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識科學

    這個問題倒是可以從參加科技活動的意義和熱度上來說。從意義上來說,能夠組織青少年參加國內、國際的科技活動或賽事是很有意義的,比如科學交流活動、科學營地和科技創新賽事,同時政府、學校和教育機構對此也更加的關注,像在國內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美國的英特爾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等活動,都是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頂級賽事,匯聚了各國的優秀孩子。從熱度上來說,中國從2013年左右引入國際上的STEM教育理念,到後來教育部門推進STEM或STEAM教育,以及民間眾多的社會機構、教育與機構紛紛加入到STEM教育的推廣之中,也不難看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潮流。

  • 2 # 踏石留痕

    不僅含金量高,而且還必須做。千萬不能做馬謖,紙上談兵。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華為科研團隊平均年齡30歲,深圳大鵬無人機賣到了全世界,她的科技水平超越全世界任何一款無人機,而他的科研人員都是28歲已下的青年才俊。這說明什麼?這再次說明:青少年強,則中國就強。毛主席在1957年接見留蘇學生時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

    組織學生在適當的時候參觀科技活動是必須的,僅坐在學校學理論不全面,不完整,要走出校門,理論聯絡實際,在理論指導下,動手操作,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造福社會,這才是最重要的。青少年參觀一些科技展,看到一些實物,能夠極大的引起他們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創新的動力。就像你從電視上看到太空倉沒有多大的好奇,但你親自坐進去以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你會連問多個為什麼?你就有動手造一個的衝動。

    為什麼中國有一個科學院,還有一個工程院,就是既要有高深的理論,又要有動手製造的能力和水平。其實,中國不缺高科技理論,缺的是運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因此,組織青少年參觀科技活動十分必要,也應該作為制度堅持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中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一說,有多少人又正在經歷七年之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