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藥又稱小曲、藥曲、酒餅等,在不同地方,酒藥的配方、製作方法等也不盡相同。在傳統紹興酒的釀造中,酒藥是淋飯酒母的主要糖化發酵劑,它是由新早糙米粉、水及當年採收的新鮮幹辣蓼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再經上臼、上框壓平、切塊、滾角、接種、入缸保溫培養、出缸入匾、上蒸房、曬藥入庫等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由於酒藥具有糖化發酵力強、用藥量少、製作簡單、易儲存等優點。因此直至今天,在傳統黃酒的釀造中,酒藥仍是一種重要的糖化發酵劑
而選擇辣蓼草作為傳統紹興酒藥重要的配方成分之一,不僅因為它廉價且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它對穩定和提高酒藥的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酒藥重要成分的辣蓼草,在所有的黃酒教材中均沒有加以詳細介紹,對於其在酒藥中的作用介紹,也僅限於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生長素,以及對酒藥起著疏鬆的作用。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檢測技術的提高及對辣蓼草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辣蓼草對酒藥的作用不僅限於此,因此有必要對其有一個重新的、較為全面的認識。
根據《江蘇植藥志》記載,辣蓼草為蓼科植物柳葉蓼的全草,又名綿毛酸模葉蓼。味辛,性溫。一年生草本,高0.5米—2.5米,多分枝,節部膨大,莖紅色或青綠色。葉互生,披針形,長5釐米—7釐米,上面中肪兩旁常有人字形黑紋,揉之辣味。花淡紅色,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果小,熟時褐色,扁圓形或略呈三角形。花期初夏,果期秋季。辣蓼草在中國南北各地均有廣泛分佈,多生長於近水草地、流水溝中,或陰溼處。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作為一種傳統中草藥,辣蓼草的藥作價值在許多古代醫藥著作中早有介紹。《本草綱目》中記載:“辣蓼,辛,溫。”《別錄》中記載:“蓼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唐本草》中記載:“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治蛇毒入腹心悶;水煮浸腳捋之,消腳氣腫。”《本草拾遺》中記載:“蓼葉,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亂轉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葉搗敷狐刺痣;亦主小兒頭瘡。”《嶺南採藥錄》中記載:“敷跌打,洗痣疥,止癢消腫。”而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辣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止血、抗腫瘤、鎮痛等功效,其有效成分為總黃酮。n
酒藥又稱小曲、藥曲、酒餅等,在不同地方,酒藥的配方、製作方法等也不盡相同。在傳統紹興酒的釀造中,酒藥是淋飯酒母的主要糖化發酵劑,它是由新早糙米粉、水及當年採收的新鮮幹辣蓼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再經上臼、上框壓平、切塊、滾角、接種、入缸保溫培養、出缸入匾、上蒸房、曬藥入庫等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由於酒藥具有糖化發酵力強、用藥量少、製作簡單、易儲存等優點。因此直至今天,在傳統黃酒的釀造中,酒藥仍是一種重要的糖化發酵劑
而選擇辣蓼草作為傳統紹興酒藥重要的配方成分之一,不僅因為它廉價且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它對穩定和提高酒藥的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酒藥重要成分的辣蓼草,在所有的黃酒教材中均沒有加以詳細介紹,對於其在酒藥中的作用介紹,也僅限於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生長素,以及對酒藥起著疏鬆的作用。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檢測技術的提高及對辣蓼草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辣蓼草對酒藥的作用不僅限於此,因此有必要對其有一個重新的、較為全面的認識。
根據《江蘇植藥志》記載,辣蓼草為蓼科植物柳葉蓼的全草,又名綿毛酸模葉蓼。味辛,性溫。一年生草本,高0.5米—2.5米,多分枝,節部膨大,莖紅色或青綠色。葉互生,披針形,長5釐米—7釐米,上面中肪兩旁常有人字形黑紋,揉之辣味。花淡紅色,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果小,熟時褐色,扁圓形或略呈三角形。花期初夏,果期秋季。辣蓼草在中國南北各地均有廣泛分佈,多生長於近水草地、流水溝中,或陰溼處。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作為一種傳統中草藥,辣蓼草的藥作價值在許多古代醫藥著作中早有介紹。《本草綱目》中記載:“辣蓼,辛,溫。”《別錄》中記載:“蓼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唐本草》中記載:“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治蛇毒入腹心悶;水煮浸腳捋之,消腳氣腫。”《本草拾遺》中記載:“蓼葉,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亂轉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葉搗敷狐刺痣;亦主小兒頭瘡。”《嶺南採藥錄》中記載:“敷跌打,洗痣疥,止癢消腫。”而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辣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止血、抗腫瘤、鎮痛等功效,其有效成分為總黃酮。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