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城市群由於集聚了大規模人口和經濟活動,環境汙染等“大城市病”日益凸顯。除了霧霾之外,部分城市群的酸雨汙染也不可小覷。環保部監測顯示,2016年我國酸雨區面積約為69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7.2%。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酸雨汙染“重災區”與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在空間分佈上高度重疊。
2
回覆列表
  • 1 # 張文忠

    大城市通常是一個國家或大區域的經濟、貿易、金融、交通、科技、教育等中心,大城市自然也就成為財富集聚、技術創新、文化和資訊傳播的中心。對個人和企業而言,大城市可以賺取更多的收入,獲得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增加更豐富的知識技能和資訊,因此,大城市自然成為人口、企業和各種組織的集聚中心,這也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帶來的各種好處。但隨著城市人口進一步擴大,城市的承載能力不能滿足快速增加的人口對各種公共服務和設施的需求時,造成大城市各種負面的效應就不斷的體現出來,比如交通擁擠、環境汙染、住房困難、入學難和看病難等問題。

    “大城市病”從世界範圍來看,儘管具有普遍性,但只要規劃、建設和管理做到位,完全是可以緩減和避免的。中國“大城市病”出現的原因,我認為主要與我們發展速度過快有關,中國城市化用了40年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城市化歷程,在壓縮的時空發展中,許多問題集中表現出來,因此“大城市病”表現的更為嚴重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我一直認為“大城市病”與管理水平有直接的關係,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人口多為藉口而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很多大城市缺乏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比如亂停車、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只要管理責任到位,完全是可以解決的。交通問題則與規劃、建設等有關,比如高質量的學校和醫院佈局過於集中,造成區域性區域交通擁堵,而職住過於分離,帶來遠距離通勤和通學,也是早晚高峰擁堵的重要原因,當然,公交出行比例過低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總之,我認為“大城市病”確實有客觀因素,但我們更應該從主觀出發來積極化解這些問題,尤其是要加大城市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和精細化,才是緩減“大城市病”的關鍵所在,而不應該以人口多為藉口推諉責任。

  • 2 # 性本自然

    這個是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工業化,人口聚集,生活垃圾廢棄物等等,引發或使這些問題趨於嚴重。

    我覺得,首先沒必要妖魔化這個問題,不只是中國存在,這是現代化程序必然遇到,必然會被解決的問題。比如倫敦的霧都,以及當時引發的高死亡率。

    然後是尋求解決治理辦法,比如現在採取的環保措施,停產,限產。再比如區域協同發展,人口分散到中小城市,減輕一線城市壓力,又能提高中小城市工資水平。

    關於環保,個人認為,停限產雖然暫時減輕環境汙染,還是需要幫助企業建立環保生產,從根本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到好吃的東西,你是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