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基本上每一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個故事講的是,只有七歲的司馬光能在這麼慌亂的時刻,如此迅速地尋找到解決辦法實屬不易,的確值的大家欽佩。但在人們都把目光集中在司馬光身上的時候,似乎漏掉了什麼東西——那就是從水缸裡出來的孩子是誰?

    可惜,宋朝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技術。但儘管如此,司馬光的事蹟還是傳遍了中原。當時的大城市,像東京、洛陽這樣的城市,已經開始流傳起了司馬光的“漫畫書”。

    不過這上官尚光也是個報恩的人,他成年之後還特意修建了一個感恩亭,以報恩公救命之恩。不過你以為小時候的司馬光僅僅就因為砸缸而出名嗎?

    不然,這位神童舉手從小是十分喜歡看《左傳》的,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背出一整本的《左傳》了!

  • 2 # 歡樂讀歷史

    話說是有這麼一天,司馬光和小夥伴在後院玩耍,其中一個男孩子是真皮爬到水缸上玩,一不小心就掉到水缸裡了,眾夥伴都嚇得不知道怎麼辦了,但是司馬光不急不忙地搬起一個大石頭砸向了大缸,小夥伴才被安全救了出來!

    一般要是失火了,那用水量可不得一盆接著一盆,所以這缸真的是很大的。

  • 3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這位掉入缸裡的人物名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長大後,對司馬光的救命之情念念不忘,就移居西南坡,還在那建了一個“感恩亭”。對恩情不忘,這仁兄的品德可以說是相當上線的,給他個大大的贊!!

    後來,人們把南坡改為上官崗、尚光崗,這就是現在河南省光山縣城西上崗村的來歷。

  • 4 # 木子君的小屋

    司馬光砸缸是我們上小學時都學過的一篇課文,講的就是北宋時的神童司馬光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結果一個小朋友掉進了院裡用來防火的水缸裡,危險時刻,其他小朋友只會哭,或者回家找媽媽,唯有司光時急中生智,用石頭砸破缸,救出了小朋友。

  • 5 # 落葉驚秋3

    救的那個小孩叫上官尚光,複姓上官。

    “尚”就是尊敬,尊崇,“光”就是司馬光的名字,連起來就是上官尊敬司馬光。

    不會這樣巧合吧,名字都有這樣膜拜的寓意。推測是小孩家人感激司馬光的救命之恩,然後就改了小孩原來的名字,要用這種方式讓被救孩子一輩子不要忘記恩人。

    果然,司馬光砸缸,讓我們熟知了機智聰明的司馬光,而被救的上官尚光,先是科舉成功,後又經商,成了富甲一方的富豪,他知恩圖報,弘揚愛心,專門建立一座“感恩亭”,世世代代傳播司馬光機智救人的美德。

  • 6 # 歷史文武君

    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在他成年之後為了感謝幼時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便在城西南坡建立了一座“感恩亭”,以此來感謝司馬光。

  • 7 # 小豆包的主人

    叫做上官尚光,上官上光當時和司馬光同歲也都是七歲的小孩。在和司馬光等一群小朋友玩的時候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面。古代的水缸多是用於救火。雨天的時候儲滿水。等到發生火災了再用。

    司馬光救了上官尚光一條命,從此以後司馬光便揚名天下。估計當時京城的漫畫書上面都是刻畫著司馬光的形象。而上官尚光的後人也知道報答。在司馬光砸缸的地方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

    司馬光後來成為北宋著名的宰相,並且修成了《資治通鑑》這一部偉大史書。而上官尚光最後也在宋朝當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 8 # 夜微涼V

    司馬光,《資治通鑑》的作者。說到這可能大多數人不太熟悉 ,但是一提到司馬光砸缸故事家喻戶曉,那麼,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呢,小編以為不太真實,首先缸,大又結實還特別的硬,以當時的技術應該是燒製不出來。而根據宋史中記載,司馬光砸的是甕,相對而言,甕比缸燒製容易,且薄又脆,更符合當時的技術。而要問救出的是誰,那麼只能說應該是群演了,主要是襯托司馬光這種處事的方法,所以一筆帶過,無從考究。歷史沒有親眼見到,誰也不能肯定,畢竟歷史也是後人寫的嘛!就像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雖然寫的都是一個事,但也有出入,具體歷史是如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9 # 理性科普者

    關鍵是藝術還是歷史。如果是藝術,我可以比作一首詩,詩是一個框架,不同的人會放進不同的東西,也就是說同一首詩,每個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從這個角度來說,被救出來的可能是你自己?謝邀請!

  • 10 # Cool小祖宗

    他救的是范仲淹,當時很意外,被淹的小孩救出來後神志不清,司馬光又掐了他的人中才清醒過來的,後來他父母在給他報私塾的時候正式起名字就用了仲淹二字,以紀念那次被淹和掐人中的經歷。

  • 11 # HuiNanHistory

    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呢?

    關於“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一般都是以《宋史·司馬光傳》作為依據: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根據後人的考證,這段記載源於北宋僧人惠洪的《冷齋夜話》,比司馬光生活的時代稍晚一些,但確實能夠證明:

    “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傳遍天下,甚至於“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

    以馬未都為代表的人曾經質疑,宋代根本燒不出淹人的大缸,所以這個故事是假的。

    但歷史真實情況不然。

    首先,這個故事不是元朝以後出現的,而是在北宋時就流行的。

    如果北宋時期沒有製作大缸的技術,故事就不可能在當時傳播開。

    其次,宋朝的壁畫可以證明:北宋時期,已經有了日常使用的儲水大缸:

    因此,這個故事應該是真實的。至於被救下的孩子是誰,史書沒有記載,大概就是司馬遷的小夥伴或家族裡的某個堂表兄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嘲笑我們家窮,這怎麼辦,感覺好自卑,可是我們家確實不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