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竹林十柒
-
2 # 沁水之陽
有些人認為好像只有讀書才是教育孩子,其實對孩子的教育陪伴著他成長的整個過程,圍繞他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明的家長往往利用每一個細小事物,去培養孩子的社會道德,吃苦耐勞精神,尊老愛幼等一系列優良品質,但這些優良品質的形成是以孩子吃些苦為代價的,而吃的這些苦將會對他在今後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產生有力的幫助。
自從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以前五六個甚至七八個孩子突然變成了獨苗苗,孩子怎麼不成了寶貝金疙瘩?一個個成了一家人圍著伺候的小皇上,苦了一家人不能苦孩子成了今世的信條,在他眼中自己享樂別人辛苦好像是應該的,你該怎麼能指望他替老人承擔辛苦?當然有的會說我的孩子可不是獨生子女!但社會大環境一旦形成,可是要影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完全不單是農村,城市也是這樣,很多事老傢伙不得不老當益壯,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
3 # 老彭32943
中國幾千年就是水往F流,老人做死也不願後輩做農活,因為農村的產品太不值錢了,做一個月不如城裡打工一天的收入
-
4 # 蘭心169742012
就我們家鄉來說,不光是炎熱夏季,基本都是一年四季在地裡勞做的都是老年人,年輕人有在外打工的不種地,也有很多在家無所事事,乾點活兒既怕髒又怕累,冷了怕冷,熱了怕熱,家裡外面的活兒都是老人在幹,這個現象不在少數,而是普遍現象,社會風氣,又能怎麼樣呢,說到底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出了問題,而且這種社會風氣是一代不如一代,已經根深蒂固,非常無奈
-
5 # 鄭裕夢
現在的年輕人是在蜜缸里長大的,不經歷個苦難,不知道一粒米來之不易,一分錢要出多汗,大多數是獨子,老人是最怕痛孩子受苦的,所以寧可自己勞累也不叫孩子做I;二來老人是粗茶淡飯養大的,知道生話的艱辛,怕天災收入不保,不做工怕錯個了季節,所以大熱天的加班加點趕季節搶收搶種,錯個了就要明年。
-
6 # 詩壇怪才
你所說的這種現象確實是有!但不可一概而論、這個問題裡面有幾個原因在裡面!一種是因農活不多、不是在搶收季節,地裡又沒有多少事情做!再加上她們的子女都有各自的工作或事情要做、所以才無暇顧及父母的事情!二是因為一般的老人、都是勞苦大眾出身的!她們過慣了苦日子、在家閒不住!但凡是隻要是種地的、你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事情幹、但前提是隻要你勤快不怕苦!那麼你就沒有歇時、天天都有幹不完的事情在等你做。三是現在的年輕人、自打出孃胎就沒吃過苦、受過罪!她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種地、我所指的不光是城裡的!而是包括農村出身的孩子、她們都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就是、作為農村孩子經常走在田間的小道上!為她們的父母送個飯菜、茶水之類的,這個肯定是有的!但要是叫她們幫父母幹農活、估計是沒有幾個會做的,有的到現在鋤頭都不知道怎麼拿!還談何做事?四是有的孩子看見父母在田間勞作!體諒父母的辛苦、再加上閒暇,就會主動幫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也有的年輕人,生來就是好逸惡勞!就算她們的父母在田間勞作,她也會裝作看不見,儘量避之繞道而行!其目的就是怕人講她懶……哈哈哈……在我的記憶裡、做田的確實是苦!記得在剛包產到戶的時候,家家都分到了應有的土地!那是八十年代的時候、在這之前是家家糧食都不夠吃!因為都是孩子太多、又小不能做事情!除了玩就是吃、到了收稻穀的時候!都是按公分的多少、然後再給你稱糧食!所以才導致基本是家家糧食都不夠吃、沒有辦法、一般情況下都是找人家借糧!等到新稻穀上市再還之。正是因為如此,剛分到田的是家家戶戶都插兩次秧、收兩次稻穀!一次是早稻、一次是晚稻!也就是像這個六月的季節、正是搶種搶收的時候!那真是一個字:苦!又要割稻子、割個以後連稻杆子,一起挑到打穀場脫粒!又要曬草、又要曬稻!還要防止天下雨、一般的人家都是七八畝田都是早稻!好傢伙累的無法言表、又要割稻、又要打稻、犁田、上水、拔秧、插秧、曬稻、曬草、挑稻、草、下肥!等等幹不完的事情,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像現在的:打田機,收割機、插秧機等等機械!有的就是老式的抽水機、再加脫粒機!所以一場:雙搶!幹下來以後、都累癱倒了!都曬的是黢黑、就望到兩眼眨眨的!脖子曬的就像是:大黑魚!人都基本上是瘦了一圈,但令人費解的是個個都健康!而且是很少有人受熱、就算是受了熱!吃幾粒:仁丹或:十滴水!稍作休息就得繼續幹、因為是:雙搶!容不得半點懈怠,真正做到了輕傷不下火線的決心!這就是當年:雙搶,的真實寫照!哪像現在的人、都是:嬌三娘!的化身、是嬌氣十足!這種苦只有我們六十年代的加往上的都吃過,至於八十年代再往後的!就都基本上沒有吃過什麼苦了。那個年代的夏天也很熱!要是到了下午、田裡的水是燙不得了!難以下腳、而且到了晚上又沒電風扇!有的就是像芭蕉一樣的扇子、蚊子也多!但就是風不多、難以消暑!反之現在的人們真是舒服、只要天一開始熱!在家裡不是電風扇就是空調、就算這樣還叫苦連天的!真是無語了。
-
7 # 量子讀書
很顯然,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想法不一樣,是由於人們對生產勞動的看法和態度不同。
這很正常,涉及不到勤勞和好吃懶做等道德、敬業問題,也涉及不到是否孝敬老人的問題。
對於農活,他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算,反正又不能指望地裡莊稼的收成過日子。
-
8 # 使用者4902813236477
的確農村不管是復天還是是冬天,一般卻是老人在幹活,兒女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現在農村都是一個或二個小孩,小時候當著寶,吃要吃好的,穿也穿好的,什麼事也不叫孩子去做,父母心疼自己的兒女是人之常情,但我個人而言,對待孩子要疼在l心裡,在孩子小時候應該叫他做點家務事,要有個良好的習慣,長大了也知道邦父母分擔一些,象父母在外累,兒女在家玩這不能全怪兒女,只怪父母小時候太弱愛他們了,長大了好象他們就該玩,父母就該做一樣,有時過餘的疼小孩,有時是在害他。我還那句話疼孩子要疼往心裡。我家鄉現在有幾司話是這樣說的,父母是傭人,兒女是耍人,孫兒孫女是先人。這就是現在農村的生話現象。
-
9 # 一二山345
老二已經近七十的人了,是莊上第一能幹的人,人家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也是真的,其婆娘也能幹無比。
七月流火。最熱的天裡,老二也是閒不住的,這時要說正是農閒時,老二雖說快七十的人了,還是東莊找活幹幾天,西莊找活幹幾天,偶爾外面的活幹沒了,可應該好好在家歇兩天的,這是不可能的,每到小晌午,天熱得已沒法出門的時候,人家便會去地裡找活幹,你若說天太熱沒法下地幹活,人家則會說,屋裡呆不住(熱),地裡有風,涼快。
因為時代的進步,現在不分炎涼拚死拼活幹的老人已經也不多了,僅有的一些,有的是生活所逼,不幹不行,有的是貪得無厭,能扒就扒,像老二這種人,是即貪又閒不住、兩天不幹活就渾身不自在的那種人。
老二是有孩子的,老二的孩也能幹,對老二倆口也非常孝順。但孩子的思想非常現實、"進步“,很是想得開。老二倆口吃苦耐勞,省衣節食是一輩子了,孩子們則是該吃吃該喝喝,該乾乾該掙掙,只是花起錢來絕不像老二倆口精打細算的。在這下火的日子裡,老二屋裡熱得呆不住,只好去地裡找涼(老年人都知道,在炎熱的夏季裡,地裡只要有點風,確是比在家裡涼快一些),而孩子倆口帶孫子只管開著空調在家裡享受。
炎熱的夏季,老年人下地,年輕人在家享受的現象,透過上面的老二和孩子,你便可以瞭解一些為什麼,總體上來說,適逢開放的孩子們,對人生,對生活的認識與老人絕不在一個層面上了。也就是說這種現象,是上下兩代人思想落差造成的,不知您認可不?
回覆列表
#我,無條件寫作#
炎熱夏季,地裡多是老人在幹活,年輕人怕熱在家裡閒逛。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這種現象是有,但不是普遍現象。很多年輕人還是積極向上的。
農村的年輕人不願意下地幹活,他們寧願去工廠打工,哪怕是幹苦力,都不願意下地幹農活。這種現象確實很普遍。
農村地裡幹活回報率低,年輕人怎會願意留在家裡務農?留在家裡務農,根本無法滿足現代年輕人的需求。除非家裡有辦工廠,或者小作坊,或者養殖戶。不然留不住年輕人在家務農。
不去上班,又不下地幹活的年輕人很少,這種人屬於好吃懶做的人,屬於典型的農村啃老族。
啃老的人生在哪裡都啃老,勤奮努力的人在什麼環境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