心觀察並積極促進這個過程。從最簡單的一個字慢慢增加到兩三個字。平時呢,讓孩子多聽多指多認多練。多聽就是聽聽一些外界簡單的聲音。多指就是身邊看見了什麼東西都要跟寶寶講解一下。多認就是通過一些圖片卡片廣告上的圖形和符號來認識事物。多練就是當孩子對說話發生興趣後,雖然他還不會以規範的語言正確發音,但他會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語,並不在意有沒有聽眾。這時成人千萬不可打斷他,或笑話他,而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學說話的機會和讓他敢於說話的良好氣氛,如給他吃餅乾時,將兩三個字分割開來說餅-幹,寶-寶,吸引他以最大的興趣模仿,多多練習。家長還要做到多幫助多鼓勵。細心觀察孩子的行動,通過他的面部表情,體態語來猜想他的意圖,若是他講不出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時,你可幫他一下,適當地代他說出想要說的話。如他面對著大門或指著大門很激動時,你可問他:“你想到外面去玩嗎?"你猜對了,孩子會表現高興,有時猜不對,會使他失望、流淚,甚至發脾氣,這時你可再問,也可以鼓勵他再表示自己的要求,不管怎樣,你的孩子會立即作反應。這些都能促進他努力學說話。孩子有了充分的機會說話了,會簡單表達自己的一些思想,作為家長要鼓勵他,比如,孩子想讓你坐下來"媽媽,凳子,坐",你要學會鼓勵他"寶貝想讓媽媽坐下來休息呀,寶貝真棒!"但是,在孩子學語言時大人也不宜過分地誇耀,以免影響他積極表達的情緒。

  • 18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很多家長疑惑“要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寶寶說話?”答案是“從寶寶出生後就可以了”。

     0~3個月的寶寶語言發展水平儘管還是處於簡單發音階段,也不能說出真正的語言,但是寶寶時刻準備著與你的交流,所以,從0歲起開始與寶寶“說話”吧!

      雖然寶寶要到1歲左右才能說出並能理解其語義的單詞,但在這之前的1年裡,他已經開始練習控制發音、掌握語義,為日後的“開始說話”做準備。

      新生兒從剛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傾聽周圍人發出的語音以及各種聲音,但還不能聽懂人們說話的意思,他們開始自發地發出一些語音,但不能主動模仿別人的發音,一直到4個月,他都處在自發的語音發聲練習階段。

      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首先具有的是聽的能力,尤其是對聲音有定向力,這就使寶寶出生後具有了與父母交流的可能。儘管他們暫時不會說話,可千萬不要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

      0~3個月語言發展指標

      聽覺比較敏銳,突然聽到聲響會嚇一跳;聽到陌生的聲音會停下正在做的動作;不同型別的哭聲代表不同的意思;能用眼睛盯著說話者約30秒鐘;父母和他進行面對面“交談”時,能對父母的聲音做出微笑、翕動的嘴脣等反應;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如“a、e、g、k”的聲音。

      你會發現寶寶眼睛瞪得很大,表情喜悅,既沒有要求吃奶,也沒要求換尿片,這只是喉嚨裡發出的自然的聲音,就像大人高興時哼著小曲一樣,很快你就可以聽到小寶寶經常發出這樣的聲音“o”“a”“p”,這時寶寶還不會控制自己的發音,基本都是無規律的,還處於語言訓練的自然階段,仍然不是真正的語音。

     哭,是寶寶發音器官為語言發展所做的最初的發聲準備,是寶寶通過聲音表達自己意思的第一個方式。一個多月後,孩子除了會哭叫外,開始發音,這時寶寶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這既不是哭也不是語言,寶寶的這種聲音只有在情緒良好的時候才會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家長應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