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總6856

    都督是一國重臣,是軍事家、戰略家,負有他國平安的重任,用今天的話說應該是有擔當的國防部長一職。

    國防的強大,冷兵器時代,兵器也很有代表性,主要是排兵佈陣,會用兵,把兵力用到極至,他方懂兵法者才不管輕舉妄動,就能達到一方平安。

    東吳都督任期應該陸抗最長,蜀國忘了,魏國(晉國)只有一個敵人就是吳國了,司馬炎為什麼不敢討伐,就是因為有陸抗鎮守戌邊,多次朝會都議到此事,晉朝懂軍事戰略都勸炎帝等待時機。

    司馬炎不負眾望,終於等到了孫皓罷了陸抗的官,換作他人,晉朝大都督馬上進言伐吳,炎帝沒有采納,極至奄奄一息,炎帝探訪羊祜才知他的良苦用心,舉薦杜序一舉拿下東吳,完成了三國歸晉的大業,寫出了久分必合的豪言壯語!

  • 2 # 少顏翁

    東吳四大都督各有其獨特的才能,周瑜軍事才能出色,魯肅戰略才能出眾,呂蒙將才難得,陸遜做到了出將入相。

    陸遜在面對劉備70萬大軍,沒有選擇正面交鋒,反而採用了避其鋒芒,以待時機的戰略。在前期的戰爭中,劉備接連大捷,因此就使得劉備輕視陸遜,所謂驕兵必敗,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陸遜抓住機會,採用火攻,大敗劉備。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陸遜火燒連營的戰例。

  • 3 # 四川達州

    從個人能力來說,周瑜第一

    周瑜是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面的頂級軍事人才,就三國時期來通觀,屬於非君主級別的第一人。

    曹操方面的荀彧,劉備方面的諸葛亮也是戰略佈局高手,有一定軍事才能,但戰役策劃組織與戰術指揮均遠遜於周瑜。

    其餘皆毋須提及。

    所以,周瑜是孫策的合格謀士,是孫權合格的軍師,本人是優秀的方面軍統帥。

    周瑜有謀劃江東與赤壁大戰,這是三國鼎立的基礎。

    陸遜有夷陵戰役加成,這是次於赤壁,但高於襄樊戰役的軍事成就,也是徹底擊碎蜀漢東向政策企圖的轉折。

    呂蒙的襄樊戰役雖然戰果豐厚,但屬於戰術性,也是江東全域性對劉備區域性的勝利。

  • 4 # 桃蕊碎點

    我認為三國周郎的智慧更勝一籌。他的謀略是鞏固江東,進取荊州和西南,再和曹老頭爭霸中原。可以說,沒有周郎,赤壁之戰時東吳和劉備就被曹老頭滅了,何談的三國。可惜他赤壁之戰後不久病逝。其次是陸遜、魯肅和呂蒙。

  • 5 # 平陽男人601

    我認為是魯肅智慧更勝一籌!

    因為智慧是建立在德性之上的!德是衡量人品素質的維一基礎!

    德性差,智商越高,對社會的危害越大!諸葛亮和魯肅做一下比較就,顯而易見了!

  • 6 # 青史回聲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東吳這四大水陸軍大都督。他們分別是周瑜周公瑾、魯肅魯子敬、呂蒙呂子明和陸遜陸伯言。

    至於其他三人,在我看來,略遜周瑜一籌,我想應該是陸遜了。一場不遜於赤壁之戰的夷陵之戰,徹底讓陸遜站穩了腳跟,只不過在晚年因為站錯了隊,被孫權所厭惡,之後就鬱鬱寡歡了。

    呂蒙,還不如魯肅,雖然奪取荊州讓孫權了卻了一個心病,但死得太早,無法發揮餘力。

  • 7 # 潮白評論

    陸遜,東吳乃至三國時期的一代名將,收復荊州前給關羽寫信以安其心,在夷陵戰場制定火攻劉備的計謀,比孫權小一歲的他深得主公信任,只不過晚年陷入了太子之爭鬱悶而死。陸遜不僅自己是軍事家,他還培養兒子陸抗也成為軍事家,陸遜軍事智慧更高一籌。

    東吳四大都督誰的智慧更高一籌呢?看從哪方面比較,比政治智慧魯肅更高,比軍事智慧陸遜更高,比貢獻周瑜更早,比學習能力呂蒙更快。

  • 8 # 天淡林空

    魯肅智謀更勝一籌,魯肅不僅僅是軍事家、將帥、都督,更是政治家,戰略家,謀略家,站位高,眼光遠,社稷之才,非其他三人可比。

  • 9 # 美女視姐

    感覺周瑜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在史書中,周瑜的性格並沒有那麼不堪。而作為東吳第一任都督,周瑜和孫策一起平定了江東,為孫氏一族立下了汗馬功勞。各種計謀也運用得爐火純青。在赤壁之戰中,他憑藉自己的智謀,與劉備聯手大敗曹操。用反間計使得曹操殺死蔡冒、張允,讓曹軍實力得到削弱。又與黃蓋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無一不體現出其出色的軍事才能。

    而孫策與孫權對周瑜的實力也是極為認可的。孫策死前還叮囑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孫策對周瑜的評價之高。而在三國演義中,對周瑜的描寫卻變成了奸詐、目光短淺。這與歷史上的周瑜完全不同。不過從現在來看,無論是誰,都會認為周瑜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後來蘇軾對其"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評價,更是體現了其在人們心目中的無可替代。所以個人認為,周瑜在四大都督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10 # 千年歷史千面遊

    智慧第一肯定是魯肅。魯肅在赤壁之戰之前就主動找到孫權,要求他和劉表結成同盟,並且圖謀四川,整個戰略規劃與諸葛亮隆中對幾乎一模一樣。這樣的戰略眼光,其他的幾位望塵莫及。

  • 11 # 初延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指的是周瑜、魯肅、陸遜和呂蒙,這四人都是東吳一等一的謀臣,說到這四人的智謀,個人認為周瑜更勝一籌。

    首先,周瑜文武兼備,併兼有大局觀。和魯肅不同的是,周瑜偏向于軍事方面。從孫策時代開始,周瑜就輔佐孫策統領軍隊,此人無論是在後勤方面,還是在直接指揮軍隊方面,都堪稱能手。周瑜有大局觀,劉備奪取荊州後,他一眼就看出了巴蜀的重要性。雖然他的假途滅虢之計後來被諸葛亮識破,但也足以看出周瑜的軍事才略。

    其次,周瑜有治軍的經驗,穩重無私心。孫策死後,周瑜一心輔佐孫權,雖然他偶爾與孫權發生衝突,但卻並沒有因此而忤逆孫權。和呂蒙相比,周瑜更為理性,呂蒙是專以作戰的大將,而周瑜則為理性的統帥,從從這方面來講,周瑜更為智慧。

    周瑜敢於犯顏直諫的膽識也是其他三位所不能相比的,呂蒙作為東吳大都督,有著將軍的直率,而陸遜、魯肅則過於謹慎,特別是晚年的陸遜,更無直諫的膽氣,如此,周瑜的智慧要明顯高於其他三位。

  • 12 # 90後廈漂元帥

    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魯肅都是戰略家,但周瑜過於激進,不如魯肅穩妥。而呂蒙和陸遜,比孫權戰略眼光還差。魯肅其實經常給人已呆板的感覺,但其實他是大智若愚。

    魯肅被《三國演義》給娛樂化了,成了人見人愛的呆萌寶寶。而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戰略能力可不比諸葛亮差多少。

    孫權集團有太多戰術大師,比如孫權本人、呂蒙、陸遜,但真正能稱得上戰略家的,只有周瑜和魯肅。但周瑜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北伐曹操的戰略太過激進,當時吳國還沒有那個實力。僅荊州就未必能讓東吳順利吞下,再把老本賠進去就慘了。

    魯肅因性格沉穩,他給孫權出的戰略規劃就非常靠譜。魯肅準確預見了曹操的實力,對孫權說:漢朝必被曹操取代。而我們又沒有實力一夜之間吃掉曹操,“曹操不可卒除”。

    魯肅要孫權先穩定江東的基本盤再想別的。有的小公司連小區這塊市場都沒拿下,就宣稱要做世界五百強。好高騖遠,最後只能雞飛蛋打,曹操沒滅掉,江東也丟了。魯肅說的非常清楚,“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

    接下來如何做?魯肅給出的辦法是“觀天下之釁”,也就是出現重大的戰略轉機。如果沒有這種機會,我們就保守江東,還有個吃飯的地方。在這種機會來之前,你必須穩住江東基本盤,再西伐黃祖,爭取拿下荊州,擴大江東的戰略外圍。

    江東地大物博,但最大的戰略劣勢,是敵對勢力與江東共同擁有長江天險。割據荊州的劉表雖然平庸,都能對江東構成戰略威脅。荊州萬一要落到曹操或劉備手上,你哭都來不及,這兩個梟雄是專門斷人活路的。

    為江東計,拿下荊州,把江東的長江防線向西推進數百里,讓曹操只能從長江北岸攻我,而不是北岸和西岸同時攻我,這樣我們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魯肅這個戰略構想,是對開創江東基業的孫策的激進北伐路線的否定。孫策初定江東,內部統治不穩,孫策就想和袁紹聯手,偷襲許都,幹掉曹操。成功了還好,萬一失敗呢?

    這幾年,孫權把注意力集中在經營江東上。等到曹操南下奪取荊州,意圖奪取江東時,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已穩如鐵桶。曹操勢力大,但孫權至少有了可以和曹操掰腕子的實力。

    魯肅又來給孫權洗腦了,說荊州“荊楚與國(江東)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不惜代價也要拿下。

    曹操此時還沒有進攻荊州,劉表剛死,魯肅就敏銳地察覺到曹操的意圖。說我們趕緊聯合在荊州不得志的劉備,做好曹操決戰的準備。

    有人會問,魯肅要聯合劉備,難道不知道一旦抗曹成功,劉備要從荊州割塊肉嗎?這正是魯肅的高明之處。江東單獨抗衡曹操有些吃力,拉個能墊背的劉備,只要打敗曹操,以江東的實力再收拾羽翼未豐的劉備,易如反掌。

    只不過魯肅沒想到劉備身邊的諸葛亮那麼開掛,沒有讓魯肅陰謀得逞。退一萬步講,劉備佔荊州,比曹操佔荊州更符合江東的利益。劉備只有一個荊州,論實力遠遜曹操,要活下來,必須依靠江東。而有劉備在荊州,曹操不能通過長江天險取江東,江東的安全係數大為增加。所以魯肅說“今不速往(荊州聯合劉備),恐為操所先。”

    只不過魯肅沒想到荊州的清流投降派挾制荊州小刺史劉琮降曹,這才讓劉備和孫權在鬼門關前轉一圈。

    魯肅不像孫策、周瑜那麼激進,也不像呂蒙、陸遜那麼短視。在赤壁戰勝曹操後,孫權想一口吞下荊州,沒考慮到劉備集團的生存權,這等於逼劉備倒向曹操。魯肅極力勸說孫權讓出荊州一部分給劉備。劉備有了活路,就不會投靠曹操成為我們的敵人。魯肅擔心劉備萬一拿下整個荊州,會滅掉孫權嗎?不會,一則劉備實力不夠,二則曹操還活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劉備和諸葛亮清楚這一點。

    可魯肅死後,孫權嘴上不說,心裡卻高興的撒歡。孫權早就受夠魯肅蝸牛般的戰略構想,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孫權也確實拿下了荊州,但代價卻是和劉備徹底翻臉,要不是陸遜開掛,火燒連營七百里,孫權早就要飯去了。即使之後的吳蜀再次聯合,蜀漢北伐時,兵力再短缺,也要在永安部署一支重兵,就是提防孫權再來偷東西的。

    魯肅的計劃雖然見效緩慢,卻是孫權統一天下唯一的可能。而孫權並不想統一天下,他只想拿下荊州,鞏固江東,自己在一畝三分地上快活,僅此而已。所以說魯肅的智慧更勝一籌!

  • 13 # 藍星隨筆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幫助孫策建立功業,相當於開國功臣。又在東吳危難之際,聯手劉備,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可以說沒有周瑜,就沒有東吳,不僅幫助孫策開創東吳,還在東吳危難之際保住東吳。可以說沒有周瑜就沒有東吳!雖然後來與諸葛亮爭奪荊州之戰中一敗塗地,但周瑜的智慧和功勞是不可以磨滅的。所以周瑜無論智慧和功勞都是排在四大都督之首,這一點不用質疑!

    魯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在創造和維護孫劉聯盟的貢獻上首屈一指。在東吳內部團結東吳君臣關係上更是無人可及。但魯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水平比較一般,綜合智慧只能排在周瑜之後。

    至於呂蒙,原本是大老粗一個,曾經被譏笑為吳下阿蒙!但機遇不錯,連續在周瑜和魯肅兩位都督身邊學習,為人也謙虛好學,在周瑜魯肅死後擔任大都督。後來襲取荊州也是採取了陸遜的計謀。呂蒙算是做好了一個都督的本職工作,沒有突出的貢獻。

    陸遜軍事才能可以和周瑜匹敵,讓呂蒙白衣過江襲取荊州,讓關羽敗亡。然後在夷陵大敗劉備的復仇大軍。算是對東吳有再造之恩了。夷陵之戰後,鎮守荊州,治國安民,政績突出,後拜為丞相。可以說沒有陸遜,東吳也許就把劉備給滅了。

    綜上所述按照智慧和功勞的排名:周瑜第一,陸遜第二,魯肅第三,呂蒙第四!

  • 14 # 京華媒體人

    東吳四大都督如果以智慧來排序,我的淺見是這樣排序的。

    第一名:魯肅(172年—217年)戰略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1、戰略家。早期作為周瑜的參軍協助周瑜出謀劃策,協調各種關係和後勤。魯肅曾給孫權提出類似《隆中對》一樣的戰略規劃,深得孫權賞識和喜愛。

    2、軍事家:在接替周瑜任大都督時,治軍有方,從最初的領兵四千人,迅速發展到了萬餘人。魯肅隨從孫權破過皖城。後來還通過武力幫助孫權奪取了荊州東三郡。魯肅曾單刀赴會見過關羽,而關羽不敢相逼。

    3、外交家:終其一生,都在極力維護孫劉聯盟。從赤壁之戰的初期過江遊說劉備諸葛亮開始,一直到奪取荊州三郡,在湘水劉備和孫權重兵對峙之時,魯肅據理力爭和陳述厲害關係的情況下,孫劉聯盟還是比較堅固,讓北方的曹操無機可乘。

    魯肅性格豪爽,仗義疏財,有勇有謀,無論是給孫權提出鼎足江東,據長江之險,然後可以進取天下的戰略規劃,還是從大局出發,始終堅持聯劉抗曹的基本思想,與諸葛亮的思想一致。軍事上是舉兵與關羽周璇於荊州,最後迫使劉備割讓三郡給孫權。排第一當之無愧。

    2、222年,夷陵之戰,大敗劉備。

    3、228年,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軍事上鮮有敗績,當了丞相後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2、赤壁之戰,聯合劉備抗操,取得大勝。

    3、大破曹仁,奪取了南郡。

    出兵西征益州路上,病死巴丘(今湖南嶽陽)。

    2、赤壁之戰後。協助周瑜奪取了南郡。東邊抗擊曹操,累有軍功。

    3、配合魯肅,於215年奪取了三郡。

    4、接受陸遜建議,先麻痺關羽,讓其鬆懈,然後白衣過江,巧奪荊州西三郡。

    因為呂蒙採納陸遜計謀,通過偷襲,取荊州殺關羽,造成了孫劉聯盟破裂的嚴重後果。夷陵之戰,也是兩敗俱傷。從此以後,孫劉兩家貌合神離,再也沒有機會問鼎中原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著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