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元年(1078),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官員,他姓蘇名軾,剛到這裡作知州不久,就發生了春旱,他焦急萬分,後來多方祈禱終於下了雨,現在他必須到城東石潭謝神去!
他一邊趕路,突然耳中聽到了簌簌的聲音,原來是開過的棗花輕柔地落在他寬大的官服衣襟上,這使他突然驚覺已是初夏了,春旱終於解除了呢,一笑,放慢了心情和腳步,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紡車聲,他懷著好奇側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裡,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
眼中繁忙的農村景象使他的心情閒適輕鬆起來,這真實的感官體驗激發了他作為地方官員的愉悅。繼續趕路,看見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柳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雖然衣裳貧寒但剛被女人細細漿洗過。此時行人並不多,賣主也並沒有大聲叫賣,而只是斜依著柳樹,看著賣瓜人自得的神情,他不由感受到了天氣的熾熱,突然生起想到樹下避暑的念頭來。大概中午喝了點小酒,也許應該在這午風輕暑里美美地小憩一會兒吧!二十里的路程此刻卻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曬,微醺的他漸漸感到睏意彌生。口中越來越感乾渴難耐,越走越乏,再無心緒去感嘆農家樂,他的需求變得實際而迫切起來:一盞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
那麼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他似乎並沒有多少知州的架子,誠然,在跌宕變幻的仕途裡,他一直正是這樣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隅茅屋。他把解渴解乏的希望寄託在了這野外的茅屋上,於是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是忐忑的——正值農忙時節,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於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著,當然接著便喝到了百姓雙手為他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睏倦、渴望頃刻間變成了喜悅與滿足,他精神為之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在受到了村民熱情的款待之後,終於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元豐元年(1078),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官員,他姓蘇名軾,剛到這裡作知州不久,就發生了春旱,他焦急萬分,後來多方祈禱終於下了雨,現在他必須到城東石潭謝神去!
他一邊趕路,突然耳中聽到了簌簌的聲音,原來是開過的棗花輕柔地落在他寬大的官服衣襟上,這使他突然驚覺已是初夏了,春旱終於解除了呢,一笑,放慢了心情和腳步,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紡車聲,他懷著好奇側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裡,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
眼中繁忙的農村景象使他的心情閒適輕鬆起來,這真實的感官體驗激發了他作為地方官員的愉悅。繼續趕路,看見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柳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雖然衣裳貧寒但剛被女人細細漿洗過。此時行人並不多,賣主也並沒有大聲叫賣,而只是斜依著柳樹,看著賣瓜人自得的神情,他不由感受到了天氣的熾熱,突然生起想到樹下避暑的念頭來。大概中午喝了點小酒,也許應該在這午風輕暑里美美地小憩一會兒吧!二十里的路程此刻卻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曬,微醺的他漸漸感到睏意彌生。口中越來越感乾渴難耐,越走越乏,再無心緒去感嘆農家樂,他的需求變得實際而迫切起來:一盞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
那麼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他似乎並沒有多少知州的架子,誠然,在跌宕變幻的仕途裡,他一直正是這樣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隅茅屋。他把解渴解乏的希望寄託在了這野外的茅屋上,於是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是忐忑的——正值農忙時節,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於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著,當然接著便喝到了百姓雙手為他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睏倦、渴望頃刻間變成了喜悅與滿足,他精神為之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在受到了村民熱情的款待之後,終於又重振精神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