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mMackun
-
2 # 漫史談英
我初識餘秋雨,是在一檔電視文化節目上,是他的獨角戲,一邊揮灑著舞臺動作,一邊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字斟句酌,言辭精美,講的是中國古代文化。
後來偶爾在網上讀他寫作《文化苦旅》裡面的散文,感覺他的散文比較傳統散文,頗有不同,題材更廣,涉及面寬,思想深刻。現在網上常常拿餘秋雨來炒,有稱“文化學者”的,有稱“散文家”的,感覺有大師的味道。
餘秋雨拿得出手的,如果只有現有的議論散文的話,只能說成就有限。與民國大師朱自清的散文相比,恐怕遜色不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春》等名篇,如唐詩宋詞般不可超越,但餘秋雨我不能說出更多的了。
-
3 # 奇鷹駿
著名散文家。在文學史上開啟了文化散文的先河,開拓了散文寫作新的疆域,自有其貢獻。但因其社會參與度過深,社會形象曝光過多,進入二十世紀後寫作滑坡,固步自封,重複自己。
-
4 # 楚滇稻香老農
論才華,當名列前茅。但創作才華與真才實學之間,其實並不能劃等號。就像故事能手不一定能寫小說,寫小說的人不一定是故事天才。有的人文學感覺特別棒,但是,寫作不一定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餘秋雨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美文相對匱乏的時代橫空出世,其觀察視角和洞見文字都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頓如雨露甘霖,解渴。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接觸到大量的美文,民國時期的周作人、徐志摩,臺灣的余光中、楊牧、龍應臺,就會發現,這些作家對一樁歷史事件、一點思想火花或者一個美好景象的描摹,超出餘秋雨先生不知凡幾。痛飲了瓊漿佳釀,再回頭看餘秋雨先生的作品,頓時蒼白如水。
餘秋雨先生的首創之功不可抹殺,正如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這樣的白話詩,在歷史上自有他的地位,但如拿來作為中國現代散文的扛鼎之作,則還有不小差距。