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否
-
2 # 格拉納達1
現在的樂壇音樂我只看兩個人的,李榮浩,鄧紫棋,以前杰倫林俊杰王力巨集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再也沒有了,只有一些網路歌手一人也就那幾首歌
-
3 # 古箏時光留聲機
暫且先認定題主說的是流行音樂,我再進行展開。
這是全球化現象,只是華語圈底子薄毀壞更徹底一些。
我一年大概聽40-60張中文新專輯,我覺得我應該有一定發言權。
這類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提的都是十幾年前,他們不會提譚詠麟和張國榮爭霸、林憶蓮和葉倩文爭霸、張惠妹和李玟爭霸,往往提到的都是十幾年前,而且提的都是周王陶林。因為這恰好是實體唱片轉向流媒體音樂的轉型期,這是實體唱片業最後的輝煌期。
後續聽眾們轉向了什麼平臺?當時特別火的百度音樂還記得嗎?百度音樂滿是盜版mp3隨便下,這個時候雖然歌手無法從中賺錢,但是名聲就在這個時候積累下來了。
多的是那些吹周杰倫是自己的青春,結果一看,當年的磁帶一張未買(請勿對號入座),這種環境下音樂人勢必不會有太高的產出,因為出唱片不賺錢,開演唱會、多跑通告才有錢。
由於這些歌手都紅極一時,而且偏偏是在唱片業死前火的,就導致了這批歌手普遍“老而不僵”,不存在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因為後浪推不上來了,沒有渠道推上來了。
所以資本開始進行了偶像化的探索,因為賣唱片不賺錢,日本開啟了“握手券”模式,臺灣馬上看樣學樣推出了羅志祥,羅志祥的賣唱片模式是,賣了唱片可以有一個抱抱,你看,如出一轍。
資本化運作興起,偶像行業突飛猛進,畢竟比起老老實實唱歌,這樣可以給經濟公司送來更多的錢。
這個時候你就再去看各大音樂平臺,你只能看到各種流量藝人霸榜,因為這是資本運作,無可奈何,發達國家都不可避免。
試問這兩三年,日本出了米津玄師靠著電視劇的光,一曲lemon火出圈之外,還有歌手能出頭的嗎?歐美有新人歌手火出圈的嗎?唱片工業發達如歐美如日本,都已經推不動新人了,更何況底子本來就薄的中文圈呢?
迴歸正題:
試問一下,開啟qq音樂,你會去選擇聽“抖音神曲”,選擇去聽排行榜前幾位的歌,還是一個進不了排行榜、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歌手的歌?你是否會去聽一個名字連百度百科都沒有的歌手的歌?
大多數人不會吧?
比如我記得18年金曲獎,最佳男歌手入圍,有一個歌手叫許書豪,當時同樣入圍的有:林俊杰、陳奕迅、宋念宇、李玖哲。我直到今天,都沒看到有人為他建過百度百科詞條,我也是靠18年的入圍名單才知道他,然後我去聽了之後才有關注,才知道去年他發了新專輯,一聽,果然不錯。
又比如,在歌手上奇襲華晨宇之前,有多少人認識劉柏辛?儘管她在之前就參加了綜藝節目還拿了挺高的名次。
宮閣、丁世光,這兩位我也相當喜歡的歌手,去年年底都發布了新專輯,也都是入圍過金曲獎的歌手,又有幾個人知道?
我和別人安利佛跳牆,別人聽到了都直搖頭,我必須要搬出主唱是戴佩妮,他們才有幾個願意去聽,大多數人甚至戴佩妮也不認識。
說華語樂壇衰落的人,你們聽過主流流行樂這幾年的新專輯嗎?或者你們會主動去聽一些新專輯嗎?現在不是唱片時代,出唱片不賺錢,除了頂尖流量如周杰倫、林俊杰、蔡依林,否則出新專輯都是毫無聲音的。算是比較有名氣的張韶涵、鄧紫棋、梁靜茹、周筆暢,還有難得發一次唱片的伍佰、周華健,這些歌手去年的新專輯你們有聽過嗎?如果這些都沒聽過,又更何況像魏如萱、楊乃文、陳珊妮、許哲佩、潘越雲這些本就不算大眾的歌手呢?(舉這幾位是因為這幾位去年出的新專輯都挺不錯的)這些還只是主流流行樂,我可還沒提獨立音樂呢。
流媒體時代就是這麼殘酷,老歌手還能靠舊日流量吸引關注,本身沒有多大能量的老歌手還有一些新人們除了上綜藝毫無出路。
而且不得不承認,周杰倫太強了,周杰倫是幾十年難遇的天才,如果說現在樂壇因為沒有一個周杰倫級別的人物就說樂壇衰落,我認為不合理。但是可悲就可悲在,有些人實際上聽不懂周杰倫寫的歌有多麼屌,實際上喜歡的都是《星晴》、《告白氣球》這些不能展現周杰倫自身高水準的情歌,這些人本身見識淺薄,還覺得自己特牛逼,動不動就喊華語樂壇要完。有這樣一群粉絲其實客觀證明了周杰倫是真的強,很少有把流行音樂玩得那麼厲害的人還能寫出那麼多通俗向的能火遍大街小巷的。這些人雖然喜歡周杰倫,但是自身審美水平也確實沒因為喜歡周杰倫而提升多少,但是這些人聲量最大,整天說以前的華語樂壇多麼多麼強,說得自己審美水平很高,實際上就是這些人促成了中文流行音樂的現狀。
-
4 # D國小農
現在這個時代做唱片越來越不賺錢了,現在流行吳亦凡,鹿晗這樣的流量小生,就像前一段王力巨集發唱片,按道理說像王力巨集這種優質偶像,有顏有才,唱片應該可以,結果呢,愣是沒有賣過鹿晗發的唱片,說到底,還是喜歡王力巨集的那一代人已經長大了,他們要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需要理性追星,已經不是那個為了追星,可以無所顧忌的年紀了。
-
5 # 莫斯科的夜晚13379975
可能是現在的歌曲完全以商業的角度去賺錢,他在乎的是錢,而不是音樂,更不是藝術,80年代以前的音樂那可以是以音樂的角度去創作,那時的歌很多歌曲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羅大佑就是最後一個真正音樂上 的落幕人。所以總是發現聽不到自己喜歡的歌,說實話90年,00年出道的歌手我一個也不認識。
回覆列表
華語樂壇為什麼越來越不景氣了,我覺得是這幾個原因
任何人只要有流量,無論唱作如何,都有人跪舔著要給他們出歌。這幾年短視訊興起顯得越來越明顯,一個爆火的小視訊瞬間就能匯聚到大批的流量,花姐爆火的《等一分鐘》就為他彙集了百萬的流量,從此走上歌手道路。阿悠悠在別人婚禮上的獻唱,被人無意拍下傳到網路上,瞬間就成熱點,為她彙集無數流量,可笑的的是阿悠悠成名是因為魔性抖腿,但是確實走上了歌手之路。網路上不缺少網紅歌手的案例,有刻意為止的,也有無意爆紅的……不論那一種,但凡有了流量,瞬間就開啟不一樣的人生,網路時代,流量為王,入門易,人人可操作,成名快,只需要一瞬間。
當做音樂只為賺錢,可以實現秒生產,甚至一天都能完成好幾首歌。完全不顧質量,套路和絃,套用他人編曲,網路用語當做歌詞,製作怎麼省錢怎麼來,賺的卻是盆滿缽滿,我們在網路上聽歌是不是經常聽到聽一段編曲居然有好幾首歌的情況,不知道那些標註原創的歌手尷尬不尷尬。名字是誰就不說了,估計大家心裡都有好幾個人選。
第三:音樂質量粗俗化音樂審美以流量運作是方式,被這種歌不斷的帶LOW,質量好不好沒人在乎,只要有流量,爛歌也能推火,反正有粉絲買單,所以歌手也無所謂,甚至有的大流量發的歌,你還不能說他不好,不能有負面評價,否則會被認定為黑子,會被粉絲全網黑到你懷疑人生,生活不能自理,我這不是說笑話。 為了不被人黑,也不黑人,不說名字,也沒有參考圖片。
音樂理念不斷被放大,當歌手,詞曲創作人,製作人不是發自內心創作,變成了賺快錢,完任務,當其中任何一個人想要真新創作一首好歌的時候,卻苦於無人配合,不得不妥協了質量,很多歌真的只是一稿定型的,都懶的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拿了錢就走人,往出賣。去年李榮浩的新歌《麻雀》被人吐槽質量不好,我勸大家還是省省吧,一個人完成一個製作部門的工作,能聽就不錯了,你還找刺。
所以近些年來有很多歌手,被爆出抄襲,唱功差、作品爛、套用他人作品,實錘比比皆是,然而仍有人樂此不疲,而且他們火了之後呢,自然有不明白的網友為其維護,畢竟有了流量,黑白都不在重要了,我們不是常說嗎?管他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平日裡我們見到的,我們家愛豆咋咋咋……的少了嗎?
這樣也就導致了他們更加為所欲為,這是惡性迴圈,更有甚者,不知道作品是什麼卻一直高掛歌手榜單,問之曰:我家愛豆,長的好看。 以至於用心製作的高質量音樂,它並不火,火的都是一些剪下拼湊的歌曲或者流量堆積起來的歌曲,導致正經音樂人沒飯吃,投機倒把的卻賺的盆滿缽滿,很多正經音樂人也被迫,生產流水線歌曲謀生,或者參加各類節目刷刷存在,混個臉熟,弄點流量,當然了還能隨便賺點生活費,比費事費力寫首歌,唱首歌來錢多而且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